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場經(jīng)歷---起點昆山5
這家公司很小只能一人多職,工程和品質(zhì)部合并品技部。我就屬于這個部門,我當時是品質(zhì)工程師負責IQC/PQC/OQC每周周報的審核,測試工程師負責某類產(chǎn)品線測試線的技術支持,IQC樣品審核師負責新增物料的審核工作,NPI負責臺灣生產(chǎn)線轉(zhuǎn)移工作,QE負責客戶那邊的售后問題外加臨時吩咐的任務。作為NPI角色時,臺灣那邊不停轉(zhuǎn)移新機種過來,每周都要開PM導入新品會議,主持人當然是我,從小到大都沒主持過什么會議,雖然下面都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但有些社恐的我渾身冒汗。第一次我老板帶著我走了一圈:新品BOM,各階段SOP都有了嗎?SMT鋼板開了嗎?程序OK了嗎?有沒有DIP制程?測試程序準備好了嗎?包材臺灣認可了嗎?。。。。。以后新品導入會議都是我主持,會議越開越快,我記得我主持第一次開了近40分鐘后來不到20分鐘?,F(xiàn)在回想起來讓我不再懼怕主持會議,也讓我熟悉每個制程的要素。這些對于我未來的職業(yè)生涯都是至關重要。
做IQC經(jīng)常要出去審廠,臺企的關系企業(yè)基本上都是臺企。審了這么多廠我就沒看到一家大陸人開的廠,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個生產(chǎn)紙箱的工廠才3個人老板居然也是臺灣人,而且ISO9001文件齊全,這讓我感慨臺灣人的團結(jié)和真正的品質(zhì)理念已經(jīng)深入他們的管理思想中了。當時臺干也就四個,一個是我老板,一個是廠長負責生產(chǎn),一個負責廠務后勤姓陳,一個是副總管理整個公司負責向臺灣匯報。我剛進來時住的是廠宿舍,一個房間7張上下床,因為地勢低洼每天地面都是濕漉漉的,進入夏季那更是蚊蟲泛濫。我實在受不了就和同事合租了一套拆遷房每月300的房租這下我每月就剩下900可支配收入。而當時臺干住在別墅里有專門人員負責。每個周末這些臺干都坐著公司的車去震川路放松,相信每個曾在昆山的都知道震川路上有什么,開始我以為只是臺灣人有這個愛好,最近幾年聽那些去東南亞建廠的兄弟回來談論見聞,我明白了原來中國人都有這個愛好。但這些臺灣人沒有絲毫掩飾這種愛好,后來與民企接觸發(fā)現(xiàn)有些人有這個愛好卻在你面前表現(xiàn)為正人君子,對比下來發(fā)現(xiàn)這些臺灣人才是有血有肉真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