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茶基地,偶遇林中仙!
“身披雪羽,頭頂黑冠,拖曳著長長的白色尾羽在林間悠閑踱步......”,據(jù)大荒茶業(yè)—老茶樹群落核心保護區(qū)(以下簡稱:大荒基地)的護林員回憶 :“我們巡山的時候,經(jīng)常能夠看到這些漂亮的小家伙,最多的時候大概有十多只;它們警惕性很強,所有每次我們都會備點花生米帶著,偶遇了就會給它們投食,時間久了就和我們親近了;現(xiàn)在給它們現(xiàn)在拍照還會擺pose,好像通曉人性一般,真是太有靈性了?!?這些山間小精靈就是——白鷴(xián)。?

白鷴是雉科鷴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性白鷴的外形黑白分明,雪白色體毛,鮮艷赤紅色的頭,頭頂長著厚密、狀如發(fā)絲的藍黑色羽冠,尤其是純白色的尾羽,碾壓了一眾鳥類。雌性白鷴顏值較低,以灰褐色為主。被贊譽為“白鳳凰”、“林中飛仙”的白鷴作為大荒基地的“原著民”,與人類“碰面”最頻繁的區(qū)域是大荒基地中的【龍泉天水】。?

大荒基地,坐落于世界地質(zhì)公園、“海上仙都”太姥山南麓,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fēng)氣候加之650-800米的黃金海拔,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深山”與“古林”中最大限度保留著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物種豐富,為白鷴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如今,數(shù)量逐年增多的野生白鷴漫步林間,現(xiàn)已成為大荒基地獨樣的自然景觀。?

白鷴在我國古代同樣受到追捧。白鷴翎毛華麗、體色潔白,因為啼聲喑啞,所以稱為“啞瑞”;在中國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貴的觀賞鳥?!肚萁?jīng)》記載“似山雞而色白,行止閑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養(yǎng)的五種珍禽中,白鷴即被稱為“閑客”。唐代李白曾作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鷴”;清朝更把白鷴作為為五品官服的圖案,少有動物能匹敵。?

白鷴也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哈尼族”的圖騰鳥。傳說哈尼族為躲避戰(zhàn)亂而南遷,迷路時在白鷴的帶領(lǐng)下走出了原始森林。此后,他們在村寨搬遷時都要抱一只白鷴鳥來引路。哈尼族人為了紀念與白鷴的故事,用芭蕉葉作為鳥翅,模仿白鷴起舞,因而流傳下來“白鷴舞”。?

白鷴還是廣東省的省鳥。1988年在廣東省鳥評選中,白鷴以它在廣東的亞種多、分布廣、外形漂亮、機敏靈活、生命力強和為當(dāng)?shù)厝罕娛煜さ忍攸c,無可爭議地順利當(dāng)選為廣東省新的省鳥。此后,凡有白鷴展出的地方,解說詞里都會添上“省鳥”的字樣。?

大荒茶業(yè)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xù)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生態(tài)屏障更加牢固。

大荒基地中“四時有花,四季有景”,誠邀您共聚大荒老茶樹群落核心保護區(qū),與“林中飛仙”來場驚喜偶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