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25歲時就死去了,直到75歲才埋葬......
在人間,所有人死了之后都會去天堂......
有人問:難道沒人去地獄嗎?大師說:這個世界不就是地獄嗎......

是的,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在書籍上和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大多數人往往在25歲的時候便已經死去了,直到75歲的時候才被埋葬,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后會認為是危言聳聽,25歲是一個十分美好的年紀,有著大把的時光去享受、有著最為充沛的體力和動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么說人會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就要死去了呢有點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我并不是在這里說些什么危言聳聽的言論也并不是杞人憂天,如果你仔細的想想自己目前的人生現(xiàn)狀和將要度過的人生,以及聯(lián)系身邊大多數過來人的經歷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并不是沒有道理。
一個人一旦到了二十五歲,并不是肉體上的消亡,而是精神和動力的喪失,與其和肉體的消亡比起來,我覺得精神上的動力和追求的喪失更讓人無法接受。因為每個人都有離開世界的那一天,肉體會隨著歷史的塵埃埋進浩瀚的大地里面,誰也逃脫不掉,但是在自己的肉體還沒有消亡前,自己的精神和追求就未老先衰了,在25歲的時候就徹底的失去了動力,那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可惜至極。
仔細的想想我們的一生,在25歲之前我們似乎活得有血有肉、有模有樣的。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會不斷問你你的夢想是什么,別看那個時候的我們小,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我們小小的內心里面裝滿了對未來的期盼和幻想,我們因為動畫片里黑貓警長的正直和勇敢會說自己想要當警察、我們因迷戀于身邊各種各樣簡單方便的機器而說自己想要當發(fā)明家、我們甚至看到天上來回飛去的大飛機更是說出了自己想要當飛行員的夢想等等,總之那個時候的我們年齡十分的小,未來充滿了各自各樣的可能,我們所說的夢想在努力之后不一定不會實現(xiàn)。
后來上了初中,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著,那個時候是一個萌芽階段,如果說小學時的各種夢想是一種幼稚和不現(xiàn)實,那么初中就像是萌芽階段了。我們若是喜歡長跑或者是足球等運動就會去練習體育、我們若是喜歡什么音樂器材或者是唱歌就會去練習音樂和樂器、我們若是只想在將來考一個好的大學那就去努力的學習各種科目,那個時候我們有追求、有夢想,并且為之努力著,并且在這個時候還會遇到那個讓自己心動的人。
高中到大學,我們依然有著自己想要完成的夢想,而且也越來越接近了,高中三年的努力讓自己考上了一所夢想的大學、大學四年的努力讓自己最終找到定位,甚至明白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及過個什么樣的生活。直到大學畢業(yè),我們來到社會,輾轉著各種工作、最終娶妻生子,一直到25歲。在那個年紀里你會發(fā)現(xiàn)因為經常加班和陪客戶喝酒的緣故自己的啤酒肚已經越發(fā)的明顯;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簡單,兒時和青年時的夢想在這個時候都沒有錢重要;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每天如一日的上班工作成為了自己的全部,在自己精力還是十分旺盛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的渴望退休以及休息了。
時間慢慢的拉長,每天如一日的工作、不得不陪的客戶、還有必須要操心的妻兒,漸漸的發(fā)際線越來越高、啤酒肚越來越大、思想越來越貪圖安逸、嘴里說出來的話也變得越來越俗里俗氣,這和幾年前的自己簡直是判若兩人,那個有夢想有追求的自己早已經不知道哪里去了。生活就像是重復,重復著每一天,一如三餐、工作以及家庭生活,就這樣一直到自己老去,再到自己七十五歲的時候死去并且埋葬,如果以此類推,其實你真的就在25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死去的了,因為25歲之后的生活和工作每天都一樣,你是平凡的那個大多數是可有可無的那一個,對公司來說是的、對整個社會來說同樣是的。
就拿現(xiàn)在的我來說我都感覺到自己似乎在被兩個方向拉扯著,一個方向是依然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想要過的生活;另一個方向是趕緊找個人結婚算了然后從此下去柴米油鹽,兩個方向我都有壓力,兩個方向也都曾讓我感到無比的迷茫和難以抉擇,更何況到了二十五歲呢。很多的時候我會拿起手機翻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的那些又瘦又帥的高中同學在這個時候大部分都已經明顯發(fā)福了,那圓滾滾的肚子、高高的發(fā)際線再也找不出曾經的模樣,有的也早早的成了家早早的生了孩子從此自己的世界就是家庭和工作,看來歲月這把刀是公平的,他從來都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因為很多人在25歲的時候就已經死去了,到了75歲的時候才被埋葬。
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一則新聞,那就是一位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公務員跳樓自殺,并且是在自己最怨恨的地方,那個辦公樓跳樓自殺身亡的,同時她留下了一份遺書,遺書上面發(fā)自肺腑之言的勸解大家不要進體制,因為那是一個沒有夢想、沒有前途的地方。對于她的經歷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會理解吧,一個人一旦進入到一個狀態(tài)就定格了,就像到了25歲就定格一樣,每天如一日,同樣的人、同樣的辦公場所、以及同樣的交際圈子,如此的往復的在里面生存一輩子,沒有未來、沒有前途,最終換來的結果就是自己退休,其實想想就會感覺到蠻恐怖的,感覺就好像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一個地方,一個沒有自己想法、沒有自己未來和自由的地方,敢問有誰會在那里能夠感到開心和快樂呢?
如果我們把25歲之后的日子比作在監(jiān)獄里的日子,每天一日三餐以及工作和睡覺,并且被判定為終身監(jiān)禁,四周都有攔網,就連抬頭朝天空望去也僅僅只能看到監(jiān)獄操場上方的那一小戳的天空,人生從此沒有了希望,并且只有老死在監(jiān)獄里面才是唯一的歸宿。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有一部電影就已經詮釋了其中的真理,那部電影就是《肖生克的救贖》,在電影里面安迪和自己的那群獄友們本會在監(jiān)獄里度過自己這一生的時光,其中監(jiān)獄里安迪的好友艾利斯就已經在那里面度過幾十年的光陰了,他無數次申請假釋的機會卻無數次被駁回,所以他已經放棄了出去的希望,但是安迪不一樣,他一直飽含著希望。
當安迪的好友艾利斯勸告安迪說,“希望是危險的,希望能把人逼瘋,所以最好是認命吧。”,而安迪卻以這樣的話來針鋒相對,“要么忙著生,要么忙著死。”于是到了影片的最后,最終證明安迪才是對的,他隱忍了幾十年最后終于越獄成功,而安迪那個不信希望的好友艾利斯也在最后一次獲得了假釋機會得以出獄,我把他們獲得自由的原因歸結為堅持希望,并且永不放棄。
我們何嘗不像《肖申克的救贖》里一樣深陷入人生的牢籠里面,雖然這個牢籠沒有圍墻、沒有鐵絲網,但是卻有一面隱形的圍墻將自己的靈魂鎖在里面,任憑著自己的靈魂和精神在里面茍且的度過一生,直到七十五歲肉體消亡后再被埋掉。我們?yōu)楹尾幌癜驳夏菢幽?,幾十年的光陰里面依然堅持著希望,依然堅持著認為自己能夠從里面出來。二十五歲的時候并不是該放棄和該茍且的年紀,我認為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夢想以及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讓碎屑的現(xiàn)實和無聊的人生麻痹和鎖著自己有趣和有追求的靈魂,那樣的話,真的和提前死掉沒有什么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