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龜茲城白發(fā)兵——大唐西域最后的守護者

2020-03-05 23:38 作者:雪夜陽光bili  | 我要投稿

萬里一孤城,

盡是白發(fā)兵。

生是漢家人,

死亦大唐兵!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zhuǎn)賬》,這部廣告片中的名字雖然叫做“漠北”,其實講述的卻是在大唐西域的歷史上發(fā)生的故事。

這部僅僅16分鐘的廣告片,將我們帶往大唐安西都護府,最后的那段被人遺忘的歲月中……

安西都護府: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設(shè)西州都護府(西州:今吐魯番市附近),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shè)安西都護府,顯慶三年(658年),唐朝移安西都護府于龜茲。

安西都護府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gòu)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tǒng)轄安西四鎮(zhèn),最大管轄范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周時期與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后,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qū)。

龍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復(fù)爭奪安西四鎮(zhèn),此處幾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大量安西都護府駐軍被調(diào)往內(nèi)地參與平叛,導(dǎo)致安西都護府空虛,吐蕃趁機進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之后(790年),安西四鎮(zhèn)相繼完全陷落。

安西四鎮(zhèn):即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公元679年至719年,安西四鎮(zhèn)曾為龜茲﹑于闐﹑碎葉﹑疏勒)

由于安西四鎮(zhèn)被吐蕃和唐朝反復(fù)爭奪,幾度易手,武周時期,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今烏魯木齊市附近)設(shè)立了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是中國唐朝設(shè)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單位,管理區(qū)域東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南至天山。武周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于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于安西都護府。

北庭都護設(shè)立后,提攜萬里,社會安定、農(nóng)業(yè)、牧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都得到空前發(fā)展,成為西北地區(qū)中心。

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大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第二任都護郭虔瑾進駐北庭后,將所率軍隊編為田卒、開荒種地、屯墾戌邊。唐玄宗為了確保這條中西大道的安全和領(lǐng)土完整,又在北庭設(shè)立節(jié)度使(也稱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統(tǒng)領(lǐng)瀚海、天山、伊吾三軍,有鎮(zhèn)兵萬余人,其中瀚海軍一萬二千人就屯成在北庭。

瀚海軍駐庭州,天山軍駐西州,伊吾軍駐伊州(今哈密附近)。

片中郭元正和盧十四二人將軍餉從龜茲(今新疆庫車縣附近)送到西州,需要走大約700公里的距離。



為便于理解,我整理一下本文中涉及的大唐和武周時期的年號對應(yīng)的公元紀年。

  • 唐太宗:

貞觀元年-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 唐高宗:

永徽元年-永徽六年:公元650年-公元655年

顯慶元年-顯慶六年:公元656年-公元661年

龍朔元年-龍朔三年:公元661年-公元663年

麟德元年-麟德二年:公元664年-公元665年

乾封元年-乾封三年:公元666年-公元668年

總章元年-總章三年:公元668年-公元670年

咸亨元年-咸亨五年:公元670年-公元674年

上元元年-上元三年:公元674年-公元676年

儀鳳元年-儀鳳四年:公元676年-公元679年

調(diào)露元年-調(diào)露二年:公元679年-公元680年

永隆元年-永隆二年:公元680年-公元681年

開耀元年-開耀二年:公元681年-公元682年

永淳元年-永淳二年:公元682年-公元683年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

  • 武則天: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垂拱元年-垂拱四年:公元685年-公元688年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

天授元年-天授三年:公元690年-公元692年

如意元年:公元692年

長壽元年-長壽三年:公元692年-公元694年

延載元年:公元694年

證圣元年:公元695年

天冊萬歲元年:公元695年

萬歲登封元年-萬歲登封二年:公元695年-公元696年

萬歲通天元年-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6年-公元697年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

圣歷元年-圣歷三年:公元698年-公元700年

久視元年-久視二年:公元700年-公元701年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

長安元年-長安四年:公元701年-公元704年

  • 唐中宗: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

神龍元年-神龍三年:公元705年-公元707年

景龍元年-景龍四年:公元707年-公元710年

  • 唐睿宗: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

景云元年-景云三年:公元710年-公元712年

太極元年:公元712年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

  • 唐玄宗:

先天元年-先天二年:公元712年-公元713年

開元元年-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天寶元年-天寶十五載:公元741年-公元756年

  • 唐肅宗:

至德元載-至德三載:公元756年-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乾元三年:公元758年-公元760年

上元元年-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公元761年

元年:公元762年

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

  • 唐代宗:

寶應(yīng)元年-寶應(yīng)二年:公元762年-公元763年

廣德元年-廣德二年:公元763年-公元764年

永泰元年-永泰二年:公元765年-公元766年

大歷元年-大歷十四年:公元766年-公元779年

  • 唐德宗:

建中元年-建中四年:公元780年-公元783年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

貞元元年-貞元二十一年:公元785年-公元805年

  • 唐順宗: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

  • 唐憲宗:

元和元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06年-公元820年

(總表可參見百度百科:唐朝年號_百度百科)



唐朝最后一位安西大都護是郭昕,也就是本片中派兵忘西州送軍餉的郭將軍,后世尊其為“鐵血郡王”。

郭昕是平叛安史之亂的名將郭子儀的侄子,其父郭幼明,是郭子儀的同母弟。

幼明,尚父子儀之母弟也。性謹愿無過,不工武藝,喜賓客飲宴,居家御眾,皆得其歡心。以子儀勛業(yè),累歷大卿監(jiān),大歷八年卒,贈太子太傅。

,肅宗末為四鎮(zhèn)留后。自關(guān)、隴陷蕃,為虜所隔,其四鎮(zhèn)、北庭使額,李嗣業(yè)、荔非元禮皆遙領(lǐng)之。昕阻隔十五年,建中二年,與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元忠俱遣使于朝,德宗嘉之。詔曰:"四鎮(zhèn)、二庭,統(tǒng)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以來,相次率職。自關(guān)、隴失守,東西阻絕,忠義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尊朝法,皆候伯守將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留后郭昕,可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使。其將吏已下敘官,可超七資。"——《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十·郭子儀等》


子儀母弟幼明,性謹愿無過,拙于武,喜賓客。以子儀故,終少府監(jiān),贈太子太傅。

,肅宗末為四鎮(zhèn)留后。關(guān)、隴陷,不得歸,朝廷但命官遙領(lǐng)其使。建中二年,昕始與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曹令忠遣使入朝。德宗詔曰:“四鎮(zhèn)、二庭,統(tǒng)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以來,相與率職。自關(guān)、隴失守,王命阻絕,忠義之徒,泣血固守,奉遵朝法,此皆侯伯守將交修共治之效,朕甚嘉之。令忠可北廷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留后,賜氏李,更名元忠。昕可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使。諸將吏超七資敘官”云?!缎绿茣ぞ硪话偃摺ち袀鞯诹す觾x》

由此可知,郭昕最晚在唐肅宗(公元756年-公元762年在位)末年,即任職安西四鎮(zhèn)留后。

留后:唐代節(jié)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shè)置的代理職稱。玄宗時,宰相或大臣遙領(lǐng)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節(jié)度事,以后成為慣例。

而當(dāng)時李嗣業(yè)和荔非元禮先后任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但均在國內(nèi)其他地方領(lǐng)兵作戰(zhàn),并未在安西就任,所以彼時安西的實際負責(zé)人即為郭昕。

乾元二年(759年),李嗣業(yè)與郭子儀等圍攻相州時,身中流箭負傷。李嗣業(yè)傷勢快好時,突然聽見發(fā)令鐘鼓聲,知道是在與叛軍作戰(zhàn),因而大喊殺敵,致使傷口破裂,流血過多而死。

由此可知,郭昕應(yīng)在759年前后就任了安西四鎮(zhèn)留后,而其在安西戍邊的時間當(dāng)為更早。

“自關(guān)、隴陷蕃”,指的是大歷元年(766年)吐蕃攻陷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唐移河西節(jié)度使治沙州。

郭昕被阻隔十五年,直到建中二年(781年),與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元忠一起派遣的信使方才與朝廷聯(lián)系上,得到了朝廷的嘉獎,由四鎮(zhèn)節(jié)度留后升任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使。

本片所講:“有一次,終于聯(lián)絡(luò)上了。沒想到,年號都變了。”指的就是這次遣使,年號由大歷變?yōu)榱私ㄖ?。?/p>

李元忠,本姓曹,名令忠,以功賜姓名。時昕使自回紇歷諸蕃部,方達于朝?!杜f唐書·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十·郭子儀等》

李元忠,原名曹令忠,伊西北庭節(jié)度使,與郭昕在建中二年一同遣使回朝廷,獲封北廷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留后,賜姓李,更名元忠。在他死后,北廷節(jié)度使由楊襲古擔(dān)任。

又有袁光庭者,為伊州刺史,隴右諸郡皆陷,光庭堅守伊州,吐蕃攻之累年,兵盡食竭,光庭先刃其妻子,自焚而死。因昕使知之,贈工部尚書?!杜f唐書·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十·郭子儀等》

袁光庭,伊州刺史,在隴右諸郡都被吐蕃攻陷后,堅守伊州(今新疆哈密附近)多年,直到士兵全部戰(zhàn)死、糧食全部吃光,袁光庭先殺了妻子,然后自焚而亡。他的事跡因為郭昕在建中二年派遣使節(jié)才得以讓朝廷知道,被追贈了工部尚書的職位。

建中二年的遣使之后,《舊唐書》和《新唐書》便對郭昕再無記載了,我們只能從其他地方推斷他和安西都護府最后的那段失落的時光。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法界離開龜茲。

這說明在貞元五年的時候,龜茲還屬于大唐。

法界在貞元六年(790年)返回長安后,被唐德宗賜法號“悟空”,他就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

六年,吐蕃陷我北庭都護府。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紇朝奏,因附庸焉。蕃性貪狠,征求無度。北庭近羌,凡服用食物所資,必強取之,人不卿生矣。又有沙陀部六千余帳與北庭相依,亦屬于回紇?;丶v肆其抄奪,尤所厭苦。其葛祿部及白服突厥素與回紇通和,亦憾其奪掠,因吐蕃厚賂見誘。遂附之。于是吐蕃率葛祿、白服之眾,去歲各來寇北庭,回紇大相頡干迦斯率眾援之,頻戰(zhàn)敗績,吐蕃攻圍頗急。北庭之人既苦回紇,是歲乃舉城降于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北庭節(jié)度使楊襲古與麾下二千余人出奔西州,頡干迦斯不利而還?!杜f唐書卷二百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吐蕃下》

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陷了北庭都護府,北庭節(jié)度使楊襲古率領(lǐng)麾下二千多名將士出奔西州。

本片所講:“現(xiàn)在算起來,應(yīng)該是建中十一年了吧?!苯ㄖ惺荒暝跉v史上是不存在的,這是因為消息阻隔所導(dǎo)致的錯誤,應(yīng)是指的790年,應(yīng)為貞元六年。

而片中滿城的白發(fā)兵,就是退守西州城的堅守西域被吐蕃阻隔25年的北庭都護府的官兵,片中西州城中領(lǐng)頭的將軍應(yīng)當(dāng)就是北庭節(jié)度使楊襲古。)

七年秋,又悉其丁壯五六萬人,將復(fù)北庭,仍召襲古偕行,俄為吐蕃、葛祿等所擊,大敗,死者大半。頡干迦斯紿之曰:“且與我同至牙帳,當(dāng)送君歸本朝也?!币u古從之,及牙帳,留而不遣,竟殺之。自是安西阻絕,莫知存否。唯西州之人,猶固守焉?!杜f唐書卷二百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吐蕃下》

貞元七年(791年),楊襲古被盟友頡干迦斯誘騙至牙帳(指當(dāng)時回紇的“首都”),慘遭殺害。新疆準格爾盆地的奇臺縣將軍廟,據(jù)說就是后人為紀念唐朝將軍楊襲古所建。

這之后,安西都護府被吐蕃隔絕,徹底失去了與唐朝的聯(lián)系,不知道是否被吐蕃攻陷。

西州的人民在楊襲古遇害后,繼續(xù)堅持抵抗,直到貞元八年(792年)西州被吐蕃攻陷。

有學(xué)者推論,安西最后的陷落時間是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我們不知道郭昕生于何年,也不知其死于何年,但我們知道郭昕率領(lǐng)一班年輕的士兵鎮(zhèn)守西域近50年,直至老去。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郭昕戰(zhàn)死的那日就是龜茲城城破的那天,他與那些白發(fā)兵一起用盡一生守護了大唐的西域!

滿城盡白發(fā),

死不丟陌刀。

獨抗五十載,

怎敢忘大唐?


龜茲城白發(fā)兵——大唐西域最后的守護者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太仆寺旗| 和田市| 灌南县| 开鲁县| 云浮市| 蒲江县| 凤山县| 长白| 罗平县| 长海县| 洪泽县| 贡山| 阿图什市| 洪雅县| 冀州市| 陆丰市| 永定县| 荥阳市| 铜山县| 阳信县| 虎林市| 邵阳市| 清水县| 铜陵市| 漯河市| 闸北区| 汪清县| 洛宁县| 宁蒗| 左权县| 灵石县| 闻喜县| 安仁县| 成安县| 志丹县| 富锦市| 江孜县| 永兴县| 前郭尔| 泗洪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