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漢緒論這七點??嘉宕箢}型, 讓你事半功倍的復習手札

?
1
緒論
?
?
1
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
? ? 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
?
2
語言的結構屬性
1.?
總述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它隨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2.?
3.?
結構上從結構上,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形式),以詞匯為建筑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guī)律而構成的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
4.?
5.?
功能上從功能上,它可分三個方面:一是人與人的關系,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二是人與客觀世界的關系,語言是認知世界的工具:三是人與文化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利用語言積累知識、形成文化。
6.?
?
3
現(xiàn)代漢語的兩種形式
? ??現(xiàn)代漢語有口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
? ??口語是人們口頭上應用的語言,具有 口語的風格。其特征在于簡短、疏放,有較多省略。但是口語的聲音一發(fā)即逝,難于流傳久遠。
? ??書面語是用文字寫下來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具有與口語不同的風格。書面語趨于周密、嚴謹, 結構完整,長句較多,克服了口語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缺點。
?
4
文學語言及文學語言書面語的關系
文學語言的定義:
? ? 文學語言又稱標準語,是現(xiàn)代漢民族語言中經過高度加工并符合規(guī)范 的語言。
二者的關系:
①文學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以書面語的產生與演進為先決條件。
②文學語言既 有書面語形式,也有口語形式。
③作為標準語,文學語言正是以其典范性特征區(qū)別于一般的書 面語與口語,對于現(xiàn)代漢民族語言的健康發(fā)展起著很大的示范和推動作用。
?
5
漢民族共同語的發(fā)展歷程
名稱變化:
存在(先秦)→雅言→(春秋)→通語(漢代)→官話(明代)→國語(辛亥革命后)→普通話(新中國成立后)
發(fā)展歷程:
(1)殷商時代:出現(xiàn)
(2)先秦時期:較為成熟
(3)漢初或南北朝時期:由于口語發(fā)展較快,書面語逐漸脫離了口語,這種脫離了口語的書面語,通常被稱作文言或文言文。
(4)唐宋時代:一種接近口語的書面語——白話產生,唐代的變文,宋代的語錄,宋、元的話本,以及宋、金、元的諸宮調和元曲,都是用白話寫成的文學作品。
(5)明清時期:影響最大的是明清的小說,如《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紅樓夢》
★這些白話文學作品總的看來都是用北方方言寫成的,它們的流傳加速了北方方推廣,使北方方言在各方言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
(6)五四運動以后:“白話文運動”和“國語運動
(7)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召開學術會議,把漢民族共同與成為普通話。
?
6
七大方言區(qū)
(1)北方方言(北京話)→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2)吳方言(蘇州話/上海話)→第二大方言區(qū)
(3)湘方言(長沙話)→使用人口最少的方言
(4)贛方言(南昌話)
(5)客家方言(廣東梅縣話)
(6)閩方言:閩東(福州話);閩南(廈門話)
(7)粵方言(廣州話)→聲調種類最多的方言
?
7
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有哪些
(一)語音方面
(1)沒有復輔音;
(2)元音占優(yōu)勢;
(3)音節(jié)整齊簡潔;
(4)有聲調
?
(二)詞匯方面
(1)單音節(jié)語素多,雙音節(jié)詞占優(yōu)勢;
(2)構詞廣泛采用詞根復合法;
(3)同音語素多;
?
(三)語法方面
(1)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不大用形態(tài),主要用語序和虛詞;
(2)詞、短語、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
(3)詞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
(4)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
?
(四)漢字方面(上冊書本P139)
(1)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
(2)漢字是形體結構復雜的方塊結構;
(3)分化同音詞能力強;
(4)超時空性
?
?
現(xiàn)漢提分加油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