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小丑鳥的北極海鸚,有何過“鳥”之處,可以一口氣捕捉62條魚
如果提到鳥類中的捕魚大師,肯定有許多人會想起鸕鶿,鸕鶿被人類馴養(yǎng),可以潛入水中捕魚。
但在北極地區(qū)還有一種鳥類,它們的捕魚技巧甚至超過了鸕鶿,更是創(chuàng)下了鳥類中捕魚最多的世界紀(jì)錄,曾一口氣捕捉了62條魚,并都含在了嘴里。
這種鳥的捕魚能力簡直是令人嘆為觀止,它就是有著“北極小丑鳥”之稱的北極海鸚。

北極海鸚和信天翁的習(xí)性非常相像,它們多數(shù)的時間都在海上生活,不是飛行途中就是在海中游泳,只有到了繁衍的季節(jié),才會成雙結(jié)對地來到陸地之上,產(chǎn)蛋孵卵哺育后代。由于它的長相酷似小丑,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丑鳥。
北極海鸚是海雀科的一種鳥類,提到雀這個字眼的鳥類一般智商都比較高,相對于其他鳥類要聰明得多。它們每年都會來到北大西洋附近的岸邊繁衍和過冬。

雖然從外形上來看,它們和渡渡鳥一樣,長得又圓又胖,但是其實在濃密的羽毛下面,它的身體十分瘦小,成年北極海鸚的體重大約只有一斤,它的體長在30厘米左右。
因為十分瘦小,所以它們懂得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北極海鸚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社會性鳥類。
北極海鸚的外表讓人印象十分深刻,它們和大熊貓一樣,身體為黑白兩色相間,北極海鸚的頭頂為黑色,而臉頰又為白色,身體則像穿著燕尾服一樣,最好笑的是眼睛,就像是化了小丑妝一樣。

最奇特的還是要數(shù)北極海鸚的鳥喙,鳥喙占了臉的大半部分面積,并且它的鳥喙可以像非洲獅尾狒狒一樣,在繁衍的季節(jié)發(fā)生顏色的變化。
每當(dāng)?shù)搅朔毖艿募竟?jié),北極海鸚鳥喙的顏色會變得異常鮮艷,而繁衍結(jié)束之后,鳥喙的顏色又會變得黯淡起來。
令人奇怪的是,它的鳥喙竟然可以像樹的年輪一樣,每過一年就增長一圈,所以也可以通過鳥喙來確定北極海鸚的年齡。

世界上有許多鳥類被稱為無腳鳥,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飛行,其實北極海鸚也是如此,它們也長時間在海上漂泊,只不過在繁衍季節(jié)來臨的時候,才會來到岸上生活。
它們的腳上長著薄薄的腳蹼,與鵝或者鴨子一樣,它們也是一種非常善于游泳和潛水的鳥類,能在如此寒冷的水域中生存,又是捕魚能手,說明它們有著獨特的本領(lǐng)。
北極海鸚的羽毛非常細(xì)膩和濃厚,有很好的保溫作用,并且可以分泌油脂,幫助它們浮在海面之上,從而快速地恢復(fù)體溫。

平時善于飛行的翅膀在海中就是劃動潛行的動力裝置,它們在海中可以像企鵝一樣快速潛游,就像在海中飛行一樣。擁有了這項超能力,北極海鸚可以潛入50多米的海中捕食魚類。
北極海鸚的主食為柳葉魚、鯡魚和海鰻魚等,一只北極海鸚每次就可以捕捉30多條魚。而創(chuàng)下的捕魚最多記錄的鳥類就是北極海鸚,曾經(jīng)有一只北極海鸚一次捕捉62條魚。
這得益于北極海鸚的特殊的鳥喙,它們的嘴巴非常短,但是開合角度較大,十分尖銳有力,且上顎的部分長了許多倒刺可以防止已經(jīng)抓獲的魚類逃跑。在繁殖季節(jié),北極海鸚每天可往返捕魚十多次,為的就是哺育雛鳥。

北極海鸚的飛行能力也十分強(qiáng)悍,可以以近9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飛行,因為身材較小,所以它們的天敵也較多。
正因為如此,北極海鸚也成為了典型的社會性群居鳥類,每當(dāng)遇到危險時,它們沒有鋒利的爪子和鳥喙去保護(hù)自己,只能一起飛到天空,盤旋飛向敵人。
這樣可以顯示本身的種群數(shù)量十分龐大,用以威嚇敵人,北極海鸚用繞圈的飛行方式也使敵人迷惑,讓敵人無從選擇捕捉那只北極海鸚。

目前海洋污染十分嚴(yán)重,在北極海鸚的眼里海洋垃圾中的塑料是十分香甜的食物,所以有許多的北極海鸚都因誤食塑料而死亡。
再加上人類的肆意捕獵,使北極海鸚種群數(shù)量日益減少,在冰島地區(qū)北極海鸚是一道傳統(tǒng)的美食。
全球變暖也同樣影響著北極海鷹的種群數(shù)量,首先人類要以身作則,保護(hù)北極海鸚,保護(hù)動物也是保護(hù)人類自己。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聯(lián)必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