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風格、內(nèi)存全避讓、雙模支持—九州風神阿薩辛4旗艦風冷評測

開箱
九州風神阿薩辛旗艦風冷系列最早誕生于2012年,轉眼間來到2023年阿薩辛更新到第四代,現(xiàn)階段高端散熱器領域早已經(jīng)不是風冷的天下,由于天然的物理優(yōu)勢,走量的實際上還是AIO水冷,而旗艦風冷一般有皮實耐用、無光污染等通用特性,為此依然受相當一部分玩家青睞。

目前堅守旗艦風冷的廠商也分好幾派,一派打的就是價格戰(zhàn),另一派還在追求風冷極限散熱性能,剩下一派位置自然落于它倆中間,阿薩辛4就是這樣的定位,剛好也落在老牌風冷之王NH-D15旁邊,所以它是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處的,使其更有市場競爭力。

阿薩辛4包裝采用近些年來的家族式設計——彩印套紙皮盒,既環(huán)保又區(qū)別于常見的純彩盒,正面沒有太多的信息可透露,只標注了英文型號和產(chǎn)品渲染圖,下方是2023年紅點獎和IF獎的標注,可見阿薩辛4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打開包裝迫不及待就取出本體,阿薩辛4給人第一錯覺就是沒有搭載風扇,殊不知其實它是利用了包裹塔體來達到隱藏風扇的效果,這是旗艦風冷的首次創(chuàng)新之舉,更是阿薩辛系列的新嘗試。再看具體尺寸,阿薩辛4三圍數(shù)據(jù)為144x147x164mm,長寬高都要比多年前的NH-D15要瘦身不少。

如你所見阿薩辛4的外觀風格還挺簡潔,散熱器頂部有進氣格柵頂蓋設計,靠下方位置是九州風神DEEPCOOL的LOGO,根據(jù)不同模式會顯示不同LOGO燈效。整體外框材質(zhì)并不是金屬,顯然這也是為了減重,即便這樣散熱器的重量已經(jīng)達到1575g,比FC140和NH-D15都要重一些。

散熱器頂部有個撥動開關,阿薩辛4擁有全速(500-1700±10%)和安靜(500-1350±10%)兩種模式可隨時切換,默認檔位是全速,相比手動設置風扇曲線顯然更為方便,這是既簡潔外觀設計后的第二個創(chuàng)新之處。

側面視角,兩側也有進氣格柵的部分,除了正面以外,所有散熱鰭片都被包裹在內(nèi),這種設計不但簡潔,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碰撞對鰭片造成的永久性磨損。

阿薩辛4搭載了7根6mm熱管,規(guī)格和上一代是一致的,工藝上升級成雙向恒定熱平衡設計,也就是散熱器無論在主板上無論是立式還是臥式都是可以發(fā)揮最佳效能,銅底部分采用精雕的微凸非鏡面設計,銅底面積也更貼合13代酷睿和銳龍7000最新系列處理器。

阿薩辛4搭載了106片鋁制黑化矩陣式鰭片,美觀之余還可以抗氧化,工藝方面采用了穿FIN+折FIN結合,做工成熟每個細節(jié)都精磨到位。

阿薩辛4采用了140mm+120mm風扇組合,140mm規(guī)格的風扇位于塔體中間位置,頂蓋是磁吸式設計,拆卸相當簡單,里面的風扇則是快拆結構,只要按壓卡扣向上一拉即可取出。

140mm規(guī)格PWM正葉風扇,標稱轉速為500~1700RPM±10%,最大風量和風壓為79.1 CFM和2.44 mmAq,風扇上部安裝了快拆結構,如果想要更換風扇,務必確保風扇和塔體造型可以兼容。

阿薩辛4和其他旗艦風冷不一樣,預裝的不是前置風扇而是后置風扇,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之處,一是確保內(nèi)存得到最好的兼容性,二是散熱器安裝到機箱后,視覺效果看上去就是無風扇設計的。

后置風扇也采用快拆卡扣設計,具有兩檔插槽可選,以便形成不同的懸掛高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和塔體齊平的達到最佳效能,除非后置風扇和主板散熱模組發(fā)生沖突。

120mm規(guī)格的PWM反葉風扇,標稱轉速也是500~1700RPM±10%,最大風量和風壓為58.06 CFM和2.1 mmAq,固定的快拆結構有大面積鏤空的區(qū)域,可用于輔助進氣。

扣具和其他相關配件

額外的風扇框架
阿薩辛4配備全金屬黑化扣具,支持包括Intel LGA 20XX/1700/1200/15XX和AMD AM4和AM5多平臺,除此之外還附贈了一個簡易螺絲刀、DM9導熱硅脂1.5g(包含涂抹刮片和清潔包)和額外的風扇安裝框架/螺絲。

正面可安裝附贈的120mm風扇框架,也有不同的懸掛高度支持,第三把風扇需要自購能理解,但是散熱器只提供一分二的4pin線材(和頂部撥動開關相關聯(lián)),如果是三把風扇組合就不能串聯(lián)了,只能重新再配一條一分三的4pin線材。
安裝兼容性

本次測試為了最大程度還原玩家真實使用場景,所以是裝箱并非開放平臺,機箱是微星MPG VELOX 刀鋒100R白色款,屬于雙面鋼化玻璃側透類型,在散熱性能和顏值上取一定平衡,并非傾向任何一方面。
機箱風扇方面,前置、側面安裝4*120mm進風風扇,尾部則是1*120mm排風風扇,頂部還可以安裝3*120mm規(guī)格(本次測試空置),這款機箱最高支持CPU散熱器高度達到175mm,旗艦風冷是毫無壓力的。

為了驗證散熱器和顯卡是否存在兼容問題,配備3.5槽厚度的影馳RTX 4090星曜OC,搭配來自微星MPG A1000G ATX 3.0電源,采用原生16pin 12VHPWR接口,兼容最新RTX 40系PCIE5.0標準,電源還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全日系105°電容、單路12V供電設計,加上10質(zhì)保品質(zhì)是可以保證的。

本次安裝的是LGA 1700平臺,第一步只需要把背板(和LGA 115X通用一塊,只是螺距不一樣)和底座螺絲用手擰固定就好。

第二步在主板上下區(qū)域裝好支撐架(對應中間的孔位),X形和點狀法涂好硅脂。

最后一步移除頂蓋,固定好散熱器本體的螺絲就算完成了,整個安裝過程流暢無阻,只不過中間風扇的供電線材需要一點耐心繞過塔體。

阿薩辛4因為其結構的特殊,對于內(nèi)存兼容性無疑是優(yōu)秀的,以手上四根雷克沙ARES RGB DDR5 6000內(nèi)存條為例,安裝后43.3mm的內(nèi)存高度剛好和塔體底部齊平,它倆之間也留有一定空隙,更重要的是,對于內(nèi)存RGB燈光毫無遮擋。如果要安裝前置120mm風扇,這套內(nèi)存自然也不影響風扇和塔體做到齊平的狀態(tài)。

阿薩辛4安裝后的機箱上方空間依然很大,完全可以安排一些30mm厚型風扇,下方和3.5槽厚的RTX 4090也留有大致0.7槽厚的空間。
性能測試

阿薩辛4全速模式
AIDA64單烤FPU測試,CPU是Core i7-13700K,BIOS設置PL1和PL2功耗無限制,在室溫27℃空調(diào)房內(nèi),主板默認分配電壓達到了1.3V,CPU Package溫度達到了99℃,實際上已經(jīng)撞到100℃溫度墻,烤機十分鐘后P核、E核出現(xiàn)了0.1GHz輕微降頻,CPU Package功耗能穩(wěn)定250W左右,這個就是阿薩辛4最極限的工作狀態(tài)了。

阿薩辛4安靜模式
切換至安靜模式,阿薩辛4最高轉速穩(wěn)定在1300RPM+,CPU Package溫度可見還高一些,降頻幅度浮動在0.1~0.2GHz,CPU Package功耗245W,顯然阿薩辛4不太適合壓制全默認設置下的13700K,本身預設電壓就給得高,接下來我們看下噪聲和降壓后的烤機表現(xiàn)。
安靜和全速模式的不嚴謹噪聲對比,在打開機箱側面鋼化玻璃時,距離散熱器大致十五厘米測試分貝值,安靜模式下為46.9dB(A),全速模式為50.5dB(A),噪聲表現(xiàn)相當不錯,比360mm AIO水冷全速工作時要安靜得多。

阿薩辛4全速模式,優(yōu)化電壓固定1.26V,CPU功耗221W,CPU Package溫度為93℃

阿薩辛4安靜模式,優(yōu)化電壓固定1.26V,CPU功耗222W,CPU Package溫度為97℃
降壓后兩種模式13700K都能達到最高睿頻,實際上電壓也沒降多少,兩種模式溫度差距4℃,硬核有個好建議,在游戲等中負載以下的場景,完全可以使用安靜模式,涉及到CPU高負載的場景再切換至全速模式就好。總得來說,對于十三代酷睿而言,阿薩辛4最佳適配的CPU是13600K,默認和優(yōu)化電壓都能壓制,而13700K/13900K則要優(yōu)化電壓后才好壓制。
結語

九州風神阿薩辛4目前京東售價為649元,要比老牌風冷之王貓頭鷹NH-D15低一些,至于散熱性能其實在阿薩辛3時代就可以做到和NH-D15一致水平,四代自然是不在話下,阿薩辛4更多升級之處在以下方面:內(nèi)存全避讓兼容性(四根RGB燈條無壓力)、極簡風格外觀(隱藏風扇)、快拆/磁吸結構、雙模散熱主動切換、熱管逆重力支持以及風扇噪聲優(yōu)化。如果你目前還執(zhí)著于旗艦風冷,不妨可以考慮下這款很多方面都有創(chuàng)新的阿薩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