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雷霆載具資料】AMD.35輪式裝甲車

概述↓
? ? ? ?類型:輪式裝甲車
? ? ? ?權(quán)重:1.0
? ? ? ?原產(chǎn)國:法國
? ? ? ?設(shè)計師:不詳
? ? ? ?開始服役時間:1937年
? ? ? ?采用底盤:潘哈德178
? ? ? ?系列產(chǎn)量:1143輛
尺寸與重量↓
? ? ? ?戰(zhàn)斗全重:8.5噸
? ? ? ?全長:4.79米
? ? ? ?總寬:2.01米
? ? ? ?總高:2.31米
? ? ? ?車組乘員:4人(駕駛員+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
機動性↓
? ? ? ?發(fā)動機類型:不詳
? ? ? ?發(fā)動機功率:105馬力(2000轉(zhuǎn)/分鐘)
? ? ? ?通算功重比:12.35馬力/噸
? ? ? ?檔位分布:4前4后
? ? ? ?最大前進速度:72.0千米/小時
? ? ? ?最大后退速度:42.0千米/小時
? ? ? ?0~20千米時速加速時間:3.6秒
? ? ? ?0~32千米時速加速時間:7.8秒
? ? ? ?0~50千米時速加速時間:19.6秒
? ? ? ?轉(zhuǎn)向方式:前輪偏轉(zhuǎn)
? ? ? ?中心轉(zhuǎn)向能力:不可
? ? ? ?最小轉(zhuǎn)彎半徑:10.18米
防護↓
? ? ? ?車體前部:15~26毫米
? ? ? ?車體兩側(cè):15毫米
? ? ? ?車體后部:15毫米
? ? ? ?車體頂部:7毫米
? ? ? ?車體底部:7毫米
? ? ? ?擋泥板延伸:5毫米
? ? ? ?車體艙門:15~20毫米
? ? ? ?分艙隔段:7毫米
? ? ? ?車體裝甲類型:軋制均質(zhì)鋼裝甲
? ? ? ?炮塔前部:26毫米
? ? ? ?炮塔兩側(cè):15毫米
? ? ? ?炮塔后部:15毫米
? ? ? ?炮塔頂部:7毫米
? ? ? ?炮塔底部:7毫米
? ? ? ?炮塔座圈:7毫米
? ? ? ?炮盾裝甲:20毫米
? ? ? ?炮塔艙門:7~15毫米
? ? ? ?炮塔裝甲類型:軋制均質(zhì)鋼裝甲
火力↓
? ? ? ? 一級武器組:25毫米SA34型線膛反坦克炮(1門),身管倍徑L72.0,膛線數(shù)量39條,定裝彈,最大炮口動能139.89千焦,彈藥基數(shù)48發(fā),發(fā)射間隔3.0秒,理論射速20.0發(fā)/分鐘,適配彈種APC,彈丸重量0.310千克,初速每秒950米,裝藥當量0.000克TNT,無引信,10米垂直穿深63毫米,100米垂直穿深61毫米,500米垂直穿深50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39毫米,1500米垂直穿深31毫米,2000米垂直穿深24毫米,10米30度穿深51毫米,10米60度穿深22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轉(zhuǎn)速25度/秒,垂直射界20/-7度,垂直轉(zhuǎn)速6度/秒
? ? ? ?二級武器組:7.5毫米MAC31型機槍(1挺同軸),彈藥基數(shù)900發(fā),單管射速551發(fā)/分鐘,150發(fā)彈箱供彈,重裝填時間5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轉(zhuǎn)速25度/秒,垂直射界20/-7度,垂直轉(zhuǎn)速6度/秒
額外細節(jié)↓
? ? ? ?電臺:有
? ? ? ?周視觀察系統(tǒng):無
? ? ? ?火炮穩(wěn)定器:無
? ? ? ?瞄準鏡倍率:4.0
? ? ? ?彈藥分布:乘員艙右側(cè)后部1個彈藥架48發(fā)
? ? ? ?油箱分布:車體后部(車尾左側(cè))
? ? ? ?驅(qū)動模式:后置4X4
? ? ? ?懸掛類型:板簧
評價↓
? ? ? ?該型戰(zhàn)車為法國在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競標的新式輕型輪式裝甲車的諸多方案之一,由潘哈德公司開發(fā),與之一同競標的還有來自雷諾公司、貝利特公司、拉蒂爾公司的方案,經(jīng)過對比測試,來自潘哈德公司的178方案以優(yōu)異的性能和較為良好的實用性勝出,與相近年代的大多數(shù)相近噸位同類戰(zhàn)車相比,該車機動性相對平庸,無論功重比、最大速度、轉(zhuǎn)彎半徑,數(shù)據(jù)均不突出,且輪胎抓地力不夠理想,在水泥等相對堅硬光滑的地面條件下,高速行駛時轉(zhuǎn)向易打滑,但倒車速度非常快,較適合靈活的進退轉(zhuǎn)換,其火力相對較弱,主炮雖然穿透力較為理想,但口徑過小,且僅能發(fā)射實心穿甲彈,毀傷能力嚴重不足,輔助武器性能也較為平庸,與此同時該車彈藥架尺寸過小,可攜帶的彈藥基數(shù)不足,總體上缺乏足夠的攻擊能力,然而該車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相對極為厚重的裝甲,其戰(zhàn)斗全重雖不足10噸,但前部裝甲仍然可在正常的交戰(zhàn)距離下,有效免疫12.7毫米左右口徑重機槍的直接射擊,四周裝甲則均可基本無視7.62毫米左右口徑機槍的近距離直接射擊,因此其比同時期大多數(shù)相近噸位的輪式裝甲車更難以被摧毀。在外觀方面,該車采用較具有現(xiàn)代感的多面體設(shè)計,車輪區(qū)域的車體寬度遠小于中部,且車尾削低,在側(cè)面輪廓上略帶有T-26一般的三段式特征,相對于車體而言炮塔尺寸相當大。
視頻鏈接↓
? ? ? ?第一人稱視角行駛: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h4y1y7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