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網絡校園貸,提高警惕防詐騙 —“筑法之基,行穩(wěn)至遠”實踐隊第三十二次社會實踐
?2023年7月23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筑法之基,行穩(wěn)致遠”社會實踐隊在北京市延慶區(qū)展開社會實踐 ,對網絡校園貸詐騙等進行了有關了解和調查。???
校園貸主要是指被害人僅需向非法借貸平臺或借貸人提供學生證、身份證,同時提供家屬電話或常用聯(lián)系人,即可借到幾千乃至上萬元的現(xiàn)金,已經成為校園內一種借貸手續(xù)簡單,借貸門檻低,貸款金額較大的途徑。
????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實踐隊發(fā)現(xiàn),校園貸層出不窮且時有發(fā)生,主要受害群體多為初入校園的大學生,為此,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預防措施:第一,提高防范意識,提升辨別能力平時就要多長個心眼,對待網友、陌生人要時刻保持戒備之心。平時多看看新聞、各種資訊,了解各種騙術手段,提升辨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
第二,注意網上信息的保護。網絡雖好,但信息容易泄露,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在上網的時候要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不隨意告知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手機號碼等敏感信息,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的手機短信,隨意點擊不明鏈接,防止信息泄露被人利用。第三,注意核實對方相關信息。大學生時間比較充裕,很多去做兼職的學生,賺取外快一方面減輕父母負擔,另一方面也鍛煉了自己,但其中有很多騙子公司或是傳銷公司,如果有做兼職的機會,要認真對招聘兼職人員的單位進行反復核實,特別是網絡上的公司。騙子以“提供無擔保、低息貸款”為誘餌,發(fā)布虛假信息,并留下聯(lián)系電話。當事人一旦回復電話,對方則聲稱貸款需先交部分利息,當事人匯入其指定賬戶以后,對方又陸續(xù)要求先交納“還款保證金”“個人安全費”、“車輛安全費”等費用,步步下套,騙取錢財。
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如果遭遇了詐騙,一定要及時報警,盡量將損失范圍縮到最小。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騙取錢財,并且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騙走。若有人對你提出錢財方面的要求,不要一味跟著感覺走而缺乏理智,要學會聽、觀、辨,即聽其言、觀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問題。如認為對方的錢財要求不合實際或超乎常理時,應及時向老師或保衛(wèi)部門反映,以避免不應有的損失。預防詐騙更多的是要靠大家提高自身防范意識,切記勿要貪小便宜,時刻繃緊防范之弦,謹防新型電信詐騙。
只要我們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避免被騙。學生及家長上網盡量不要在QQ等網絡工具上存儲親友的真實信息和相關圖片資料,謹防被不法分子通過黑客、木馬等手段盜取相關資料實施詐騙。一旦發(fā)現(xiàn)QQ、微信被盜號,要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和親朋好友,防范各類網絡詐騙的發(fā)生。當接到上述內容的陌生電話、手機短信時,切勿輕信上當;特別是對方要求提供銀行卡賬號、密碼或進行轉賬業(yè)務的,更要保持警覺。每一個學生和家長,一旦接到類似要錢、轉賬的信息及電話務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詐意識,切記“不聽、不信、不匯款”,一定要及時與學校、孩子直接聯(lián)系、親自核實。對詐騙分子的各種理由、詐騙手段要謹言慎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