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變得嚴重的?
人活一世,總會有煩惱和不如意的時候,這些煩惱長期積壓在我們心中,就容易演化成心理問題。
所以說,除了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困擾。
這些困擾從本質(zhì)上看是心理問題,但又分輕重緩急。
有的人困擾比較輕,可以通過自我疏導來抵消,如向朋友傾訴、聽音樂、吃零食...而有的人卻很難走出來,困擾也逐漸加重。

心理問題有多普遍?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怎樣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吧。
01心理問題到底有多普遍?
中科院曾發(fā)布了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
報告指出,中國學齡兒童的心理異??偦疾÷蕿?5.6%,其中男性低于女性。
中國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如抑郁、焦慮、強迫、厭學、網(wǎng)絡成癮、自殺自傷等。
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有效干預,許多問題會延續(xù)到成年。
其中,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情緒更不穩(wěn)定,人際更為敏感,容易有恐懼反應,對外人不信任,孤獨傾向、恐怖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

02人為什么會有心理問題?
生態(tài)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狀況不僅受性格和大腦的影響,還受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因素
貧窮更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和抑郁情緒;單親家庭和留守環(huán)境也容易導致孩子感到孤獨和敏感,不善于表達情緒、缺乏安全感。
此外,父母關系不好和天天吵架的家庭氛圍也會使得孩子恐懼親密關系,習得不良相處方式,并延續(xù)到下一代。
職場因素
工作中的收獲與同事的支持,會讓人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但是,要求高、壓力大的工作也會容易讓人產(chǎn)生疲勞、抑郁等負面情緒。
社會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長期沉溺于社交媒體,容易造成抑郁、焦慮、睡眠問題、飲食問題、自殺風險等問題。
但同時,也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結識更多同愛好的朋友,獲得情緒上的支持,降低對自身問題的羞恥感,更有勇氣求助。

03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
那我們該如何去判斷自己更適合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還是自我調(diào)節(jié)呢?
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我們衡量自身情況,包括:
1危險性:
例如當我們痛苦到想要通過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或有很多沖動的想法與行為時,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表明我們需要心理層面的幫助了
2痛苦性:
這一點則更加容易觀察,例如有緊張不安的情緒很長時間了,之前可能是由于某件事情開始焦慮,在這段時間里逐漸失眠、多夢早醒,吃不下飯,情緒也由剛開始的多思多慮變?yōu)楦拙o張,不安害怕,甚至出現(xiàn)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3發(fā)展性:
在刨除掉我們的痛苦體驗外,還需要考慮這一點:
例如當前的問題雖然沒有很大的不適,但可能會影響到你的發(fā)展或人際關系,比如因為社交焦慮而難以和他人溝通,雖然不會影響吃喝,但很可能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進行心理咨詢并不代表你就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即使是在醫(yī)療診斷下的心理疾病也不要給自己貼上“不正?!钡臉撕灒援斈阈枰臅r候,去做需要的事情就好。
版權聲明:部分內(nèi)容、圖片、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nèi)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chuàng),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及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