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米蘭昆德拉

我覺得,在故事的這一階段,兩位主人公顯然對所面臨的形勢達成了清醒一致的諒解:他倆都知道對方的意圖,也都知道對方心里同樣一清二楚。通過這張草圖,貝蒂娜第一次明確點穿了這場游戲從一開始就要達到的目的:實現(xiàn)不朽。貝蒂娜沒有挑明這個詞,她只是輕輕地擦個邊,就像我們彈一下繃緊的繩子,讓它長久而無聲地振動起來。歌德聽見了。起初,他傻呵呵覺得受寵若驚,但漸漸地(把眼淚抹去以后),他開始把握貝蒂娜的話的真正的(并非都為捧場的)意義:她要他知道,昔日的游戲仍在繼續(xù);她并沒有認輸投降;而且她是為他縫制壽衣的最佳人選,他歌德將穿著她縫制的壽衣,展示在后人面前;沒有人能制止她,他倔強地保持沉默則尤其不能制止她。他又想起他早先的那句老話:貝蒂娜很危險,最好是和顏悅色地監(jiān)視她。
? ? 貝蒂娜知道歌德知道。這可以從這年秋天他們的又一次會面中看出;在一封寫給他侄子的信中,她這樣描述他:在那次會見后不久,“歌德開始與我爭吵,可是緊接著他又好言安撫我,以重新得到我的好感。”
? ? 難道我們還會誤解他!他已經(jīng)充分意識到,是她攪得他心煩意亂,他恨自己把十三年的修煉付之東流。他于是同她吵架,仿佛要一口吐盡這些年來對她的積怨。但是,他很快又克制住自己:何必那么當真?何必要告訴她心中的想法?關(guān)鍵是堅持既定的策略,讓她放松戒備、恢復(fù)平靜,一刻也不放松對她的監(jiān)視。
? ? 貝蒂娜回憶說,在他們談話過程中,歌德以各種不同藉口,至少六次離開房間,偷偷去飲酒,她從他的呼氣中覺察到這一點。她終于忍不住大笑起來,問他為什么偷偷喝酒,他大為光火。
? ? 我覺得貝蒂娜的行為比歌德的偷飲更有趣:她的舉止不同于你我,我們也許只會饒有興味地看著歌德,謹慎而禮貌地不置一詞。而她卻說那些別人永遠也不敢說的話,(“我聞到了你身上的酒氣!你為什么要喝酒?為什么偷著喝?”)這是她既不讓他過于狎昵、又能夠更接近他的辦法。貝蒂娜一向冒充天真。如此出言不遜似乎已經(jīng)理所當然,這突然使歌德回想起十三年前他決定永遠不見的貝蒂娜。他一言不發(fā)地站起身,拎起一盞燈,表示會見到此結(jié)束,他將陪來訪者走過那黑暗的門廳過道,送到門口。
? ? 貝蒂娜在信中接著說,為了不讓他離開,她下跪在門口說:“我想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堵住你,看看你究竟是個好精靈,還是像浮士德的耗子一樣,是個壞精靈;這門坎每天都有最偉大的精靈、我最偉大的朋友通過,我要親吻這門坎,為它祝福。”
? ? 歌德表現(xiàn)如何?我又得逐字逐句援引貝蒂娜的話。據(jù)說他曾說:“我決不會為了通過而踐踏你,也不會踐踏你的愛情;你的愛給我莫大的慰藉;考慮到你說的精靈,我將側(cè)身而過(他的確小心翼翼地繞過她跪在那里的身體),亦太狡詐了,最好與你和睦相處!”
? ? 我覺得,貝蒂娜所說的出自歌德之口的這句話,對他在這次會見中一直向她默默傳達的意思做了一個總給,這就是:我知道,貝蒂娜,你畫紀念碑草圖真是一條妙計。我垂暮之年,看見自己的頭發(fā)飄散如火焰,當然激動不已,(天哪,我可憐的日漸稀疏的華發(fā)?。┑液芸烀靼?,你讓我看的不是一張草圖,而是你手中一把手槍,正遠遠地向我身后的不朽瞄準。我不知道如何解除你的武裝。因此我不希望戰(zhàn)爭。我要和平。僅此而已。我將小心地從你身邊繞過,我不會碰你,我不會擁抱你或吻你。首先,我沒有這種欲望,其次,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你手槍中的子彈。
? ? 10
? ? 兩年后貝蒂娜返回魏瑪,幾乎每天見到歌德(他當時已七十五歲),在她的逗留即將結(jié)束時,她又作了一次厚顏無恥的獻媚表演,為的是能進入卡爾·奧古斯特的王宮。這一回,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歌德大發(fā)雷霆?!澳侵挥憛挼呐r怠?,dieseleidigeBremse,他寫信給大公說:“從我母親那里飛到我這里,這些年來讓人不得安寧。她年輕時就裝小賣乖,嘰嘰喳喳像只黃鸝鳥,現(xiàn)在她又故技重演。殿下如果同意,我將像個嚴厲的老叔公,教訓(xùn)她從此以后不得造次;否則,她的巴結(jié)奉承還將不斷騷擾殿下?!?/p>
? ? 六年以后,她又來到魏瑪,但歌德拒不接見。將她比作討厭的牛虻為他所敘述的故事劃上句號。
? ? 奇怪。他當初接收紀念碑草圖時,曾打算與她和平相處。即使他看見她心里就發(fā)毛,但仍想竭盡所能(甚至不借去嗅酒精)與她“友好地”度過一個晚上。他現(xiàn)在又為什么要讓這些努力化為烏有呢?他一向小心翼翼,不愿意衣衫不整地辭世奔向不朽,然而他又為什么突然寫下那關(guān)于討厭的牛虻的句子?為此,即使到《浮士德》或《少年維特之煩惱》被人遺忘之后,人們還將繼續(xù)罵他一百年或三百年。
? ? 生活從來就是此一時。彼一時,不可一概而論。
? ? 在那個特定的時刻來到之前,死亡于我們是那樣遙遠,乃至我們不以為然。它無影無蹤,無處可尋。這是生命中最初的、最幸福的一段。
? ? 可是,當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死亡就在眼前,我們再也不能不想它,它與我們形影不離。因為不朽與死亡之密不可分,猶如文學(xué)桂冠之于哈代,我們不妨說,不朽與我們也形影不離。我們一旦覺察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會熱切地尋求。為了它,我們穿上特制的盛裝,買一條新的領(lǐng)帶,擔心別人會代為挑選服裝領(lǐng)帶,不合自己的心意。所以,歌德決定撰寫他的回憶錄,即著名的《詩與真》,他決定請聽命于他的??藸柭伲钊似婀值氖侨掌诘那珊希和?,一八二三年,貝蒂娜送給他紀念碑的草圖)撰寫《歌德談話錄》,此書描繪出的美好形象是在被描繪人仁慈的控制下形成的。
? ? 這個人生的第二階段,即一個人不得不時時注視著死亡的階段,緊接著又會過渡到下一個階段,一個時間延續(xù)最短、然而又最神秘的階段,人們對這個階段了解極少,談?wù)撘矘O少。體力日漸衰退,人總是感到一種疲勞。疲勞是從生命的此岸通向死亡的彼岸的無聲橋梁。在這一階段,死亡近在咫尺,讓人看得心煩。但它仍可以說是無影無蹤,無處可尋的,因為太密切、太熟悉的東西就變成這樣。一個體力不支的人看著窗外,只見到樹木的頂端,他默默吟叨著這些樹木的名字:栗樹,楊樹,楓樹;這些名字與生命本身一樣美好。楊樹高大挺拔,像運動員將手臂伸向籃天;或像烈焰騰空后凝固不動。楊樹,同——楊樹。如果把不朽與這個垂暮老人所看見的窗外的楊樹相比,那么,所謂不朽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是空話,是用撲蝴蝶的網(wǎng)套兜風(fēng)。行將就木的老人對不朽毫無興趣。
? ? 那么,這位體力不支的老人、憑窗凝望一棵白楊的老人,在一個女人突然出現(xiàn)、坐桌子、跪門坎、高談闊論的時候,他將做什么呢?他將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興奮,一種生命力的突然沖動,稱她為討厭的牛虻。
? ? 我想起歌德寫“討厭的牛虻”幾個字那個時刻。我想象著他所經(jīng)歷的快感,我想他會突然意識到,他這輩子從未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總以為自己把握著不朽,而這種責任感死死拖住他,使他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害怕離譜,盡管心向往之,而一旦做出越軌離譜之事,他隨即就要設(shè)法將它抹平,將它置于光明正大的范疇,即他通常認為屬于美的范疇?!坝憛挼呐r怠边@幾個字與他的作品、他的生活、乃至與他的不朽都不能榫合。它們是一種絕對的自由。它們只能是一個處于生命的第三階段的人寫下的,因為這時人已不再聽命于不朽,不再把它當回事。并非每人都能抵達這最高的境界,然而誰達到了那個境界,誰就知道,惟有在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 ? 這些想法掠過歌德的腦海,但他隨即就忘記了,因為他年老神衰,記憶力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