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全70集:第16集 人力資本與條件收斂

p16
人力資本與條件收斂。
在之前的視頻中,我們展示了物質資本累積在短期內能促使
經濟增長,但從長遠來看,我們最后總是維持在一個平穩(wěn)的
狀態(tài),因為所有的投資都用來彌補貶值了。
那人力資本呢?
人力資本用勞動力L 乘以他們的教育水平E 表示。
那么毫無疑問,更高的受教育程度,與更高的經濟產出
相關聯。
就像物質資本一樣,人力資本也會經歷收益遞減的過程。
美國擁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這雖然很好,但是一個國家
是有可能在教育方面投資過度的。
擁有一些博士學者有助于一個經濟體發(fā)展,至少我們希望是這樣的。
但是如果我們要求每個人都獲得博士學位,我們又能收獲
多少額外的經濟增長呢?-也許并不是很多。
閱讀,寫作和數學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投資,但是要說
花錢去訓練每個人理解廣義相對論的概念,值得嗎?
我并不這樣認為。
所以教育也會受到收益遞減的影響。
那貶值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的!不幸的是,人力資本----他也會被消磨。
想一想目前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力資本。100年后他又會
變成什么樣呢?
不幸的是我們都知道,首先我們退休了,然后只是貶值,
貶值,再貶值。
此外,為建設人力資本,就需要對小學和大學投入大量的
時間與精力。
-到了某一個節(jié)點,我們投入的所有資本,僅僅是為了保持
當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所以資本的累計,無論是物質資本,
還是人力資本,它們只能讓我們走這么遠。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索洛模型的一個重要預測。
窮國應該比富國增長更快,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
如果這是完全正確的話,那么所有的窮國,
他們都會趕上富國。所有國家在穩(wěn)態(tài)下的產出,
都將達到類似的水平。也許會有一些由于儲蓄率的差異,
而帶來的差異,像之前我們看見的,經濟發(fā)展的奇跡是存在的。
一些國家像是中國和韓國,他們明顯都追上來了,
但經濟增長的災難也是存在的,像尼日利亞或者
阿根廷這樣的國家,他們逐漸落后,或者至少沒有趕上來,
的確,廣義而言,在過去的幾百年當中,我們看到的不是
收斂,而是分歧----嚴重的分歧。
但是讓我們回顧一下,索洛模型中的生產要素---他們只是謎題的
一部分,要解釋經濟繁榮,我們還需要記住體制的重要性。
是良好體制創(chuàng)造了積累財富,然后利用生產要素助益與社會的
動機。兩個具有截然不同體制的國家,他們是不會趨同的。
但是,如果我們專注討論那些體制相似的國家,那么
索洛模型預測更窮的國家發(fā)展會更快,而所有那些體制相似的國家
?他們應該會趨同,達到類似的產出水平。
我們把它稱之為 條件收斂。
在體制與其他一些因素都相似的前提下,我們預計窮困國家增長更快,
這是真的嗎?
讓我們來看一眼經合組織的20歌創(chuàng)始成員國。基本都是西方的發(fā)達經濟體。
說他們擁有相似的體制是很合理的。所以根據索洛模型,他們應該具有
類似的穩(wěn)態(tài)水平產出。現在,我們再縱軸上繪制這些國家40年內的經濟
增長率,橫軸上繪制1960年這些國家的實際人均GDP值。
記住,索洛模型的預測是在1960年更窮的那些國家,應該比當時更富裕的
國家在此后40年中經歷更快的增長。
而這正是我們所看到的:
那些在1960年還相對貧窮的國家,他們比其他富裕國家更快發(fā)展。
所以,在那些有著類似體制的國家之間,這種收斂是存在的---條件收斂。
索洛模型的簡易版還有另一個預測:
那就是穩(wěn)態(tài)時的增長為零。
但是顯然那并非實際情況。
富裕國家的增長率,低于較貧窮國家的增長,但也不是零。
美國的經濟-----在過去200年當中,一直都在持續(xù)增長,而且現在經濟
仍然還在繼續(xù)增長。這根本不符合零增長一說。
回歸我們之前討論的兩種增長
1.追趕式增長
2.尖端增長
當你處于追趕狀態(tài),也就是產值低于穩(wěn)態(tài)時的預計產值。
這就是索洛模型預測隨著物質資本累積,經濟會迅速增長,
但是當你接近穩(wěn)態(tài)值時,增長速度就會越來越慢。
盡管如此,對于世界上最富裕的那批國家,這些就是他們的尖端了。
但是這個資本累積模型,無法解釋這種盡管速度緩慢,卻仍在不斷增長
的事實。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解釋這種尖端增長呢?別忘了最后一個變量: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是我們下一個視頻的重點。我們將要學習----新創(chuàng)新如何
幫助經濟在尖端處繼續(xù)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