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榮耀》好狠一女的 差點要笑到最后的演技派 做惡的原因匪夷所思
當(dāng)冬珠夫婦視安祿山和楊國忠為禍端時,有一個人笑了。
這正是她想要的結(jié)果。
趁其不備,做下一樁樁一件件壞事,誰也懷疑不到她頭上。
可壞事做多了,狐貍尾巴總是會露出來的。
《大唐榮耀》的張氏,便是這樣一個精靈鬼。
安祿山和楊國忠兩大惡勢力相互斡旋,明眼人都是看得見的。
鹿死誰手,鷸蚌相爭。獲利的竟然是運籌帷幄,潛伏深宮中的演技派張氏。這隱忍功夫,當(dāng)真魔高一尺。
安史之亂給了她契機(jī)。
當(dāng)太子妃,不夠。還是會提心吊膽,哪天步了前兩任太子妃的后塵,青油燈下了紅塵。多不甘。那么當(dāng)皇后,一國之母,可就穩(wěn)妥多了。太子什么性子,她早已拿捏得當(dāng)。一旦躍上皇位,她便大有文章可做,大有身手可顯。
而且她相信,憑她做模作樣假仁假義勸助上位有功,太子就欠她一個人情。這個情,遲早要還到她兒子身上的。
是的,張氏是從母以子貴后才漸漸從幕后走上臺前的。
之前她裝的可一直是不問世事的賢妻良母,誰會對她有防備呢?
當(dāng)沈珍珠不可思議佋兒才5歲,張氏就要為他籌謀江山時,算大驚小怪了。
應(yīng)該說自從嫁給太子,她就已經(jīng)在籌劃了。所以當(dāng)慕容林致知道這孩子并非太子之子時,便招來殺身之禍,斷了姻緣。
這個女人足夠大膽。不過她只是將孩子當(dāng)籌碼,好讓自己站穩(wěn)腳跟更具影響力。
因為她自信,普天之下誰也想不到她會這么聰明,輕易就混淆視聽皇家血脈。
她在暗處搗鼓毀滅一切可影響她進(jìn)程的障礙,一時間冬珠夫婦根本察覺不到,最大的敵人就在身邊。
都說女人婦人之仁,是成不了氣候做不了大事的。
但張氏可是好狠一女的。
為了保住后位,她可以親手掐死自己的兒子,再嫁禍給李倓。
在不利的情況下,竟然能扳回一局。如此手段,聽著都毛骨悚然。太瘋狂了。
孩子不是孩子。以前是爭寵的棋子,現(xiàn)在是滅掉對手的工具。情人也可以是參一本的敵人,分分鐘讓他死的不瞑目。
她步步為營,只要是干擾她棋局的,都必須要肅清。只為給自己的兒子準(zhǔn)備出一條康莊大道。兒子沒了,便再找個傀儡,狼狽為奸,將朝廷搞的烏煙瘴氣,恨不得一手遮天。
安祿山倒了,楊國忠倒了,只有她屹立不倒。且差點就要成為笑到最后的贏家。
那時的她,已經(jīng)和冬珠夫婦直面交鋒戰(zhàn)斗的水深火熱。
且不說日常用三寸不爛之舌,吹著心機(jī)的耳邊風(fēng),含沙射影在皇上前破壞李俶的形象。
在李俶當(dāng)上太子后,更是小動作不斷。
暗地里每一招一式都是奔著讓李俶有去無回的心思。
她的失敗只能自我安慰天不遂人愿。
在皇上病榻前現(xiàn)出原形,她終于不成功便成仁。將她多年造的孽做的惡,承認(rèn)的干凈。
但那又怎樣?不過是自保,不過是為了立足之地。何錯之有?
男人軟弱,她再不深沉強悍點,就只能被欺。只有僅僅抓住權(quán)力,才是她的終極安全感。為這,一切的流血犧牲,都是鋪墊。
我懷疑她得了迫害幻想癥。
畢竟一開始誰也沒傷害她啊。是她自己覺得不踏實沒倚靠。
原本可以全身而退,卻硬生生攪入亂局中要分一杯羹。作惡作妖作孽,卻找來堂而皇之的借口,是男人負(fù)了她。
朕,待你不薄啊。
確實不薄啊。所以何必呢?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