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監(jiān)制,網(wǎng)飛版《美猴王》成色如何?


前段時間,周星馳監(jiān)制的動畫電影《美猴王》在奈飛上線,但從日前的反饋來看,觀眾們對這部動畫并不買賬,紛紛表示失望。
且不論大家對猴子造型的吐槽,《美猴王》無法服眾的核心原因也許并不在此。
本片聚焦于齊天大圣剛出生到被壓至五指山下的這段時間,他是一個誓要比天高、狂妄無畏的猴子,偷神針、打魔王、大戰(zhàn)紅孩兒及一眾仙人。
其實,這部動畫的制作班底非常強大。
導演安東尼·斯塔基,代表作《盒子怪》,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編劇史蒂夫·本西奇、朗·J·弗萊德曼,兩人憑借《熊的傳說》提名動畫安妮獎最佳編劇獎;
周星馳,90年代華語喜劇電影之光,他在《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演繹了一個難逃情關(guān)考驗的經(jīng)典猴王——至尊寶,甚至它的配音演員也用了好萊塢里非常優(yōu)秀的華裔演員:歐陽萬成、楊伯文等。
按理說,如此雄厚的制作班底,理應(yīng)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無論視聽還是內(nèi)容都算上乘的作品。
而這一次,從造型、劇情到視覺,觀眾通通表示:接受無能。
齊天大圣真的是一個很難改的IP嗎?這里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是由中西文化差異帶來的困境?

從延續(xù)美猴王的傳統(tǒng)敘事之后
POST WAVE FILM
2023年,我們看到的這部《美猴王》在故事內(nèi)容上并沒有魔改,依然遵循著原著的意志:
從石頭中蹦出的美猴王,在一眾猴子中顯然是個異類,他有著超越旁人的功力,也總是顯得十分躁動。

魔王侵擾猴群,為了拯救自己的同胞,他去東海龍宮偷走定海神針作為自己的金箍棒,打敗了魔王。
而對于能力超群的人,成仙或是成魔的起因往往在于難以滿足的欲望,這樣的欲望常常是:征服一切。
從那之后,他想要打敗100個妖怪,獲得永生,成為仙人。

自這個由頭開始,這個電影便由兩條線構(gòu)成:美猴王想辦法獲得永生之路,和龍王追擊美猴王奪回定海神針之路。
迎戰(zhàn)紅孩兒時,美猴王遇見了人類女孩小琳。小琳背地里和龍王做了交易,要用美猴王的金箍棒換村莊的一場甘霖,因此設(shè)法成為了美猴王的助手。
通過這個“伙伴”角色的設(shè)置,兩條線產(chǎn)生了交織。

美猴王帶著小琳闖入地府,企圖篡改生死簿,獲得永生;來到蟠桃園吃仙桃;又去求取仙藥……在這過程中,龍王同樣一路追逐著美猴王。
就這樣,猴王為了永生一路追尋,一路打斗不止。

他原本的成仙之路,逐漸走成了成魔之路。
直到被一條符文壓在五指山之下,這部類同“美猴王前傳”的電影迎來尾聲,從彩蛋看,它或?qū)⑦€有第二部。
所以,實際上這版《美猴王》盡管是西方的制作班底,但是內(nèi)核仍然遵循著東方的傳統(tǒng)敘事:仙與魔,在一念之間;永生與毀滅,欲望驅(qū)動著一切。
但故事的走向就像很多美式英雄IP的前傳那樣:人物初始,本性擴散,釀成禍端,然后面臨懲戒,迫不得已被封印能力,等待下一次復蘇。

這是一種最輕松也是最容易的講述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膨脹的欲望和狂妄的搏斗都可以用最為視覺化的表達形式呈現(xiàn)出來。
但它沒有留白,這些本該留給美猴王面對自己的時刻,才是擴展故事深度的關(guān)鍵點,也是前傳真正應(yīng)該聚焦的點;另外一個,就是他和金箍棒的關(guān)系,這個使他擁有無限能力的武器,和他與日漸增的欲望相伴而生,也是他逐漸成魔的關(guān)鍵因素。
但我們只看到他永不停歇地,征服、打斗,得到、失去又再次重獲金箍棒。劇情是挺緊湊的,但是除此之外,沒有留下任何余味。
前文提到,《美猴王》給大圣設(shè)置了一個“伙伴”角色——小琳。
一個普通的村莊女孩小琳,她和美猴王是一種鏡像的內(nèi)在投射——她同樣不甘于平凡,不愿意接受命運為她設(shè)定的平庸。

盡管一些觀眾對于小琳接近大圣目的不純而感到接受無能,但這確實對應(yīng)著大圣身上的另一個特質(zhì):狡黠。
她為了偷到大圣的金箍棒,與龍王做成交易,以助手的名義一路追隨他,也迎來了一個輕易可以想象的結(jié)局:最后,她還是幫了大圣一把。
比較可惜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關(guān)于小琳自己的重要變化,她作為工具角色的功能要遠大于她作為一個重要的配角。
以上,大概是《美猴王》在劇作內(nèi)容上的憾事,整體來說故事本身聊勝于無。
但是,觀眾對《美猴王》的造型與畫風,可能還有著更直接的意見,因為它直接影響了大家對電影的觀看感受。
美猴王的造型缺乏一些精神氣,較為戲謔,被嘲為驢猴王:

龍王的造型如同鱷魚和恐龍的結(jié)合體:

如來則變得幼態(tài)可愛:

紅孩兒很像一個惡靈:

這樣的設(shè)計也許是為了打通兒童市場,但卻與這個故事本身的底色相去甚遠。
西游IP,成敗一舉之間
POST WAVE FILM
《西游記》似乎一直是一個熱門的改編IP。
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真人電影的改編,甚至是在劇作上參考《西游記》的思路,吳承恩在寫下此書的時候也許未曾想過,幾百年來它將總是被人津津樂道。
前陣子同樣飽受爭議的迪士尼劇集《西游ABC》也是將此IP西化的一個故事,但改得比較飛,為現(xiàn)實語境和《西游記》的神話語境間建立了一個通道。

盡管《西游ABC》的重點仍然在現(xiàn)實世界,它講述了一出移民喜劇,但從觀眾反饋來看,大家對刻意漏洞百出的西游神話世界也并不買賬。
但是,這種下沉的、解構(gòu)的手法,真的不適用于還原西游世界嗎?
這就要提到《美猴王》的監(jiān)制周星馳了,他曾經(jīng)飾演的至尊寶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在媒介不斷衍生的過程中,滲透進中國觀眾的方方面面:曾經(jīng)泛濫的至尊寶頭像、被剪爛的至尊寶紫霞告別的片段、被人銘記的電影臺詞、甚至是依然大熱的電影原聲曲目《一生所愛》……

《大話西游》系列是一個基本只取用《西游記》人物設(shè)定而無關(guān)原著的故事,同樣是下沉、解構(gòu)的。
但它為什么成功了?
因為它把《西游記》原著沒有交代的想象空間,用一種非常貼近人物個性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了:如果大圣也要面臨情關(guān),那會是什么樣的?
可想他一生桀驁不馴,不會為誰真正停留,但他同樣赤誠、真性情,也許也有真實的情欲,也可能會動心起念。

關(guān)于他個性和情欲抗衡的完美想象,盡顯在悲喜之間。
此外,周星馳本人也曾拍攝過《西游降魔篇》。
于是,也有觀眾說《美猴王》里有周星馳的自我致敬,這樣的猜想無從考證,只能看出其中有包租婆的經(jīng)典形象,但和大圣的特質(zhì)似乎并無關(guān)系。

8年前,國漫《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下簡稱《大圣歸來》)備受好評,田曉鵬因此聲名鵲起。
同樣是《西游記》IP改編,這部國漫為何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除了完美貼合東方神話的畫風之外,《大圣歸來》的側(cè)重點在于:對大圣的祛魅。

故事從大圣在五指山的封印無意中被江流兒解除開始。但此時他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七十二變、長生不老。他的修煉之路要從一只普通猴子開始。
當神話黯淡,當他孑然一身,當英雄面臨退場后的重返,他要真正面對的是什么?
他要面對一個最接近自我的時刻,于是,他在這個過程中,重拾勇氣、正義、希望,就如同每個成年人卸下兒時的幻想和昔日的燦爛,重新面對生活的重擊和漫漫人生路那樣……

美猴王最動人的特質(zhì)因此流露:不在于他的作戰(zhàn)能力,而是真正成就他“斗戰(zhàn)勝佛”的斗戰(zhàn)精神。
真正的神話是沒有神話,個體會在平凡中鑄造一種偉大。
也許,未來還會有很多關(guān)于西游的IP改編,但每種改編,也許都是一次看向個體的過程。


作者丨飛檐
影像作為媒介的可能性。
編輯丨飛檐? ? 排版丨lmx? ??媒體統(tǒng)籌丨佐爺靈魂販賣館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p>
好?課 & 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