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經驗談|設計是過程不是目的,包攬歐洲交互頂級名校TUD/TUe,代爾夫特交互申請



-?關于自我
?關于轉專業(yè)
我的本科專業(yè)是建筑學,之所以選擇轉專業(yè),是因為覺得交互設計領域或者說互聯網領域內做的事情具備影響更多人的條件,設計更多的時候對我來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目的結果,只是為了達到期望的效果而采取的一個過程手段。
我發(fā)現在學習建筑五年的過程中,自己會經常性的沉醉在自己的方案里,很大程度上把著眼點都放在了最終呈現的效果上,所以就趁著人生階段轉變的機會選擇了交互設計。
在選擇交互設計專業(yè)后,我掌握了相對完整的交互設計流程,通過研究問題本身創(chuàng)造實驗性的方法去尋找設計答案。我發(fā)現自身擅長根據調研結果提出設計點比如運用Interaction Vision,情感化設計,結合定性定量分析做可用性測試及評估例如Task Completion Table和Attrakdiff,用戶研究比如ContextMapping和Vision in Product。


除了設計之外,在本科業(yè)余的時間里我也是一個喜歡攝影的拍照師傅,主要以人(mei)像(zi)、風光和街頭作為主要的興趣點,得到微薄的收入同時也認識了很多朋(mei)友(nv)。攝影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生活中觀察,記錄和表達的媒介,最近在嘗試探索表達人們對夢境的主觀感受(色彩、邏輯、觸覺、溫度等)。
?欣賞的設計師

自己并沒有特別喜歡的設計師,腦子里有印象的是安藤,看過《建筑家安藤忠雄》,他拳擊手的背景使得他對建筑工作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不斷戰(zhàn)斗的狀態(tài),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實拋開拳擊手這一特殊成長背景之外,我覺得在設計師這個身份之外也需要有一另一個獨特的身份去豐滿自己,賦予自己的設計以獨特的魅力。
?設計帶給我的變化
設計給我個人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在生活中和別人聊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知道這件事情的Context,去當下那個場景中去了解為什么會有這件事情。
- 關于專業(yè)
在被問到什么是交互設計的時候,特別是家里人問到的時候,我發(fā)現在學習之后,我依然無法簡單明了的用一句話去概括。人和物、人和人、人和空間、人和社會、人和這個世界之間都可以理解是一種交互,只不過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載體去傳遞、促進這種往來關系,而這個載體就是整個設計中的一部分,通常也是我們所說的一個展示成果。
所以我學到現在,對這個專業(yè)的理解就是無論是設計方法、設計工具、設計這個專業(yè)、職業(yè)本身,都是你想要實現最終的效果的一個過程手段,解決或者說緩解一個問題是有很多種渠道和辦法的。從設計的角度去看,更應該去思考我們常說的設計手段究竟是不是這個問題的現有最優(yōu)解。這句話的一個具體體現可以是設計初期不給自己設限最后的產物是一個app還是一個裝置還是一個工具包還是一個服務體系,甚至也可以是研究問題后發(fā)現設計就是應該什么都不做(玄學)。
項目一:Droom?Voor Het Lage Land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研究項目:Droom voor Het Lage Land(Dream for the Lage Land),背景是市政府要在Lage Land社區(qū)做2040年的規(guī)劃,政府和Woonstad建筑公司遇到的問題是在經過幾次問卷調研之后發(fā)現當地居民對未來生活很難想象,當地居民也對頻繁的調研活動感到厭倦且失望(看不到調研結果)社區(qū)規(guī)劃類項目人群復雜,找不到切入點。

在這個項目里,我們小組成員(4人)主要運用Contextmapping的研究方法去嘗試應對這一挑戰(zhàn)。比較有趣的是,由于項目的特殊,我們并沒有遵循傳統的Contextmapping的研究方法,在進行獲取信息這一步,我們采用了在社區(qū)最繁華的廣場上設置一天的Pop Up活動,以互動訪談為主,輔以文字、語音記錄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了信息的收集。


最終的研究產物是7張主題卡片,包含了主題名字、主題內容、主題在當地社區(qū)的舉例、主題所對應的訪談對象的原話和卡通形象,這7張卡片就可以看作是幫助社區(qū)規(guī)劃項目找尋的切入點。

在項目的最后,我們會和市政府、建筑公司、當地居民一起進行一次工作坊,以這7張卡片為出發(fā)點進行一次共創(chuàng),工作坊的產出就是針對這7個主題的一些初期的項目方向和想法。
項目二:荒野守望

項目背景發(fā)生在伊拉克與敘利亞沖突下,艾蘭一家是來自敘利亞的庫德族人,為了躲避無情的戰(zhàn)火,一家人搭上了難民船,打算逃到歐洲尋求庇護。不料艾蘭一家人所搭乘的難民船從土耳其出發(fā)沒多久,就發(fā)生船只翻覆意外,造成至少11人不幸溺斃,3歲的艾蘭、5歲的哥哥Kurdi以及母親Rehan皆溺水身亡,一家四口人只剩父親Abdullah幸存。

“我們取道伊拉克邊境的一個地方輾轉來到約旦。我們管這條路叫死亡之路,路上太艱難了,我們在逃命,一直處在死亡的威脅之下。到處都在打仗,子彈橫飛,這條路很漫長?!?/p>
這些在戰(zhàn)火侵襲下選擇背上行李,離開家鄉(xiāng)國土的人民,由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轉變?yōu)橐阅_步丈量未來的難民;沒有住宿與乘坐公共交通的權力,在遷徙過程中為了節(jié)省體力一點點丟棄行李,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我們將視角聚焦到這里,聚焦在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的難民身上,聚焦到他們遷徙的路途上。

設計初期通過查閱相關新聞報道了解我們的“用戶”和“情景”,得出三個基本結論:
1. 他們會在遷徙路途中為了節(jié)省體力丟棄他們所不需要的行李,而這些行李可能是其他人所需要的。
2. 他們會在一些“中轉休息站”提供去往德國的路途信息?
3. 他們在遷徙路途中互相幫助,雖然活下去很難,但是在路途中他們像朋友家人一樣互相支撐著。

基于難民遷徙問題,我們希望設計一個契合人體尺度的可變互動裝置,設置在遷徙的路途中,進而為這一人群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短暫休憩、精簡行李、交換物品,甚至給予片刻治愈感的場所。

以難民攜帶的行李作為觸發(fā)點,放置行李觸發(fā)停駐,行李自身重力觸發(fā)空間可變,可變空間觸發(fā)交流。在操作手法上,參考了簡直拉花中的結構可變性,二維的薄片能夠展開成為三維的立體形式。它通過形狀來發(fā)展出空間體驗,在特殊條件下,我們能體驗到一種更短暫的情況,一種輕盈而透明的結構,讓我們與周遭的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變得完全不同。

最終的設計成果就是這樣的一個可變互動空間裝置,我們當時也考慮在難民潮后裝置的轉變。時光總會留下印記,這里是舊膠片復刻下的新寫真,從“休憩、短暫停留、信息匯集、物品置換”到“小型藝展、社會演講、景觀構筑”,難民潮后的裝置由起初為難民服務的角色轉變?yōu)榧o念性構筑,在保留過去時光痕跡的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


- 關于留學
?留學契機
說到留學契機,我其實還是挺隨意的。當時因為我的本科舍友在大三的時候開始準備轉專業(yè)的留學申請,我也就跟著去搜集和了解了一下相關的信息,在經歷了幾個月的了解和考慮之后我也決定去申請留學讀研。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搜集信息,把所有已知的內容擺在眼前,結合自身能力、規(guī)劃、想法去做一個選擇,即使是在大背景交互設計很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從事什么樣類型的職業(yè),在這個職業(yè)領域中想要達到什么高度。這也是我覺得在我接受的教育中相對缺失和薄弱的部分,可能到畢業(yè)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雖然隨著學習或工作,計劃是一直在變的,但是一個大的方向的引領還是很重要的。
?遇到的困難
回顧申請的那段時間,最難的部分還是時間上的把控、選校、語言、文書、作品集、經歷豐富等方面,每一部分單拿出來都是挺麻煩的。大家可以把這一次申請看作是一次項目管理的機會,在給定截止日期的情況下安排合理的任務推進,這本身其實也是一次給自己做設計的機會。
其次比較難的地方在于,由于是轉專業(yè)背景,所以在作品集上沒有項目的積累,我除了一個裝置類的項目其余的項目都是重新做的,兩個個人項目和一個合作項目。
?申請時間安排
在具體時間安排上我當時比較懶,所以進度上非常慢,也錯過了很多學校的截止時間。我是從大四下4月份開始決定申請,在大五上9月份開學之前搞定的選校和語言,主要以歐洲的學校為主,中間拖拖拉拉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實習和偷懶活動。在大五上9月份開始主攻動機信和推薦信,在12月份才開始作品集的制作,最終在2月之前完成了作品集和投遞。
- 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早做規(guī)劃,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后面的事情進展起來會順利很多。越早開始意味著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好事情(我是一個反面例子),如果時間多可以拿出一部分時間去豐富一下自己的經歷(實習、工作坊、競賽、暑校等)。同時也要去想一下自己以后是要繼續(xù)做研究還是去工作,雖然說人生是規(guī)劃不出來的,計劃也是趕不上變化的,但是至少在當下做出選擇后進行行動實踐的過程中會更有動力一點,人還是要有一點小理想的。
如果是想繼續(xù)做研究,提前了解好自己想要在研究生幾年時間中想要關注的方向,找到對應研究領域中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找對學校真的會更容易的得到好的資源支持,降低阻力。
如果是以工作為導向,去了解一下行業(yè)內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公司,在讀研期間有意識地把設計,研究方向偏向這個領域。
- 關于未來
我一直覺得自己并沒有轉行,只是換了一個視角去做設計,希望自己可以在接下來的畢業(yè)設計和今后工作中探索建筑和交互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推薦

在這里推薦一本柴靜的《看見》,是她個人的長篇自傳集,記錄了十年間經歷的重大公共事件,主要傳達了相對客觀且真實的事實,余下的就交給了讀者去判斷,去表達看法。整體讀完下來,我感覺內容非常真誠且飽滿,作為讀者確實是有很多可以互動和探索的空間。

更多申請經驗談以及其他海外留學的資訊可以關注UXD交互工業(yè)產品設計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還可獲取講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對于設計初學者,完成從0開始創(chuàng)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學習過程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樣。有了大量的積累,才能在腦海里建立素材庫,這些素材庫能幫助同學們完成最初的設計想法積累,基于這樣的基礎再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最終才能做出高質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費拿!添加小助手即可獲取:


▲ 頂級名校作品集參考?

UXD交互工業(yè)產品設計學院是尤克斯國際旗下的一家專注于交互、服務、工業(yè)、產品設計專業(yè)的頂級設計學院。除了一對一設計課、基礎技能課程、小組課題、設計評圖、聯合教學外,我們提供不定主題的公開課和內部小組課,教學計劃課程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基礎軟件技能教學、設計理論系統講座、申請必備知識解析等。



本文版權歸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