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宗廟、祖廟三者有什么區(qū)別?
在很多人的心中可能認為祖廟跟祠堂的概念是相似的,其實不然。祠堂是家族的象征,除了可以作為祭祀場所之外,還是族中處理大事的場所。祖廟也屬于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但是時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廟,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建造條件。我國古代形成了一套宗廟制度,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jié)上的知識,跟著小譜一起來看看吧。
宗廟作為祭祀場所的歷史已經(jīng)非常久遠了,宗廟最早出現(xiàn)在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認為死去的親人能夠保佑自己,所以會對去世的先人祈禱祭奠。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就逐漸有了一套固定的形制、規(guī)模和制度,從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宗廟文化。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明顯,在宗廟制度上也有所體現(xiàn)。按照社會階層的劃分可以將宗廟文化分為太廟、宗廟、祖廟三個部分。太廟主要對應(yīng)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宗廟則是諸侯士大夫階層,祖廟對應(yīng)的就是宦官了,而平民就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祠堂了。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太廟主要是祭祀的地方,因此古代皇帝祭祀都是在太廟舉行。

在太廟舉行的祭祀有很多種類,宮廷祭祀共80多種,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個等級。大祀為皇帝親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親祀,大部分分派官員祭祀。群祀就是官員代替皇帝祭祀去。每個季節(jié)首月的陰歷初一都要進行祭祀,太廟地方的牌位要捧到享殿,皇帝會來這祭祖。
宗廟是古代諸侯祭祀祖先的專門場所?!吨芏Y》規(guī)定,天子七廟,即供奉六世祖以下歷代先人,也稱諸侯五廟。宗廟制度規(guī)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
家廟就是宦官貴族設(shè)立的祭祀祖先的地方了。一般是以家庭為單位設(shè)立的,區(qū)別于我們現(xiàn)在祠堂是以家族為單位設(shè)立的概念。普通百姓是沒有建立宗廟的權(quán)利的,所以他們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祠堂。
原載:https://www.zupu.cn/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