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初中生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的那一半卻……
上大學變得容易,上高中卻在變難。
按照2022年的高考情況來說,參加高考人數(shù)有1193萬,大學錄取人數(shù)1014.5萬,錄取率85.04%。
但中考的錄取率大概只有60%,有些地方可能不到50%。
會取消中考分流嗎?
近年來,“取消中考分流”的說法也有很多。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曾經公開建議:?“取消中考,普及十年義務教育”。??
這一觀念雖然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但針對“普職分流”的話題,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就給出過官方態(tài)度:


“推動職普協(xié)調發(fā)展、相互融通,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將對消解職普分流帶來的教育焦慮有重大作用”
從這可以看出,其實“中考分流、職普協(xié)調發(fā)展”,是國家一項堅定的決策,不僅不會取消,還會更加強化且引導更健康的方式發(fā)展。
那真的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不了高中嗎?
分流到了職高出路怎么樣?
讀了普通高中和初中又有啥區(qū)別?要注意啥?
#一半以上的人去職高?#
目前,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高和中職,中職又包含職高、中專和技校。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明確提出過“普職分流”和“大體平衡”的方向。
“大體平衡”并不是要求嚴格按照1:1比例招生,現(xiàn)實情況會復雜很多。
根據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
高中階段,中等職業(yè)學校2022年招生650.69萬人,占高中階段招生的40.71%。全國普職比例約為6∶4。?
北京、上海近年的普職招生計劃錄取比約是7∶3。
所以普高的錄取率一般都是高于一半以上的,5∶5的“普職分流”并非絕對。

當然,對于家長來說,自然會擔心自家娃成為被分流的那個。
畢竟在如今,大家都在卷,用人單位的門檻越來越高。
社會上的一些好崗位,都是至少本科生起步。
還有一些待遇、工作環(huán)境、門檻上的差異,導致大家拼了命了也要讀一個大學。

那職業(yè)教育就沒有好出路嗎?
并非絕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一位好的技術工人的搶手程度其實遠高于一位普通的大學生。
但目前確實存在著“職業(yè)學校教育脫節(jié)”的情況,一些好的資源、先進的東西很難分到中職學校中。
學生在中職學校里學習到的東西浮于表面,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在混日子。
所以,一名中職學生要“混得出彩”,比普通本科生更有競爭優(yōu)勢,就必須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并有強大的韌性堅持下去,真正做到學有所長。
#上了普高要注意啥?#
經歷了中考的競爭,好不容易上了高中。
你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初中和高中好像完全不一樣。
有人會漸漸開始掉隊,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本來初中是妥妥的學霸,上了高中卻成績平平。
這是因為初中學習的內容和高中學習的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和高中學習的三大差異
一、知識量變大
高中光是教材課本數(shù)就是初中的兩倍之多。
比如數(shù)學,高中數(shù)學需要學習差不多十本書,每一本書里都有高考重要考點。
英語單詞量也從初中要求的1600個上漲到3500詞外加500短語。
二、考試考察難度加大
初中學習了解基礎成績就不會差,考試題目都不會太深入、太靈活,因此學習方法也更簡單。
而高中學習對獨立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
三、理論性、系統(tǒng)性、綜合性增強
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
而高中則要求深入理解,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前后知識的關聯(lián)比較明顯,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
比如,初中只需要知道蘋果為什么會往下落;而高中就要求計算出蘋果1秒鐘下落了多高,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
進入高中之后,不管你的中考成績有多高,不能盲目自信,小看高中。
如果中考成績不理想,也不要畏懼高中學習。

以下也是小優(yōu)給大家在高中學習上的建議:
語文
?01 擴大課外閱讀。大家可以有計劃地讀一些高中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參考書目上的課外閱讀。
02 注意生活積累。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當你說話、作文、看報、看書和與人交往時,都是學語文的機會,因此要對周邊生活仔細觀察,一定要關心時政。
英語
01 背單詞。學英語一定要背單詞,這是必須的。
02 常閱讀。可以讀讀短篇的英語小說(1000字以內),從簡單的先入手,水平相宜,從而親近英語,培養(yǎng)語感。
化學
01 背教材。早點把化學當文科學,不放過書本兒上的任何一個字,包括書上的小字部分。物質有哪些?哪些是有機物?哪些是無機物?等你都要背下來。
02 刷題實戰(zhàn)。背教材就是歸納提煉知識點的過程。然后再通過刷題,找到做題的規(guī)律,刷什么?要刷母題,書本上的例題,習題,教材知識點的典型題,這都是母題。
歷史
01 有階段性。高三歷史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復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02 抓住兩大關鍵。做歷史題,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么是史實,要么是思維。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