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2022年可再生能源》
國際能源署(IEA)發(fā)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提出當前全球能源危機給可再生能源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zhàn),可再生能源到2027年有望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但仍面臨生物燃料行業(yè)可能出現(xiàn)的原料緊縮等障礙,需采取相應政策行動保證可再生能源部署的順利推進。
報告主要觀點為:
1、能源安全問題和相應的政策措施導致實際可再生能源增速遠高于IEA的預測。
俄烏沖突引發(fā)的全球能源危機帶來可再生能源前所未有的上升勢頭?;剂瞎倘蓖癸@了發(fā)展可再生電力的能源安全效益,促使許多國家加強了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與此同時,全球化石燃料價格上漲提高了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發(fā)電相對于其他燃料的競爭力。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產能擴張將比一年前的預期快得多。根據IEA的最新預測,2022-2027年可再生能源將增長近2,400GW,相當于中國目前的總裝機容量。這較前五年加速了85%,比去年IEA報告中的預測高出近30%,這是IEA有史以來最大的預測上調。在預測期內,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電力容量擴張的90%以上。該增長主要是由中國、歐盟、美國和印度推動的,這些國家在實施現(xiàn)有政策、監(jiān)管和市場改革的同時,也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推出新的政策以應對能源危機,其中,中國的“十四五”規(guī)劃和市場改革、REPowerEU計劃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是主要驅動力。
2、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將改變全球電力結構,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
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fā)電來源。在預測期內,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預計將增加10%,到2027年將達到38%??稍偕茉词俏ㄒ灰粋€份額有望增長的發(fā)電來源,而煤炭、天然氣、核能和石油發(fā)電的份額將下降。未來五年,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到2027年將占全球發(fā)電量的近20%。與此同時,包括水電在內的可調度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生物能源、地熱和聚光太陽能發(fā)電盡管在將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納入全球電力系統(tǒng)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但仍然有限。到2027年,太陽能光伏有望超過煤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裝機容量。盡管目前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投資成本上升,但公用事業(yè)規(guī)模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是全球絕大多數(shù)國家發(fā)電成本最低的選擇。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幾乎翻了一番,海上項目占增長的五分之一。IEA預計,超過570GW的新陸上風電容量將在2022-2027年期間投入運營。海上風電在全球范圍內加速增長,但歐洲的海上裝機容量份額將從2021年的50%下降到2027年的30%,原因是中國的省級政策支持更快的風電擴張,同時美國將在預測期結束時成為一個相當大的市場。
3、改善可再生能源政策將大大縮小到2050年實現(xiàn)凈零排放所需的可再生電力增長量的差距。
如果各國合理應對政策、監(jiān)管、許可和融資方面的挑戰(zhàn),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可以再擴大25%。大多數(shù)發(fā)達經濟體在政策實施中都面臨挑戰(zhàn),特別是許可和電網基礎設施擴建方面。在新興經濟體中,政策和監(jiān)管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加快可再生能源擴張的主要障礙。在發(fā)展中經濟體,薄弱的電網基礎設施和融資缺乏阻礙了相關項目的及時投產。如果各國能夠成功應對這些挑戰(zhàn),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將擴大近3,000GW。
4、俄烏沖突是歐洲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的轉折點,加速歐洲的清潔能源轉型。
歐盟已經在討論“Fit for 55”下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能源安全成為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另一個強大動力。在歐盟層面,歐盟委員會于2022年5月發(fā)布的REPowerEU計劃提議到2027年結束歐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提出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最終能源消耗中的份額提高到45%,超過之前談判中的40%。運輸和供暖部門可再生能源增長緩慢,阻礙了歐盟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提高。在交通方面,各國需要實施更雄心勃勃的交通脫碳計劃,包括生物燃料和電動汽車,從而有望實現(xiàn)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在運輸中的份額攀升至20%,縮小與歐盟到2030年達到29%的目標的差距。對于供暖和制冷,加速熱泵的推出將需要通過激勵措施、法規(guī)和低成本融資來克服高昂的前期成本,以促進投資。然而,重要的是,任何提案都必須仔細且公開地準備,明確時間安排并讓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以避免投資者面臨的不確定性。
5、中國、美國和印度在未來五年內可再生能源產能將擴張一倍,占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二。
預計中國將在2022-2027年期間安裝近一半的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容量。中國新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guī)劃、市場改革和省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長期的收入確定性。在中國大多數(shù)省份,公用事業(yè)規(guī)模的可再生能源比受監(jiān)管的煤電價格便宜,推動了其快速采用。在IEA預測中,中國將提前五年實現(xiàn)其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總容量1,200GW的目標。在美國,《降低削減法案》為風能和太陽能光伏項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長期政策可見性。到2027年,美國年度風能和光伏裝機容量將比2021年翻一番。在印度,以太陽能光伏為主的新裝機量將在預測期內翻一番,以實現(xiàn)政府到2030年達到500GW非化石產能的宏偉目標。
6、美國和印度的新可再生能源政策可導致全球太陽能光伏制造更加多元化。
預計2022-2027年,印度和美國的太陽能光伏制造投資將達到近250億美元,與過去五年相比增長七倍。印度的生產相關激勵(PLI)計劃縮小了印度制造商與中國成本最低制造商近80%的投資成本差距。與此同時,美國制造業(yè)稅收抵免完全貨幣化,可以使光伏制造的所有部門與成本最低的制造商達到同等水平。除美國和印度的投資不斷增加,預計中國將在預測期內投資900億美元,是世界其他地區(qū)預期投資總和的三倍多。但中國在全球制造能力中的份額可能會略有下降,從目前的80-95%下降到75-90%,具體取決于制造業(yè)部門。
7、廢物和殘留物是生物燃料的關鍵增長領域,但需要采取政策行動防止其供應緊張。
到2027年,三分之一的新生物燃料生產將來自廢物和殘留物。歐洲和美國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正在推動全球對廢物和殘留物的需求,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和歐洲現(xiàn)有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和成員國政策均獎勵具有低碳強度的燃料。新加坡和中國也在擴大利用廢物和殘留物生產可再生柴油和生物噴氣機,以服務于歐洲和美國市場。前所未有的殘留物和廢物需求增長正在加速供應鏈緊張,但政府的政策和創(chuàng)新可能會提供一定的緩解作用。在預測期內,專門用于生物燃料生產的植物油供應從17%擴大到23%。但是,更高的強勁需求將促使公司和政府改善原料供應鏈,尋找新供應并開發(fā)新技術,從而進行可持續(xù)的生物燃料生產。
8、可再生能源供暖增長,但速度不足以遏制化石燃料的使用。
預計2022-2027年期間,用于供暖的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將增加近三分之一,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在供熱中的使用將從11%提高到14%。目前可再生能源供熱受益于政策勢頭,特別是在歐盟地區(qū),以應對當前能源危機引發(fā)的能源安全問題。然而,可再生供熱開發(fā)不足以控制基于化石燃料的熱消耗。
免費服務:
(在舍得低碳公眾號發(fā)送以下關鍵字可以查看相關系列的內容)
宏觀分析,國際碳市場,中國碳市場,碳市場展望,中國碳價調查,碳交易,碳資產,大宗商品碳關稅,碳關稅專家交流,歐盟碳關稅計算,碳減排制度,發(fā)達國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碳計量,碳排放,低碳供應鏈,可持續(xù)發(fā)展案例,可持續(xù)發(fā)展調研,循環(huán)經濟,ESG,鋼鐵ESG,鄉(xiāng)村振興,碳中和城市,碳中和招聘崗位
CCER,CCER制度,CCER項目減排效益測算,CCER電力方法學,林業(yè)碳匯,林業(yè)碳匯項目開發(fā),碳匯造林方法學,林業(yè)碳匯專家交流,甲烷減排,綠色金融,個人碳賬戶
碳中和,電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鋼鐵碳中和,電子制造業(yè)碳中和,CCUS,CCUS技術及應用,CCUS技術進展,氫能,氫能發(fā)展與電解水制氫,抽水蓄能,太陽能熱發(fā)電,世界能源發(fā)展報告
智慧園區(qū)碳中和,零碳智慧園區(qū)案例,華為零碳智慧園區(qū),華為智慧園區(qū)建設和運營,工業(yè)互聯(lián)網雙碳園區(qū),智慧建筑碳中和,商業(yè)建筑碳中和,房地產碳評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數(shù)據中心碳中和,遠景零碳,零碳制造,零碳案例
汽車碳中和,汽車行業(yè)碳中和,中國乘用車雙積分,2022 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廣東汽車碳足跡,汽車左B柱LCA,汽車白車身LCA,廢舊輪胎再生橡膠LCA,新能源汽車人才供需,半導體
綠電,綠電專家交流,電價政策,電力市場政策,澳洲電力危機解析,新型儲能政策專家交流,戶用儲能,戶用儲能成本與收益計算,歐洲戶用儲能專家交流,國內儲能項目進展,虛擬電廠,儲能,長時儲能
鋰電池,電池回收,動力電池,動力電池發(fā)展趨勢,動力電池市場回顧,傳統(tǒng)車企電動化戰(zhàn)略,動力電池全球市場格局,鋰電材料專家交流,磷酸鐵鋰專家交流,磷酸鐵,石墨化專家交流,4680大圓柱電池,電池隔膜行業(yè)競爭壁壘,磷酸錳鐵鋰,Pet銅箔,鈉離子電池
付費服務(零碳工廠、零碳園區(qū)):
1、個人和企業(yè)層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資產管理培訓
2、上市企業(yè)、各類園區(qū)的組織層面碳盤查、產品層面碳足跡、碳中和規(guī)劃、碳配額資產托管、國內外碳信用申請和交易(CCER、林業(yè)碳匯、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