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花綻放隨州,未來在這里啟航
這個夏天,我滿懷熱情地跟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蓓蕾”志愿服務隊來到湖北隨州隨縣開展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烏云的上頭,總會灑滿陽光;汗水的背后,往往有著一份不易察覺的收獲。支教過程中,辛苦與快樂并存,現(xiàn)在想來,都化為一縷微風撩撥我們的心頭。
初來隨州隨縣,不難看出這里與大城市的差距,沒有了熙熙攘攘的車輛,沒有了人來人往的喧鬧,取而代之的是民風淳樸的小鎮(zhèn)居民,是寧靜的鄉(xiāng)鎮(zhèn)夏夜。在路上我與其他隊員很期待與孩子們見面,對接下來的支教充滿信心與期望。希望我們與他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夏天。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于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懷揣著這樣的感情,我們踏上了支教的道路。
7月3日,隨縣洪山鎮(zhèn)洪山小學支教活動正式開辦。我們在各自的班級迎接著屬于我們的學生,看著他們洋溢的笑臉,我們的顧慮徹底被打消。學生到齊,我們來到各自的班級,與小朋友們互相認識。在自我介紹時,還是有很多同學略顯羞澀,但是任然愿意與我們交好,這份小小的勇氣讓我印象深刻。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星期結束,這時,我們的心態(tài)都有點變化。因為,學生們的調皮超出想象。上課講話,吃零食,睡覺,比比皆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后,是我們工作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我們沒用尋找到一個合適方法去引導教育他們。我們會聚在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班級的管理經驗,以及學生們做出的調皮搗蛋的事。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工作經驗。孩子們雖然調皮,可他們的內心無比透徹,讓我們感受來自學生的愛。在路上遇到我,會尊敬地叫我一聲老師,他們會將自己做的手環(huán)等小裝飾送給我們,也會像朋友一樣分享自己地美食。我很喜歡這種被小孩子包圍的感覺,他們不懂什么是支教,但他們知道我們愿意花時間來陪伴他們,來教他們東西。這已經足夠了。我們也能夠帶給他們一點溫暖;帶來一點快樂。
洪山是個小鎮(zhèn),孩子們的父母會出去謀工作,所以會有許多留守兒童。我上過一節(jié)感恩教育,課上,我把他們當成普通孩子,我問他們在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交流多嗎,很多人不說話了,我很疑惑,一會兒他們才說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一年也不會回來幾次;聽到這兒,我也沉默了。但是孩子們沒有沉溺于悲傷,他們給我說“老師,沒事,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但是你們愿意來,你們愿意陪我們,我們也愿意和你們交流,所以老師別想多啦?!甭牭竭@兒,淚水在眼眶打轉。是啊,孩子們都懂,懂父母的良苦用心,懂我們的付出,懂誰在愛自己。我為他們布置了一次作業(yè),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聊一聊學校發(fā)生的事。這也是讓他們去給與父母工作的動力。 ??

之后的幾天,我們開展家訪活動,家長與孩子都很歡迎。我們與家長簡單地溝通,講一講孩子在學校地表現(xiàn)。家訪中,有過很多感觸,有兩位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在家中撫養(yǎng)。我們去第一家的時候,奶奶明顯地很緊張,隨著我們溝通的深入,奶奶似乎放下了防備,與我們聊了很多,也很感謝我們這些大學生的付出,能讓她的孫子遇到好老師。另一位奶奶也說過,已經很久沒用老師來過家里了,告訴我們說“你們真的很棒,當代大學生真的愿意為教育奉獻自己。”聽了這些,我們切實地明白了支教的意義與我們身上承擔的責任。這是對與我們雙方都有意義的事,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去做好這件事。

道阻且長,支教雖短,但意味深長。在小鎮(zhèn)涼爽的夏夜里,我們都在默默成長,我們愿意做孩子們看世界的一扇窗,愿意為他們去吃苦;或許,在這些點點滴滴中,我們都能夠找到“希望”這個詞的意義,并將它傳遞給未來。(通訊員 李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