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記-----第二章 初見師尊
三人沿著石階向山上走去,石階十分不平整,臺面坑坑洼洼,有些石階上還有積水,石階邊緣處也長滿了青苔。細看這些石階大部分是依山而鑿,少數(shù)不方便開鑿或難以成路之處則輔以外石堆砌成階。青龍山山表多以紅頁巖為主,這種石頭質(zhì)地較軟,易于開鑿,卻也極易受到雨水沖刷而變性,這也是導致臺階如此不平的主要原因。
門后最初的一段臺階坡度較陡,加上石階坑坑洼洼,臺面既小又滑,三人走的十分緩慢。走上這段較陡的臺階后,迎面看到的是一個小平臺,小平臺最里面有塊石壁,石壁上有一個“雲(yún)”字。同樣,這個石壁也是紅頁巖,所以經(jīng)過常年累月的風吹日曬,這個“雲(yún)”字的上半部分已經(jīng)有部分脫落,下半部分同樣有不同程度的損毀。不過,少年從字體的輪廓依然可以認出這是個“雲(yún)”字。然而令少年不解的是,在他印象中大多數(shù)石碑上刻的都是楷體,或者行書。而這石壁上的“雲(yún)”字在少年看來倒像是一個外行人隨意鑿出來的,雖然字體周圍石壁已有部分脫落,但是靠近一看還是不難看出,整個字都極不規(guī)范,橫、豎、點、折都歪歪斜斜,各成一派,只能說勉強組成了這么個字。而且構(gòu)成字體的每一筆畫周圍還有不同程度的劃痕,只是比字的主體稍淺一些,所以從遠處看不出來。
少年還站在石壁前思考著原委,可是他又不想開口問身后這二人,一時陷入了窘境。身后兩名守衛(wèi)看到少年呆站在石壁前,一臉沉思的樣子,已經(jīng)猜出了大概。
“這個字你應該認識吧,是不是有什么沒想通的地方?”左邊那名守衛(wèi)開口問道,臉上一抹淡淡的微笑。
“沒有”,少年趕忙回復,“我只是好奇罷了,沒什么值得關注的地方”。
“哈哈哈哈哈,你就別管他了。一個小孩知道這么多干嘛?!庇沂诌叺氖匦l(wèi)轉(zhuǎn)身對身旁的同伴說道。
“也是。既然你沒什么問題,那我們繼續(xù)往上走吧。這個時間點,我想師尊可能就在上面不遠處了。”左邊那名守衛(wèi)對少年說道,同時轉(zhuǎn)身指著右手邊的石階。
少年感覺到二人似乎從剛才就一直看不起自己是個孩子,心中有些慍怒。但是現(xiàn)在他倆已經(jīng)答應了帶他去見這里的主人,他也不好再與二人起爭執(zhí),便跟在二人的身后繼續(xù)往上走了。
除了門后最開始的那段石階比較陡峭,平臺往上的石階都是以“之”字型繞著山體前進,走起來沒有那么費勁,三人走的比之前快了許多。
青龍山并不算高,三人從山腰處的大門出發(fā),經(jīng)過最開始的陡峭石階,來到刻有“雲(yún)”字的平臺花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而后三人從平臺出發(fā),經(jīng)過了兩次“之”字型的石階路,又來到了一座涼亭前,期間耗費不過一炷香的時間。該涼亭位于青龍山山頂下方不遠處,建于上山的“之”字型石階的拐角,山體凸出去的一個小平臺。
涼亭整體呈五邊形,全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縱深不過兩個步長,是一個十分小的亭子。亭子由五根棕褐色木材支撐,上方?jīng)]有別處庭院建筑中常見的斗拱飛檐,而是以幾根木頭和幾塊木板構(gòu)成的簡易屋頂。涼亭背靠青龍山,面朝岷江,江水滾滾不停沖刷著涼亭下方的峭壁,發(fā)出陣陣轟鳴。而此時,一人正背對三人,手負于腰間,望向江面。
“師尊~”,同行二人不約而同向前一步,左手握劍放于胸前,右手置于左手手背外,低頭且上半身前傾喊道。
少年疑惑不已,“難道這個人就是自己要找的浮云居主人?”他心想。
亭中男子聽見兩名守衛(wèi)的聲音便轉(zhuǎn)過身來,此時我們才得以看清男子的樣貌。該男子身高七尺有余,身著藏青色長衣,系著一條深灰色腰帶,腳上穿著一雙白色布鞋。說來也怪,行走過這坑坑洼洼還有積水的石階路,這名男子的白鞋鞋面也不見有任何污漬。男子一頭干練的短發(fā),神情淡然,劍眉星目,鼻梁挺拔,兩頰棱角分明,輔以他深邃的眼神,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任誰見了這男子,怕也得嘆上一句“英姿颯爽”。
“你倆有何事要事,怎么現(xiàn)在就上山來了?這少年又是誰?”男子開口問道。
左邊那名守衛(wèi)抬起頭來,看著男子,雙手仍置于胸前,回答道,“師尊,這少年不知從何處來,剛到門前就吵著要見師尊。我們本想將他攔下,不過在與他交手一招后,發(fā)現(xiàn)這少年似乎懂些武功劍法,便想著還是帶他來見您更為穩(wěn)妥?!?/span>
“哦?~”男子發(fā)出一聲意味深長的疑問,轉(zhuǎn)身面向少年,不緊不慢的說道,“那么,小友有何事要找我?”
少年摒棄心中的疑問,大聲問道,“你就是鄂川?!”
“沒錯,在下是叫鄂川。”男子平靜的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