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決策制定與情景意識-影響反應時間的因素
反應時間(RT,reaction time)分為簡單反應時間和選擇反應時間。
1.簡單反應時間:當給出一個簡單刺激時人的反應時間。(這種情況很少存在)
人對聲音刺激的簡單反應時間是30~50ms,對視覺刺激的反應時間是130ms~170ms。所以,不同的模態(tài),RT是不同的。來自不同方位的聲音司機人的反應速度是相同的,而視覺刺激與刺激產(chǎn)生的方位密切相關,必須在人的視野中才可以接收到,因此,在現(xiàn)實世界中,警報常常采用聲音來告警。
RT不僅與刺激的模態(tài)有關,還與刺激的強度相關,刺激越強,反應速度越快。

對RT的影響因素是:1產(chǎn)生刺激的模態(tài),2刺激強度,3暫時的不確定性(受試者不清楚下一個必要的刺激在什么時間發(fā)生)4人的期待
兩個刺激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叫作刺激間隔(WI,Warning interval)
如果WI是一個恒定值,比如0.5s,那么受試者就可以預測下一個刺激發(fā)生的時間,這樣,RT甚至可以縮短到0s。
如果WI是不確定的,那個RT就會延長。
研究表明:
在WI不確定的情況下,如果平均WI的時間相對短,則RT要長;
如果平均WI的時間相對長,則RT相對要短。
如果WI過短,會造成受試者沒有足夠的準備時間,例如紅綠燈中的黃燈的過渡時間。
當WI相對較長時,人們就在期待下一個刺激的產(chǎn)生,這就是為什么RT會短的原因。
2.選擇反應時間:現(xiàn)實世界常常時多個刺激同時發(fā)生,而人們需要有選擇的對多個刺激中的某個刺激產(chǎn)生反應,就有了選擇反應時間。
??恕ずB桑╤ick-hyman law):人對信號的反應時間是可能隨著出現(xiàn)信號刺激數(shù)目的增加而呈增長趨勢。例如在選擇反應時間測定中,若可能出現(xiàn)的刺激數(shù)目少,RT就短;反之,RT就長。希克和海曼的實驗證明,人對信號刺激的反應時間與刺激的平均信息量(log?N)之間呈線性關系,其中N是可供選擇的數(shù)目。

可見,選擇反應時間和可選擇的數(shù)目成正比,但同時,選擇反應時間與人的期望值有很大關系。
反應速度的快慢與反應行動的準確性存在反向關系,一般來講,反應速度越快,可能反應行動的準確性越差。
這就是速度-準確度-操作特征(SAOC,speed-accuracy o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我們要求反應準確度達到什么水平是最有價值的水平?
準確度越高,人的反應時間需要延長很多,操作效率就會下降。為了提高操作效率,就需要犧牲一定的準確度。而對于具體的操作,這個最佳值如何設置,會因操作的性質而定,也就是依據(jù)該操作對錯誤的承受率而定。
有很多因素影響反應速度,如,重復刺激可以加快反應速度等。訓練也能加快反應速度。
還有兩個重要因素:刺激和反應模態(tài)相匹配(stimulus-rresponse compatibility)和空間布局的相互匹配。
有時候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一系列的刺激,一個接一個點出現(xiàn),要求對每個都需要作出反應,這時就會出現(xiàn)心理不應期(PRP,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比如兩個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ISI,interstimulus interval)小于1/4s。受試者對第二個刺激的反應就會延遲。PRP的存在證明了信息處理過程單一通道理論(single-channel theory)。

S?是第一個刺激,S?是第二個刺激,對第一個刺激的反應R?的反應時間是RT?,對第一個刺激的反應R?的反應時間是RT? ,RT? 相比如果沒有S?情況下的反應時間要長,這個長出的時間(等待時間)就是P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