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道簡述
坐忘道 不同于全真道和正一道,他屬于道家學(xué)派。 先秦三大道門之一(另有隱仙派不表),首為黃老道,為帝王之道,入世之道,為道教前身,張道陵天師,張角將軍,皆為黃老道,漢文景用其術(shù)而治其國。 次為方仙道,為仙神之道,長生之道,秦始皇坑儒(術(shù)士)者,后與黃老道融合,乃方術(shù)之祖。 再為坐忘道,為出世之道,為虛己之道,為仰合自然之道,黃老道敗于漢董仲舒獨(dú)尊儒術(shù),而坐忘道興于唐天臺宗司馬承禎,乃是千古流傳之道。 坐忘道,源于莊子,始于列子。何謂坐忘?大宗師云:“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坐,入定也,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忘,物我兩忘也,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列子馮虛御風(fēng),泠然善也,乃是坐忘有成,所謂: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fēng)東西,猶木葉干殼,竟不知 風(fēng)乘我邪,我乘風(fēng)乎? 道教金丹大道重在性命內(nèi)丹,符箓大道重在扶乩驅(qū)神,大失道家之本,司馬承禎作有《坐忘論》,可知坐忘道同于大通,融入萬道,最顯著者,當(dāng)為佛家之禪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今傳有“骰子”之論,謂其心者,心素,心濁,心蟠,心齋,……,……也,其二過于神秘,幻中真處真中幻,道行根淺者不宜涉獵。 心素,心之清凈者,道教曰金花,元神之本,與魂相連,魂者,氣之清輕者也
,與天相連,心素溝通天道,所想即真,清真教云,清者,真也(清的東西一定是真的)。佛教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心濁,心之渾濁者,道教曰識神之本,與魄相連,魄者,氣之重濁者也,業(yè)障生也,八苦生也。 心蟠,心之連結(jié)者,陰陽交織,因果生也,心素與心濁相碰,幻生也,幻者,假也。 心齋,心素與天道相會之所者,坐忘道修心齋以明心素,辨真幻。虛者,心齋也,心齋難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分不清也,欲修心素,修真者,當(dāng)辨真假,修心素而不得者,真真假假幻覺叢生,墮入癲瘋之淵,不得超生。 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 佛曰: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