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遞
要不是去宏村,還真的不知道有西遞這個去處。這不是孤陋寡聞,而是西遞確實被宏村的光環(huán)所淹沒,只能被宏村的節(jié)奏帶著走。
只是,當真正走進西遞,就會猛然發(fā)現(xiàn),這哪兒應該是被宏村帶著走的地方,完全應當與宏村齊名,甚至“名”過宏村。
陪同游覽的導游,是西遞的一位村民。據(jù)她自己講,已經(jīng)“導了”30年,對西遞的一磚一瓦都很熟悉,對西遞的歷史也能說得差不多。當我問她,為什么西遞沒有宏村火?宏村的游客是西遞的數(shù)倍?她告訴我,宏村是一幅畫,愿意欣賞畫的人多。而西遞是一本書,愿意看書的人少。
這話讓我聽了很驚訝。

一個是畫,一個是書,書與畫之間,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也符合目前宏村與西遞的實際。因為,在宏村,商業(yè)氛圍之濃,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幾乎所有的房子,都點燃了商業(yè)之火、充滿商業(yè)氣息,吃的、住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也正因為如此,宏村在疫情前一年分得的旅游收入就高達1200多萬,宏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800元的養(yǎng)老金。
反觀西遞,能夠讓人感受到的,就是濃濃的書香氣,即便是商業(yè),也是與文化緊密相連的。竹刻、石刻、筆墨、硯臺比比皆是,而每家每戶的主人,都能給你講出一連串的故事,給你目瞪口呆的文化素養(yǎng)。
在西遞寫生、設計、攝影的大學生,顯然沒有宏村多,但是,在與他們交流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他們對西遞的認可度卻非常的高,特別是攝影的大學生,可以說走遍了西遞每一個角落,哪怕這是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東西,他們也會很認真地將其收錄到照相機中。

如果說游客到了宏村,不請導演也能玩?zhèn)€七不離八、看個熱鬧、走個形式、圖個新鮮的話。到了西遞,如果不請導游,就只能游個寂寞、走個無聊,至多拍一些古建筑照片。而且,在西遞游覽,決不能是亂糟糟、一窩風,而必須是靜悄悄、一片云,要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否則,就無法將西遞當作一本書去細細品讀、好好感悟。
有人說,到西遞,有兩個小時足夠了。我走了大半天,單是導游就陪了我們?nèi)齻€多小時。說實在的,大半天時間,也就玩?zhèn)€皮毛。對西遞來說,沒有三天、五天,要想讀出這本書的意味來,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如果有可能,很想去住上一個星期,好好地走進每一條巷子,每一戶人家,真正感受感悟西遞的文化內(nèi)涵。
也許是老天眷顧,上午和中午游覽時,天氣不錯,到了下午三、四點鐘,開始下雨了。這一下不要緊,卻下出了西遞的另一番景色,雨蒙蒙,云環(huán)繞,水氣帶著西遞的書香,飄進眼里、走進心里、駐進腦里。

導游介紹,西遞人大多姓胡。為什么姓胡,是因為一個叫胡仕良的婺源人,在去金陵(南京)途經(jīng)西遞時,被這里的山形水勢所吸引,認定西遞是一塊極為難找的風水寶地。一年后,舉家遷來西遞居住。而胡士良是誰?就是胡昌翼的第五代孫。胡昌翼則是唐昭宗和何皇后所生,只因遭降臣朱溫所追,擔心皇子被朱溫所殺,就將皇子交付近侍郎胡三,囑其攜皇子潛逃,皇子改隨胡姓,隱居生存。也就是說,西遞胡姓,實際是唐太宗李世民一族,是皇族,有皇族血統(tǒng)。
于是,有人認為,西遞很有貴氣。在胡仕良搬到西遞后,這里曾出過二品、三品高官,而宏村最大的官則是五品,且有一個是靠錢買來的??梢姡?strong>西遞在文化方面,確實高于宏村,在氣質方面,也要“貴”于宏村。筆者不是貶低宏村,而是確實覺得西遞實在太貴氣、太有文化內(nèi)涵了。
也許有人會說,你講了這么多贊揚西遞的話,講了那么多西遞如何有文化,能不能來點具體的。不說!因為,不同的人,對文化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旅游的感覺也不同。我認為的好去處,未必是別人認為的好去處。真的想品味西遞的文化,不妨走進西遞,或許,你會有更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