屈原相關文學問題
香草美人:屈原的作品繼承并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tǒng),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香草美人”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主人公使用了種類繁多的鮮花香草作為裝飾品,它們暗示著屈原堅貞高潔的品格。同時,屈原以美人自比,用男女關系暗示君臣關系。詩中嫉妒她的眾女象征著妒賢嫉能的小人,他們嫉妒屈原卓越的才華與高潔的品格,甚至在楚王面前誹謗屈原,使楚王對屈原失去信心將其流放他鄉(xiāng),使屈原的理想與抱負全部破滅。香草美人是楚辭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比喻象征系統(tǒng),使得詩歌蘊藉而且生動。在“香草美人”意象的影響下,中國古典詩歌形成了以男女比君臣的傳統(tǒng)。
本題參考文獻:徐聰文討論屈原和莊子浪漫主義差異的論文
《九歌》:是戰(zhàn)國時屈原吸收楚地的民間神話故事,并利用民間祭歌形式寫成的一組意象清新,語言優(yōu)美并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抒情詩。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熬鸥?#34;之名來源于九天,古傳說上天有九重,故稱天樂為《九歌》。《九歌》原是流傳于江南楚地的民間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來。從現存的《九歌》來看,它的民間文化色彩十分濃郁,而屈原的個人身世,思想痕跡倒并不重,可以說《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產物。
試比較屈原與莊子的浪漫主義異同。
?
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態(tài)度不同,經歷不同,屈原和莊子雖同為先秦時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同樣否定和批判現實、崇尚人格美、對后世影響深遠,但是他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截然不同。
?
1、浪漫主義的異
(1)思想內容不同
從思想主題層面看,屈原用他的浪漫主義文學體現他自己的美政理想,這種浪漫主義是積極的浪漫主義;而莊子的浪漫主義文學則是為了表現他的出世哲學,這種浪漫主義是消極的浪漫主義。
?
面對國內腐朽的政治局面和保守貴族集團的迫害,屈原沒有選擇隱居出世,而是積極面對。他擁有明確的政治理想,渴望統(tǒng)一長期分裂的中國,達到所謂唐虞三代之治。在他的作品中處處洋溢著忠君愛國之情、堅貞不屈之志。從本質上看,屈原的理想是儒家的“仁政”理想。這種積極的人生理想,表現在屈原的作品中,就是積極的浪漫主義。
?
莊子生活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時期,他希望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在當時黑暗的現實與混亂的社會秩序下,他的理想得不到實現,于是只能選擇隱居的生活。他無力改變這個世界,就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自己描繪了一個理想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他可以垂釣秋水,視金錢權貴如無物;在那個世界里,他的生活沒有了任何束縛;在那個世界里,他可真正實現自己所說的逍遙、無所待的人生境界。這就是莊子的出世哲學。這種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在《莊子》中,就是消極的浪漫主義。
?
(2)表現手法不同
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上看,屈原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來體現的,而莊子的浪漫主義是通過虛構的寓言來實現的。
?
屈原的作品繼承并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tǒng),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香草美人”意象。屈原用種類繁多樣的鮮花香草為抒情主人公修飾,暗示自己堅貞高潔的品格。同時,屈原以美人自比,嫉妒她的眾女象征著妒賢嫉能的小人。這些小人嫉妒屈原卓越的才華與高潔的品格,甚至在楚王面前誹謗屈原,使楚王對屈原失去信心將其流放他鄉(xiāng),使屈原的理想與抱負全部破滅。屈原使用的比興手法不再像《詩經》中那樣只是單獨的、個體的比興,在詩歌中,他所使用的是一個個意象群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比興系統(tǒng)。同時,他的比喻上天人地,構思奇特,充滿了神秘浪漫的色彩。
寓言是莊子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法。莊子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單純對概念進行解釋很難被普通人理解。于是,莊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寓言的手法,給抽象晦澀的理論賦予了形象的特征。在他的文章中,有許多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如莊周夢蝶、輪扁鑿輪、骷髏論道等等。這些寓言有的是吸收了神話傳說的精髓,有的是讓動物開口說話、跟別的動物辯論。莊子用他超常的想象力塑造了一個瑰偉俶詭的藝術境界,而寓言的運用正是構成這個藝術境界的基本方法??梢?,莊子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征正是在寓言的基礎上形成的。
?
2、浪漫主義的同
(1)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屈原和莊子都表現出明確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熱烈向往。屈原曾說“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渭兮”?!峨x騷》和《九章》就是他追求理想,反抗邪惡的戰(zhàn)斗歷程的形象反映。再看莊子,他“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在他筆下,所有的統(tǒng)治者都是“昏上亂下”,“其于罪也,無赦如虎”,可見莊子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2)屈原和莊子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都崇尚人格美。屈原是一個堅守操正、痛恨邪惡的人。在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他甚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在他的作品中,處處洋溢著他高潔的人格光輝。而莊子身處渾濁黑暗的社會,不為金錢所惑,拒絕高官顯位,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合作。這充分顯示了他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3)通過對浪漫主義手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屈原和莊子都賦予了浪漫主義更深層的意義。無論是莊子的散文,還是屈原的詩歌,都開啟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河,影響了后世諸如賈誼、李白、蘇軾等一大批作家,成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本題參考文獻:主要是徐聰文的相關論文
下集預告:《莊子》相關文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