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閃電訪問基輔,這是一場代價高昂的“政治秀”

文/行走斯圖卡
匆匆地,拜登來到了基輔;匆匆地,拜登離開了基輔。前前后后,五個小時,只夠他跟澤連斯基舉行了一次會晤、召開一次新聞發(fā)布會,唱一些高調(diào)、扯一些謊言。這是一場政治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場代價高昂的政治秀:首當其沖的是烏克蘭,它將被推向更深的深淵。
綜合多家外媒的報道稱,拜登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xiàn)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是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他首次訪問基輔。拜登不是空手而來,他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隨后五角大樓公布了這筆援助的清單,總計4.6億美元,其中包括“海馬斯”火箭彈、反坦克導彈系統(tǒng)和雷達。
拜登對澤連斯基和烏克蘭說了很多好聽的話,他站在馬林斯基宮前,信誓旦旦地保證,“美國將堅定支持烏克蘭,自由是無價的、值得為之奮斗”;澤連斯基也送上了“彩虹屁”,稱贊拜登的到來“將會幫助烏克蘭更加接近勝利”、“所有烏克蘭人將會衷心感謝總統(tǒng)的支持”。
事實真的如此嗎?拜登來到基輔,根本不是為了烏克蘭人民,他需要烏克蘭人堅定地為他的總統(tǒng)連任,流盡最后一滴血。2024年總統(tǒng)大選的選情,對于拜登來說并不友好,他在國內(nèi)治理方面乏善可陳,80歲的高齡成為最大的障礙。畢竟他在跟那個“別人看不見的小伙伴”交流時,落在別人眼里就是妥妥的“驚悚片”。
所以,拜登非常執(zhí)著于俄烏沖突,可以拋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zhèn)的居民不管,費盡心機都要去基輔走一遭。
這是他訪問基輔的首要目的,為美國的選民們上演一出“高齡總統(tǒng)親臨前線”,展示美國“無與倫比的全球領導力”的好萊塢式主旋律大片。
除此之外,他還是來督戰(zhàn)的:一方面是敦促歐洲其他國家勒緊褲腰帶、繼續(xù)援助烏克蘭;隨著烏軍在前線的壓力越來越大、歐洲國家援烏的信心正在被消磨,德國、波蘭、法國等歐洲國家在提供軍事裝備方面,似乎開始三心二意了起來。所以,拜登需要來敲打一下歐洲,敦促歐盟和北約繼續(xù)掏空家底,以便于美國能夠更加愉快地“收割歐洲”。
另一方面,他是來監(jiān)督烏克蘭堅定賣命的。烏軍在巴赫穆特打的是一場“政治仗”,后果就是烏軍將去年9月份反攻以來積累的戰(zhàn)場優(yōu)勢,拱手相讓。
烏軍在巴赫穆特的形勢很艱難。俄軍同時在南北線也發(fā)動了進攻,庫皮揚斯克、紅利曼、克列緬納,在多個方向上牽扯了烏軍有限的有生力量。澤連斯基前幾天公開表示“巴赫穆特其實也沒那么重要”。他似乎準備放棄這個戰(zhàn)略支撐點。
如果俄軍在戰(zhàn)場上取得重大突破,對于拜登的選情來說,并不是好事:他花了數(shù)百億美元砸在烏克蘭身上,最終換來的結(jié)果,就這?所以,他無論如何都必須強迫烏克蘭將巴赫穆特的“政治仗”維持下去;拜登帶著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來了,為了將烏克蘭推向更深的深淵。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很可能會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抵消俄軍此前積累的戰(zhàn)場優(yōu)勢;華盛頓試圖在俄烏沖突的戰(zhàn)場上“控場”,將戰(zhàn)爭繼續(xù)維持下去。但對于烏克蘭來說,拜登帶著軍援而來,實際上除了更多的戰(zhàn)爭、更多的死亡和痛苦,烏克蘭人一無所獲。
拜登說,“堅定支持烏克蘭”;這句話他沒有說全,實際上他是堅定支持澤連斯基“打光最后一個烏克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