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電影中學到的讓箭手法
前文說過,由于傳統(tǒng)弓的箭搭在弓中心線的一側,如果射箭時弓不發(fā)生任何移動,則箭會被弓把別著向遠離弓把的方向甩出去。所以讓箭成為任何傳統(tǒng)弓實戰(zhàn)的必過關。即使在早期古人會對箭被弓擋出去做瞄準補償,此『純推』不讓箭法至晚到宋代,古典彈弓普及時,已經(jīng)被完全拋棄:

古代彈弓由于根本沒有橡筋,直接就是弓把弦換成帶皮兜的弦,也有用雙弦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970015?
試問,如果射此彈弓之時,前手在發(fā)射后不做任何移動,弓還維持在原位,彈丸是不是不是砸在弓上,就是砸在手上?
現(xiàn)代弓普及之后,由于握把使用金屬材料,有意避讓開中心線,甚至還帶箭臺用鬃毛把箭前端固定在弓的中心點上,所以古典弓的讓箭術基本失傳。現(xiàn)在弓友在不斷思考如何讓箭。
讓箭從大方向上分兩種,一種是在后手撒放時,前手同時發(fā)力向外擺;另一種是在剛開始握時,弓就在讓箭位置,但是在拉開弓之后,弓被向內(nèi)拉到了搭箭位置,則一旦撒放,前手自動外擺躲讓箭。即所謂的主動發(fā)力和自動回復讓箭。
上期談過一種『擰把』的握法?,F(xiàn)在講另一種。

這是韓國電影《最終武器:弓》的劇照。據(jù)本站考證,這個主演樸海日是真懂射箭,不是像導演那樣亂腦補擰弦大招。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T411g7hX/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男主演要弓壓箭,遮擋了箭的直線指向,箭壓弓不是更好嗎?
我仔細考慮了一下,原來如果拉弓后弓壓箭,在發(fā)射后會否就弓上部向外擺開,實現(xiàn)自動回復讓箭的效果?

于是,我試驗了各種握弓法,發(fā)現(xiàn)類似于『握固』的藏大拇指法,可以實現(xiàn)在開弓前,握持的弓上部略向外擺,而拉開后會向下壓的效果:


這種持弓手法,讓箭效果還不錯。雖然不是男主演樸海日的實際讓箭手法,但是夠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