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首次五刷,道林格雷書粉的音樂劇Repo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畫像》,也是他的唯一長篇,原著還是高中在洛杉磯看的,對書中的設(shè)定、對純粹美和藝術(shù)的討論,老王式毒雞湯文筆印象很深。出于對原著的好印象,加上喜歡風(fēng)格暗黑、探討多個自我之間的掙扎、欲望與善惡、美麗與藝術(shù)這類議題的舞臺(做得好容易出效果),隨手買了兩葉兩澤的場子,兩前兩后排。本來想著萬一難看就出兩場,沒想到看上頭了還加了一場。作為音樂劇版可以盤的點有點多,在記憶褪色前快速記錄下印象,有點散,寫下比寫好更重要。

?
個人認為,不管是不是書粉或者劇圈韭菜,音樂劇版都是很值得一看的。首先劇本結(jié)構(gòu)完整精巧且易懂,把原著中的亨利和巴茲爾提煉出來,做了符號化的處理,和道林形成非常有張力的三角;另外把書中純粹復(fù)仇的Sibyl Wayne的弟弟James Wayne,改成了妹妹夏羅,做了個紅白玫瑰,自毀與復(fù)仇的設(shè)定,結(jié)構(gòu)也是很典型了。在此基礎(chǔ)上,舞美、群舞、現(xiàn)場十人交響樂團拿大分(國內(nèi)比較少有的配置,單獨沖著這個都值得一看,性價比極高),音樂非常貼故事背景和劇情,有幾首還非常上頭(但個別道林自白歌中文版語速反人類),大部分卡司都比較貼臉,這個基礎(chǔ)上劇是好看的。其他就看卡司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了。
以下所有討論,基于對個人原著的印象和我看過的場次:3.4,3.8,3.10,3.11午,3.11晚(3.11午是看了3.10后,驚奇發(fā)現(xiàn)葉麒圣進步神速,臨時激情加場的,巧了,前面恰好坐著徐均朔和徐麗東),沒看過韓版。部分照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熹娘沒有草莓醬?,巧手拍出絕美素材~
?
1. 劇本中的亮點
?
【兩個動力三角】
道林,亨利,巴茲爾。這個三角在拉扯著道林的三觀。
道林,西比爾,夏羅。這個三角在拉扯著道林對美的體驗,和自我救贖。
劇本很巧妙地把原著中的亨利和霍華德提煉出來,做了符號化的處理,和道林形成非常有張力的善惡(本我自我朝我)三角;又把書中純粹復(fù)仇的Sibyl Wayne的弟弟James Wayne,改成了妹妹夏羅,做了個紅白玫瑰的設(shè)定,Sibyl成了純潔自毀的奧菲利亞,夏羅成了充滿力量的復(fù)仇小妹,結(jié)構(gòu)也是很典型了。(詳見后人物部分)
?
【隱喻】
劇中有些小細節(jié)隱喻:亨利的蘋果,夏羅飛翔的翅膀,與畫像的對話等。
亨利作為享樂主義的代言人,把代表欲望的蘋果拋給道林(跳戲魅影的唐璜的勝利),像伊甸園的蛇一樣引誘他。但結(jié)局他好像一下打回人形,和書中浮士德上身感不一樣,塑造的是真實甚至有點虛弱的人類。
夏羅和西比爾在上半場離別時唱著“愿你能舒展翅膀飛向那片云霄”,下半場憤怒唱著遲來的“揮舞翅膀帶你離開”,閉環(huán)了。
?
【道林的死亡】
道林從書里的刺破畫像反噬自身,變成劇里的主動點火自焚,讓整個故事的內(nèi)核從無可挽回的放縱毀滅,變成在沉淪過程中與欲望抗爭,并最終以自毀來自我救贖。
我覺得這個改編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書和theatre是兩種藝術(shù)形式,邏輯不同;而且大火中自盡其實比較適合舞臺呈現(xiàn),有震撼的視覺效果,歌詞雖不同原著內(nèi)核,但高度概括了音樂劇版的:
?
“但不會再有人,愿挽留我的心。?
夜幕已近,我將在無盡黑暗中嘆息。?
我放縱了一生,我享受了一生。?
最后,讓我來結(jié)束這場夢。?
讓我在幻滅里重生……"
?
"無論魔鬼與天使都是神的使者,?
無論地獄和天堂都是我的救贖。?
我用生命去交換那圣潔的靈魂,?
渴望留給這世界最初的完美……”
?

?
【三重唱與無處不在的宗教凝視】
?每次三重唱和五重唱真的非常爽,一層道林本人在與畫像撕扯,欲望和黑暗面掙扎撕扯,二層亨利、巴茲爾在做價值發(fā)言左右拉扯道林,同時女聲合唱在吟唱《馬太福音》,男聲合唱“他是誰”,聲聲叩問著靈魂,籠罩著無處不在的宗教氛圍……本愛復(fù)雜撕扯場面人士整個就是爽到。
書里有點在神魔絕對主宰的力量俯視下,不同價值觀在人世間投下的幻影的意思,而音樂劇對角色呈現(xiàn)感覺更寫實一點點。
坦白講,整個劇的觀感就像王爾德的三個腦內(nèi)聲音在不斷對話,試聽多重感官都得到滿足……
巴茲爾(堅定):“我要把他變得像雪一樣潔白!”
亨利(冷酷):“人類抵達文明的方法就是墮落!”
道林(痛苦掙扎):“乞求天神,能把我眷顧,別讓黑夜一瞬間把我吞沒——”
?
整個劇中,”神“”天使“”魔鬼“的影子在角色口中時常提起,無處不在,卻從未降臨。
又也許畫像和道林面容置換本身就是最大的神跡,而神們一如既往,什么也不做,只是看著。
?

【牛津俱樂部的群像戲】?
?
牛津俱樂部戲份有點冗長(主要在上半場,信息重復(fù),呈現(xiàn)上流社會的空虛享樂,介紹道林的變化等),個人覺得可以精簡。且除布蘭德夫人外的群戲演員演技需要打磨,現(xiàn)在像偷穿大人皮鞋的小孩,撐不起一個個“x爵”。?
下半場呈現(xiàn)英國19世界末大背景的派對群戲臺詞很精煉,小丑和聚會的人們大笑調(diào)侃工業(yè)革命時代混亂的社會,頗形象呈現(xiàn)了當時社會傾頹但貴族依舊腐朽,娛樂至死,不接地氣的感覺。?
而音樂劇版道林的毀滅既是他個人的探索,也是這種社會內(nèi)部矛盾的縮影。
?

?
2. 角色相關(guān)
?
【他人即地獄的道林格雷,底色卻是白的(劇版)】
?
道林格雷開局作為身世凄慘的貴族少年,內(nèi)心同時埋藏著善與惡的種子,但音樂劇版?zhèn)鬟f的歸根結(jié)底還是有點人性本善的意思,因為黑化的道林也不是百分百在享受這種生活,幾次犯罪都是失手錯殺(除了巴茲爾的死),反而最后一把大火自焚才讓他獲得了解脫。?
(這點印象中與書中不太一樣,書里的道林后期基本上壞得無可救藥了,最終也試圖毀壞畫像,死時衰老丑陋回到了他的臉上,而畫像變得如當初一樣年輕美麗。音樂劇的改編個人覺得挺適合舞臺) 亨利與巴茲爾兩個人就像在進行一場社會實驗,把各自的價值觀投射到道林身上,試圖影響他。實際上這三人也代表著王爾德本人(或者我們每個人)的本我、自我、超我。?
道林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引導(dǎo),也沒有什么同齡朋友,其實內(nèi)心是缺乏愛和鏈接的,美貌賦予了他許多表面的熱情,卻讓他更遠離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親密關(guān)系。因此他在真誠和放縱之間搖擺。 當受到亨利引誘,便沿著這條容易的下坡路滑下去。這個天真純潔、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少年最終在這種激烈撕扯中走向毀滅。?

?
道林越黑化,對接近白就越向往,說明底色還是白的。他先后被西比爾和夏羅吸引,一方面是出于對美好的向往,一方面還有點潛意識里自我救贖的成分(在和夏羅的對白中有體現(xiàn))。
可惜沒懂得愛的他,就像陀式《卡拉馬佐夫》里說的“不愛具體的人”,像亨利和巴茲爾一樣把自己對藝術(shù)與完美的想象投射在西比爾身上,直接導(dǎo)致了同樣年輕但更天真善良脆弱的西比爾的毀滅,以及夏羅的死亡。
這里又想到了薩特的“他人即地獄”。
坦白講,如果一個人作惡不需要付出一絲代價,而作惡的條件又如此低、還被誘惑環(huán)繞的時候,我很懷疑有幾個人能不變成道林這樣。?
畫像的秘密揭開后,親手殺死了唯一的朋友,也殺死了和光明之間最后的聯(lián)系。而巴茲爾生命最后一刻還在試圖飛蛾撲火地奉獻自己、拯救他;亨利卻毫不猶豫拋棄道林,甚至是破大防落荒而逃。?
結(jié)局的改編也覺得很適合舞臺:最后的自我毀滅、贖回純粹,在劇場看的時候頗有一些宿命感。(尤其3.11午場,劇院里我前后左右各種哭聲此起彼伏。我也難得流淚了,上次還是趙孤。)
葉道林的邏輯非常完整,把道林前期的純粹和熱情、后期的墮落和多個自我的痛苦掙扎都豐滿地呈現(xiàn)出來了,看得出來有認真研究過角色,且每天都有更細致的演繹;澤道林的風(fēng)格有點美而自知,把魅力享受的部分呈現(xiàn)得很好,更像一個被虛榮浮華誤導(dǎo)、走錯了路的孩子,最后自毀時是迷茫而委屈的,是另一種風(fēng)格,但個人覺得略微有點偏離書中以及音樂劇版的內(nèi)核(但有姐妹告知末場是有點往葉道林的邏輯方向去轉(zhuǎn),可惜我沒看過末場,歡迎討論)。
【亨利,劇版欲望的代言人,表面的酷哥,實際的膽小鬼(劇版)】
?
這個角色有點意思,我印象中蠻喜歡書里亨利的毒舌的,而劇里他更像一個ego非常大、但不敢(或者說沒條件)實踐的虛弱的人。 他雖然總是以毒舌而冷眼旁觀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眾人前,但內(nèi)心可能其實是個膽小鬼,對自己所推崇的人生和價值,從沒有追求的勇氣。
因此當?shù)懒殖霈F(xiàn)時,他把完美的自我投射到了他的身上,企圖讓道林替他實現(xiàn)自己的野望,就像很多終生未能實現(xiàn)自己理想?yún)s不停雞娃的家長一樣。

?
因此當他發(fā)現(xiàn)道林的所謂完美外表和靈魂只是一場幻覺,他雖說著“這是一場失敗的實驗”離開,但我覺得他是夢想/幻象破滅,落荒而逃,因此才如此憤怒。只是為了掩蓋他背后的無能為力,以及對他數(shù)十年信仰的虛無縹緲的無法接受。?
(碎碎念:個人其實也認同及時行樂的價值觀,我個人的價值觀就是活著就是為了體驗和快樂。但還是一個度的問題,需要建立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亨利的理論是有瑕疵的,不可持續(xù))?
另一層理解可以是:道林是本我,亨利是自我,巴茲爾是超我。道林就不斷在本我、自我、超我的對話和掙扎中走向墮落和滅亡。 王爾德自己也說過,“巴茲爾·霍爾沃德是我的自畫像,亨利勛爵是世人對我的印象,而道林才是我希望成為的人,也許只是年齡不同而已”。
?
【巴茲爾,每個人的超我(劇版)】
音樂劇版的巴茲爾是每個人的光明面/超我,王爾德的一部分,與黑暗面撕扯試圖掌控本我(道林)。從臺詞中能看出來,巴茲爾也是把自己對藝術(shù)與美的追求投射在道林身上的。
巴茲爾在劇中被提煉為一個典型,與亨利的主張相對立。但他和亨利一樣追求“完美”,只是兩人對完美的定義截然不同。巴茲爾充滿克制,內(nèi)心有一整套是非準則。 可以想象如果演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巴茲爾,會呈現(xiàn)出把道林他者化的感覺;而胡超政的巴茲爾因為充滿了對道林的愛,且自帶藝術(shù)家的脆弱氣質(zhì),即便有兩句類似“你是我見過的最完美的靈與肉的化身”的臺詞,也沒有他完全把道林當工具人的觀感。?
?

因為胡巴茲全程都在通過每一句唱詞、臺詞、表情和肢體動作,傳達出他前期對道林的驚艷、欣賞、愛惜,和隱秘(且不猥瑣)的愛慕,以及后期巴茲爾看到道林逐漸被亨利誘惑墮落,他的譴責(zé)也并不會讓我感受到衛(wèi)道士般的評判/控制,因為聲音中包含著深切的真誠、愛和痛惜。?
反而,他這一版的詮釋是,他對道林作惡的不認同的痛苦內(nèi)化了,不忍過分強迫道林,但因為內(nèi)心的底線被一次次突破,只能忍痛選擇割席。
巴茲爾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算特別多,但對整個劇的呈現(xiàn)太重要了。胡巴茲讓人看到善良、純粹與正直的完美結(jié)合,克制的心碎,無望的救贖,飛蛾撲火般的奉獻……不僅讓巴茲爾本身非常立體,而且給整個劇增加了很多層次感和細膩感,也讓道林的人物弧光更完整。
唱功都不用評價了,我看了他三場,每場都堪稱完美,基本沒印象吃螺絲或者唱偏調(diào)的。 余笛老師唱的很好,但臺詞還需要認真打磨。這版巴茲爾太兇了,看不出愛,反而像個好哥們,所以和道林的對手戲讓人很出戲,也讓表白臺詞顯得不合邏輯(很遺憾,不管搭哪個道林,余笛老師的對手戲或多或少都有觀眾笑)。?
余笛老師的巴茲爾和亨利更像,以友情和愛的名義綁架道林,想把道林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讓故事更有種蒼涼虛無感。胡迪老師的沒看過不評價。?
取決于演員的理解和呈現(xiàn),道林、巴茲爾、亨利這個三角動力會有奇妙的不同呈現(xiàn),直接影響故事呈現(xiàn)的內(nèi)核不一樣。
?
3. 編曲
?
【音樂】
我對音樂評價180°大轉(zhuǎn)彎:恕我耳拙,第一場3.4大部分沒get甚至評價“比較難聽”,第二場3.8開始上頭,第五場3.11已經(jīng)無法自拔。很多歌難唱倒是真的。
編曲水平很高,幾個主調(diào)反復(fù)出現(xiàn),對應(yīng)不同情緒:?
- 開場的肖邦小夜曲鋼琴,搭配未被污染的道林,而下半場道林墮落后又一次有肖邦小夜曲,前后對比呼應(yīng)。?
- 巴茲爾上半場自白歌《怦然而來的夏》,對照下半場失望心碎的《悄然離去的夏》?
- 亨利《感官與靈魂》“可憐啊,每個人,都身負鎖鏈被捆綁”,在道林被引誘時也唱了,表達認同。
?
而且每首都很貼角色氣質(zhì),如:?
-《beautiful world》反復(fù)出現(xiàn),很貼合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群體浮華空虛的氣質(zhì)。?
-《你是誰》《違背自然》《另一個我》等道林自我掙扎的歌,隨著道林的墮落,后期不和諧的變調(diào)越來越多,角色內(nèi)心掙扎和異化直觀傳遞過來,后勁太大根本停不下來。
?
【歌詞】
?
歌詞個人覺得算是中國音樂劇里比較高水平的(也感謝韓版),既提煉了王爾德的精髓和文筆,又易懂不晦澀。最大問題是那幾首大家都吐槽的燙嘴歌詞節(jié)奏,希望二輪盡快優(yōu)化吧。
印象比較深的意向有夏羅的“翅膀”和“飛翔”在上下半場以不同情緒出現(xiàn),西比爾送別夏羅時,殷殷期待她“展翅翱翔”,下半場夏羅歸來,對著姐姐的頭紗憤怒而有力量的“揮舞翅膀帶你離開”。
?
4. 舞美和群舞
?
水平很高,錢都用在刀刃上了:3層幕布,2層樓梯,各種投影和燈光的巧妙應(yīng)用,戲中戲的置景(美中不足:幾次大射燈和正好擋在我視野中間的指揮老師腦袋)。?
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教堂場景,巨大的穹頂會給觀眾制造一種壓抑感,還有種冥冥中被某種更高力量凝視的感覺。 2次劇中劇也很有意思(一秒穿越魅影),再聯(lián)想到我們在臺下也在像道林一樣被舞臺中的他們所吸引,更有種套娃的感覺。(我們對卡司的欣賞和道林對西比爾的“喜歡”又有多少區(qū)別呢?哈哈哈哈)?
群演開場穿的全白,中間換成半身白,最后換成全黑,與劇情的氣質(zhì)和時代變化同步,太細節(jié)了。
群舞yyds,道林內(nèi)心掙扎時和群舞互動、和畫像的拉扯、群舞搭橋(哈哈哈誰知道我在說什么),道林墮落時男女群舞,出場和謝幕時姜均的動作牽引,每場都目不暇接,華美又切題。很多人應(yīng)該都夸過了,我就不夸了。
?

?
5. 卡司推薦與印象深刻的片段
?
綜合看下來,個人推薦最佳版本: 葉麒圣,胡超政,劉巖,崔恩爾,苗夢初/張沁丹。?
原因:這幾個角色對整個劇的質(zhì)感影響很大,幾位都是在角色完成度高的基礎(chǔ)上,唱得也非常好。
印象深刻的一些現(xiàn)場:
【葉麒圣和胡超政】
下半場道林墮落后發(fā)了一通瘋后,肖邦小夜曲二度響起時,3.11午和3.10他在半夢半醒的狀態(tài)里,雙手作著彈鋼琴的姿勢,恍恍惚惚地退場了。暫時無法用語言提煉這一幕帶給我的感受,簡直是道林魂魄上身?感受已被震撼,但邏輯沒有搭上線。
(經(jīng)過和劇友討論,提煉一下我倆的對葉道林此處處理的理解:道林被畫像呈現(xiàn)的自己的丑惡靈魂嚇到了,無法接受,一面強自鎮(zhèn)定走下樓,一面告訴自己“我沒有變,我依然是完美的”。理智雖自我洗腦直線墮落,但潛意識仍懷念,隱隱約約用肢體記憶重溫那曾經(jīng)的美好感受,懷念那個陽光中靜靜彈奏肖邦小夜曲的純潔少年,即便自己也不記得最初為何踏入深淵……這種被懷念的美好,可以是自己已失去的善良特質(zhì)、像西比爾那樣美好的人等。也想聽聽還有沒有其他的理解?)
3.11午場,燒毀畫像后,葉道林踉蹌著在浴缸周圍舞動了一兩圈才跌坐進浴缸,狀態(tài)介于恍惚和發(fā)瘋中間,仿佛他被道林本人魂穿了(還是被震撼了,但邏輯沒法形容。誰get到了能幫我把邏輯提煉一下?想討論討論)
葉道林顯然是非常痛苦、內(nèi)心激烈掙扎的,直到自我毀滅時明顯看出他是“解脫了”。我覺得這很符合音樂劇版想傳達的意思。(查了一下葉是學(xué)表演出身的,怪不得對角色理解很到位。他唯一的問題是唱的太用力時會吞字噴麥,但這點在3.10和3.11午基本都改掉了。)
?

更神奇的是,我看的他8、10、11午,居然一場比一場有特別大變化。他對臺詞和唱詞,會細細琢磨到每一個字、氣息、節(jié)奏,他的肢體動作、身體形態(tài)也完全能傳遞出道林每一刻的內(nèi)心狀態(tài)(我有印象,很多臺詞、節(jié)奏,他比前一天都還有更精準的傳達)從開頭的天真純潔,中間的掙扎痛苦,后期的墮落腐化和自暴自棄,已經(jīng)活脫脫是書里走出來,我們根本不需要說服自己,因為在舞臺上他就是道林格雷。
大家都吐槽的開場少年音我反而覺得很貼角色,把少年天真純潔,戀愛甜蜜呈現(xiàn)得很自然(可能是我之前對他不熟的原因?看別人都說不適應(yīng)哈哈哈)
胡超政人物邏輯清楚,對角色氣質(zhì)拿捏得也很準確。他的畫家巴茲爾簡直是善良天使的化身,活脫脫就是光明面的具象化。善良、溫暖、對道林的欣賞、愛和痛惜,還帶著一絲藝術(shù)家的脆弱感,他和道林、亨利的戲的張力非常大,極大提高了這部戲的層次感。

胡超政的巴茲爾被葉道林殺死那一刻,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葉麒圣空洞瞪大、失焦的雙眼,和顫抖的肢體狀態(tài),那種絕望透過舞臺彌漫到了整個劇場,劇場里鴉雀無聲,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那一刻是真的有電影感:道林親手殺死了唯一真心愛護他的朋友,也親手殺死了他和光明、善良之間最后的一絲鏈接,他清楚地知道,卻無力挽回這一切,眼睜睜看著自己犯下更深的罪行,徹底滑入黑暗;而胡超政的巴茲爾帶著純真善良的氣質(zhì),愛護又痛惜道林的感情,死前仍不忍責(zé)怪對方,只用盡最后一絲力氣,飛蛾撲火地試圖把對方從深淵中拉回”你……曾是那么……美好……“ 這些被兩位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倆的對手戲太觸動人心了!?
周圍很多人都哭了,也看到前面的徐麗東和徐均朔在瘋狂鼓掌,我這種很難在劇院里共情角色的人也流淚了,完全被臺上幾位所折服(尤其是巴茲爾死、道林自盡那兩場戲,聽到有人嚎啕大哭) 。
3.11午,這一場劇沒有一個人笑。
大家好像一呼一吸都完全與舞臺彌漫出來的氣息同步,在某些關(guān)鍵劇情,簡直是集體屏住了呼吸,劇院里鴉雀無聲。?
我覺得這一場劇的震撼的體驗,我會永遠記得的。
?
【胡超政】
前面巴茲爾角色部分夸過了。
?
【崔恩爾】?
恩爾小姐姐也需要狠狠夸夸,演唱俱佳!她的西比爾天真純潔,嗓音甜美;夏羅冷酷中帶著一絲脆弱,莎樂美妖艷魅惑而癲狂。和葉道林一樣情緒飽滿,表演細膩(細膩到字)唱歌也是。

?
唱方面,音域?qū)拸V,氣息穩(wěn)定,高音毫不費力,很有爆發(fā)力,低音每個字都能聽得一清二楚,不會出現(xiàn)因為唱的勉強而傳遞不了情緒的地方。 她的角色邏輯放在話劇演員里也是完全不差的,臺詞和動作邏輯非常對。
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她演砸了朱麗葉之后,像一只歡樂歸巢的小鳥一樣撲上去擁抱她的羅密歐,道林。這里她充滿快樂地說:“我今天演得真是太糟糕了!”(細節(jié):重音在“太”上,臺詞也是對的)
邏輯上,這里除了自我調(diào)侃,更多是帶著對道林的深深依戀和信任,因為她認為道林作為一直給她正反饋的戀人,會有無條件的接納,像之前一樣。(然而道林沒有)?
說實話之前對葉麒圣、胡超政、崔恩爾不算熟悉(崔的夏光也很好,但粉來的題材我不是特別get),只看過葉的基督山,胡的趙孤里的魏絳,對他們都沒什么深刻印象。道林二輪肯定會再前排看的(笑死,根本就沒緩過來),未來有這三位的劇他們也會是我的首選卡。
?
【劉巖】
亨利這個角色在表演上發(fā)揮的空間不是很大,但需要把握好“度”避免過于輕浮或油膩。在唱得好的前提下,劉巖老師的分寸感拿捏更好一些,整體是有點收著力的;蔡鵬老師也不錯,但略微有一丟丟的“浮”。整體兩個人的詮釋都是好的。
?
最后的廢話
沒想到和這個劇如此有緣,我或許該感謝自己一貫信任自己的直覺,在捕捉到一些亮點的時候,哪怕邏輯還沒有浮現(xiàn),但堅定地跟著自己的直覺走,選擇繼續(xù)刷下去,最終收獲久違的震撼體驗??(一些強行自夸
想說的終于都說完了,這種上頭應(yīng)該可以放下一段時間了……對了,何時能把我腦內(nèi)looping的聲音給停一會?真的會謝????
“他是誰……(疑似馬太福音的拉丁語)……”
“乞求天神……“
”可憐啊,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