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22:袁熙與公孫康
話說袁熙在建安四年(199)被父親封為幽州刺史,在五年后接受了弟弟袁尚的投奔,此為前情提要。
又以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干為并州。
——《三國志·袁紹傳》
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
——《三國志·袁紹傳》
弟弟前來投奔的一年后,人心浮動(dòng),難兄難弟只能投奔父親的老朋友烏桓處。
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
——《后漢書·袁紹傳》
兩年后,曹操正式征討烏桓,此戰(zhàn)張遼解決了烏桓的蹋頓單于,這個(gè)聚落日趨消亡。
十二年,曹操征遼西,擊烏桓。
——《后漢書·袁紹傳》
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三國志·張遼傳》
難兄難弟只能繼續(xù)逃跑,逃到公孫康處,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人,這對司馬懿東征有幫助。公孫康曾經(jīng)也是籍籍無名的小官,后來東征西討,擴(kuò)展了自己的地盤,成為遼東事實(shí)上的王。
度起玄菟小吏,為遼東郡所輕......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三國志·公孫康傳》
建安九年(204),袁家兄弟還在內(nèi)憂外患時(shí),公孫康繼承了家族的地位,之前的爵位就送給弟弟。
度死,子康嗣位,以永寧鄉(xiāng)侯封弟恭。是歲建安九年也。
——《三國志·公孫康傳》
一年后,曹操擊敗了公孫康,公孫康想著還擊,手下涼茂勸他不要這樣做,公孫康想了很久后撤回成命。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
——《三國志·張遼傳》
度謂茂及諸將曰:“聞曹公遠(yuǎn)征,鄴無守備,今吾欲以步卒三萬,騎萬匹,直指鄴,誰能御之?”諸將皆曰:“然?!?strong>又顧謂茂曰:“於君意何如?”茂答曰:“比者海內(nèi)大亂,社稷將傾,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成敗,夫?yàn)槿顺颊撸倘羰切?!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以海內(nèi)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責(zé)將軍之罪耳!而將軍乃欲稱兵西向,則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將軍其勉之!”諸將聞茂言,皆震動(dòng)。良久,度曰:“涼君言是也。”
——《三國志·涼茂傳》
世界線收束,此時(shí)是建安十二年(207),袁家兄弟前來投奔公孫康,曹操對此無動(dòng)于衷,最終,公孫康解決了袁家兄弟,曹操不費(fèi)吹灰之力,拿下了遼東。當(dāng)然,曹操這個(gè)決定過于冒險(xiǎn),所以曹操在戰(zhàn)后賞賜了那些反對者。
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本旁?,公引兵自柳城還,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jì),是以相賞,后勿難言之?!?strong>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strong>
——《三國志·魏武帝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