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就地過年
張行方系列文學作品欣賞之——
就地過年?
有一種幸福,叫做回家過年。
春節(jié),一個僅屬于中國也只有中國人才享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的無數(shù)奇跡,數(shù)億人的南北大遷徙,難以計數(shù)的外出歸家的游子,肩扛手拎,攜帶著大包小包,包包都是滿滿的愛和殷情的期待。
有一種過年,叫就地過年,不返鄉(xiāng)。淡去的年味,回不去的鄉(xiāng)愁,即使如此,卻也很期待年的到來。
其實,這是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顧大家。對祖國人民以及自己深深的熱愛和責任。
“今年過節(jié)不回家,待在公司掙錢花”;
“與其返鄉(xiāng)隔離14天,不如留下多賺幾個錢”;
“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
“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過年留公司,親情不會減”……
這是最近全國各地為號召“就地過年”出臺的一些標語口號,韻味十足,挺有意思的,既道出應對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也反映現(xiàn)實的無奈之舉!
心在哪里,年就在那里。就地過年,就是要的那份冉冉升起的煙火味,那份濃濃綿延的鄉(xiāng)音,那份情不自禁油然而生的牽掛。
無論身在天涯,還是近在咫尺,只要心留住,年味就會濃烈如酒,彌久醇香。
如果說年味是一個裝滿了各種元素的箱子,那么壓箱底的一定是“平安”和“健康”,“團圓”和“牽掛”。
與去年一樣,今年的年味卻仍然是五味雜陳。年越近,心越亂。
國外疫情依舊肆虐,近期我國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多點輸入性零星散發(fā)病例,個別地區(qū)突發(fā)聚集性疫情,再一次敲響命運的警鐘,疫情防控依然不可小覷,任務艱巨繁重。
辭舊迎新,一年一度百花開,看的是風景,悟的是超然,哈哈一笑的是春滿人間。心如在,孝道也會四散開來,縱千里遙隔,風也擋不住它,雨也擋不住它,團圓的心意一如電波無孔不入,傳遞紅彤彤的祝福。
記得小時候過年。進了臘月門兒就開始備年貨,打掃房子,穿新衣服,放鞭炮,貼對聯(lián),拜年,走親訪友,請老天爺、灶王爺、財神爺、牛馬王爺,燉大肉,炸丸子,篜饅頭等。這種天倫之樂,多么讓人神往。
事實上,“就地過年”并非排斥親情與團圓。特別是在當今數(shù)字化科技時代,即便相隔萬里,也隔不斷親情友情,利用網(wǎng)絡與家人互發(fā)視頻、語音,傳遞祝福,這些跨越時空的“線上團圓”,同樣可以讓年味變得溫情滿滿,有滋有味,而且還與眾不同!
經(jīng)歷了大災大難,許多年以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并感慨和感謝,自己親歷了一段及其不易而又不平凡的人生歷練,體驗了“就地過年”別樣感受。特殊時期的特別年味,也是那樣的隆重、濃郁和銘心刻骨。
過年就難免想家,因為家中有愛我們的慈祥老爸,還有和藹又貼心的老媽,有滿天竄起的煙花,還有火紅的對聯(lián)和花樣迥異的剪貼窗花。
過年就難免想家,家中有裊裊的炊煙升起,化作了祥云飄向天涯。還有一串串的爆竹聲聲歡天喜地,演示著家的生活美滿,不斷地走向興旺發(fā)達。
過年就難免想家,家中的庭院里有月季、蘭花,那棵高大的桂花樹上的喜鵲總是興高采烈嘰嘰喳喳,還有可愛的小狗跑來跑去,在身前身后不停地搖著尾巴。
過年就難免想家,兒時的玩伴,今日皆子孫繞戚,天倫之樂,家和業(yè)興,生活和美,基業(yè)長青,滿院芳華。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無論是就地過年,還是宅家過年,亦或是堅守崗位,我們都期待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年,一個溫暖的中國年,一個團結的中國年,一個別樣的令人今生今世難以忘懷的中國年。
就地過年,眾生平安。
編輯:高華芬
作者簡介:
張行方,安徽定遠人,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wǎng)主編、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宣傳部長、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wǎng)安徽工作部總編、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zhí)行副院長、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人才學會會員、安徽省古塬書畫院副院長、著名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chuàng)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哲學的思辨,立體之藝術美感躍然紙上。
出版有:《等你回航》文學作品集。
供職單位:全國公安文聯(lián)《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wǎng)》安徽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