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和感受的力量
其實我們都知道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接受,有些結(jié)局是我們恐怕接受不了。比如事情不了了之,比如壞人目的達成好人只因為不是完美受害人就無辜受難,比如他們的結(jié)束是一個悲劇……這些未知的恐懼,讓我們的精神會多少有一點潛在的緊張,但又沒有辦法解決,因此我們的大腦會主動攔截這種擔(dān)憂的負面情緒。而快樂等正面情緒的刺激又會加強這負面情緒的隱蔽性。其實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是可以共處的,但是通常我們的大腦會以為自己快樂了就不會同時害怕、焦慮、痛苦……忽略情緒就是回絕自己的一部分真實,這是我們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學(xué)到的技能,對我們正常生活很有幫助。但一直隱藏的情緒也最可能讓我們行為失控。
給到心理層面上的壓力本就是人家的目的之一,人家有這方面的專家。連著多天,事情一個接一個,情緒起伏跌宕,我們是沒有能力停下來思考的,我們連情緒都來不及看清楚。更別提真的可以不上當(dāng)了。
所以,照顧自己的情緒是最首要的事,否則一定會出錯,一定會無意識的跟著大部分人走而不加判斷(因為焦慮的時候,一定會想干點什么讓自己有掌控感,這是無意識的)。不知道大家做的對不對的時候,就別跟著做,控制自己做事的欲望,因為很可能就是被焦慮牽著鼻子走。實在忍不住,寫日記好了,和人私下聊天好了,斷網(wǎng)更好,都可以的。少做不一定有問題,但做錯了可不見得。
照顧情緒絕對不是讓自己“不害怕,不生氣,不焦慮” ,而是要允許自己看見自己的感受,體驗自己的身體。允許自己承認各種情緒的存在,也允許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這些情緒。允許自己無能為力,允許自己偶爾的不善良,甚至可以允許自己怪罪任何人。因為有這些情緒的原因很有可能本就是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無能。想和做不同,只有允許自己想,才不會真的無意識的去做。想是沒有錯的,是可以對自己承認的。只要能明確的想,那些可能影響自己的行動就有考慮一下的機會。所有的沖動行為都是連自己有什么感覺都不知道的時刻發(fā)生的,當(dāng)時大腦都是一片空白的。
最后,“自己的生活最重要”就是因為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在很多事需要保密的情況下,這是真正會對他們有幫助的行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