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毫米波雷達,把誰忽悠瘸了?


可以取代激光雷達嗎?
對不少朋友而言,毫米波雷達尚顯陌生,題目中的4D毫米波雷達又是何方神圣?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提及雷達,第一感覺是用來測距的,必然與汽車智能駕駛相關(guān)。
今天,我們幫大家梳理一下4D毫米波雷達的知識。
4D毫米波雷達,有一個別稱“4D成像毫米波雷達”。那就按照別稱拆解一下,“4D+成像+毫米波”。
4D,說明比普通的毫米波雷達多了一個測量維度;成像,說明可以達到像素級的識別效果了;毫米波,說明基本原理仍是“毫米波雷達”。

4D,究竟是哪4D?
說到這里,大家有個疑問了。我們平常說的空間,不就3D嗎?4D是怎么多出了一個D?
這需要往普通毫米波雷達上掰扯掰扯。大家從小聽說過,蝙蝠視力差,要靠超聲波反射“聽聲辯位”。學(xué)了物理之后,我們知道,這叫多普勒效應(yīng)。
普通毫米波雷達,發(fā)射并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參考多普勒效應(yīng)公式,可以計算出“距離、方位、速度”數(shù)據(jù),也就是3D的含義,但和我們通俗講的“空間3D”并非相同的意思。
4D毫米波雷達,是在普通毫米波雷達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高度數(shù)據(jù),其實是“3D+1D”的含義。

之前,普通毫米波雷達只有“俯視視角”??鋸堃稽c講,無論是地上減速帶,還是迎面一堵墻,對普通毫米波雷達而言,都能反射電磁波,都可能是障礙物,但無法靠高度區(qū)分出,誰是減速帶,誰是一堵墻,那就不知道要不要剎停。
所以,一般的解決辦法,就是都當做“減速帶”來看待,直接沖過去,或者直接不采納毫米波雷達的感知結(jié)果,轉(zhuǎn)而讓視覺來判斷。
有了高度數(shù)據(jù),毫米波雷達的識別能力完全不一樣了,終于可以“睜眼看世界”。是小矮子,還是高個子,4D毫米波雷達可算能認清了。

為什么說可以“成像”?
“成像”的含義,不僅是增加了高度數(shù)據(jù)那么簡單,4D毫米波雷達還增加了“分辨率”。
普通毫米波雷達的分辨力挺低的,一般是12個信道(3發(fā)4收),零散地探測到幾個點。如果有些障礙物表面的反射能力差,能夠收到的點會更少。

4D毫米波雷達的點云圖
4D毫米波雷達,信道更多了。舉幾個例子,采埃孚的有192個信道,華為的有288個信道。信道越多,意味著可以形成更多的點,也就有更高的分辨率。而通過這些點,可以識別出目標的輪廓、類別、行為,這就是成像的意義。
4D成像,具體有什么應(yīng)用?
在上文,我們也聊到了普通毫米波雷達的缺點。它實在“太傻了”,其視角就是一個平面,認不出障礙物的高度。
如果障礙物是一個運動的物體,判斷起來都還好。因為只要是運動的,就算不知道障礙物的高度,我們也知道,這個東西是需要避開的。
對于毫米波雷達而言,最難的是判斷靜止物體。
因為路面上有太多靜止的物體了,第一種是井蓋、減速帶,離地面很低,不應(yīng)該被判定為障礙物;第二種是立交橋、交通標識牌、龍門架,屬于有高度的空中物體,也不需要判定為障礙物;第三種是拋錨的汽車、擺在路上的三角錐桶,屬于應(yīng)該準確判斷的障礙物。

但是,在毫米波雷達眼里,井蓋、立交橋、拋錨的汽車都是一樣的東西,要是覺得都是障礙物,那就都是障礙物,要是覺得應(yīng)該忽略,那就都應(yīng)該忽略。
在實際操作中,也就全都忽略了(或者降低毫米波雷達的置信度,轉(zhuǎn)而靠攝像頭做判斷),而要是全都認作障礙物,那車開上路,只會一直報警。

這么做,出現(xiàn)過一些意外的情況。某些車直直地撞上前面拋錨的汽車,就是因為毫米波雷達直接忽略,而攝像頭也沒有及時認出來。畢竟,AEB自動剎車其實以攝像頭為主,毫米波雷達的置信度權(quán)重被極大地降低了。
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判斷高度,具備成像能力,可以區(qū)分出路上障礙物的類別,也就可以判斷該碾過去,還是該剎車。
可以就此取代激光雷達嗎?
有爭議,不一定。
激光雷達和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作用類似,都可以識別出障礙物的輪廓、類別、行為。
和普通毫米波雷達相比,4D成像毫米波雷達能測出高度數(shù)據(jù),也提高了分辨率,但要和激光雷達比分辨率,還是差好多。
激光雷達目前遇到的問題是成本,甚至外凸的造型都不是問題了,反正審美可以跟著變。最終能不能普及,以及在多少價位的車型上普及,就看成本能降多少。
可以說,只要激光雷達將成本問題徹底解決了,基本就沒有4D成像毫米波雷達什么事了。

市面上,還沒有哪款車用上了4D成像毫米波雷達,并且向我們秀一下真正的實力。至少,目前的技術(shù)水準離商業(yè)化還有較遠的距離。從理論上講,4D成像毫米波雷達的成本更低,但要是功能不佳,也是一個偽命題。
行業(yè)里“兩頭下注”,激光雷達去克服成本問題,4D成像毫米波雷達去克服標準化、規(guī)模量產(chǎn)的商業(yè)化問題。只是,從當前的視角看,激光雷達降本可能更現(xiàn)實一些。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