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女詩人之手的3首古詩,不出名卻有味道,讓人回味再三
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古代不只是男人寫詩,很多女人同樣才華橫溢,留下了精品詩詞。
比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花蕊夫人的“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等詩詞,都讓須眉男兒慚愧汗顏。
其實,歷史上還有不少女詩人的詩詞作品,只不過名氣不大,一般網(wǎng)友了解不多。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愛詩詞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出自女詩人之手的3首古詩,不出名卻有味道,千年后讓人回味再三。
第1首:弱質(zhì)空懷漆室憂,搜山千騎入深幽。旌旗影亂天同慘,金鼓聲淫鬼亦愁。父母劬勞何日報?夫妻恩愛此時休。九泉有路還歸去,哪個云邊是越州。
元代至正年間,天下大亂,苗人將領(lǐng)楊完者率軍來到浙江等地平亂。只不過,這些苗兵有許多掠奪百姓的行為,讓百姓苦不堪言。
紹興嵊州有個叫“胡妙端”的女子,她嫁給了同鄉(xiāng)的祝某位妻??墒牵敃r苗人軍隊經(jīng)過胡妙端的家里,發(fā)現(xiàn)胡妙端很美貌,就直接把她搶走,想要霸占她。

胡妙端不肯受辱,暫時逃過一劫,被關(guān)在小屋子里。胡妙端覺得這樣下去,自己絕對不可能保留清白的,于是她就咬破手指在墻上寫下了這一首血詩。
詩的意思是說,她身為小女子,白白為國家命運擔憂,感受到亂世下老百姓的痛苦磨難。如今,自己被這些士兵抓起來,只好一死了之。
臨死之際,她想到父母養(yǎng)育之恩無法報答,真是慚愧不安;想到夫妻之情無法繼續(xù),真是戀戀不舍。如果死后有知,希望回到越州(紹興)老家,回到父母丈夫的身邊。
這一首詩既體現(xiàn)了胡妙端忠貞不屈,不肯受辱的剛烈人格,同時也體現(xiàn)了她對于父母丈夫的眷戀,可以說既豪邁又柔情,令人一下子就同情她的遭遇。
在寫完這首詩血詩后,胡妙端找了個機會投河自盡。當時不少苗人都深受震動。后來,同鄉(xiāng)人為她建立了“烈女廟”,更讓人記錄下了這個故事。

第2首: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來得一過。歲歲寄郎身上服,絲絲是妾手中梭。剪聲自覺和腸斷,線腳哪能抵淚多。長短只依先去樣,不知肥瘦近如何。
這首詩的作者是洞庭湖畔的劉氏。她嫁給了葉正甫,可是葉正甫因事而久居京城,與劉氏長久分離。
眼見丈夫沒有任何消息,劉氏思念不已。到了秋天的時候,劉氏將自己縫制的衣服托人帶到京城送給葉正甫。她還專門寫了這首詩,向丈夫表達思念之情。
前兩句是說,劉氏對丈夫的感情就好像牛郎織女一樣。七夕被譽為中國情人節(jié),其實還是蠻有道理的。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一直流傳在民間。古代很多女子,都用牛郎織女的例子來表達自己的愛情。
牛郎織女一年能夠相會一次,而如今又一年過去了,距離丈夫回來的日子又近了,足以讓人感覺到喜悅。顯然,這里的喜悅是“以喜襯悲”,體現(xiàn)劉氏這些年思念丈夫的煎熬心情。

第三句“歲歲”兩字,體現(xiàn)思念之久;“絲絲”,通“思思”,體現(xiàn)思念之深,類似于《子夜歌》:“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第5和第6句堪稱精彩無比,乃是從縫制衣服過程中產(chǎn)生的類比,自然不牽強,卻足以感動人心。剪刀裁剪的不是布匹,而是柔腸;針線縫制的不是衣服,而是淚水。思婦的形象在這兩句中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
結(jié)尾兩句,是用一種想象來結(jié)束:“多年不見丈夫模樣,不知道丈夫是胖了呢還是瘦了呢?沒辦法,只好按照以前的樣子縫制衣服,真怕衣服會不合身啊?!?/p>
其實,這種想象與擔憂,足以說明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實在是人間最痛苦的折磨,偏偏叫她放不下,忘不了,離不開。
第3首:當年二八過君家,刺繡無心但績麻。今日對君無別語,莫教兒女衣蘆花。
《蘇州府志》記載,古代蘇州有個農(nóng)家婦女,不知道她的姓氏名號。這位農(nóng)家婦女人長得漂亮,性格更是善良賢惠。
她的丈夫生活貧困,她就把在娘家積攢的私房錢全部拿出來幫助丈夫。她每天在農(nóng)村辛勤勞動,不論是家中還是田野,到處都留有她勞作的身影。盡管她生活困苦,操作勞累,但她從不流露一點煩惱。
當時,有位老太太覺得她干活很辛苦,拉著她的手柔聲安慰她。而她卻笑著說:“我以勞動為樂事,一點都不辛苦。何況,我不勞動的話,就沒辦法養(yǎng)活公婆,沒辦法和丈夫一起支撐這個家?!?/p>
她就是這樣勤勞操作了十多年,終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臨死之前,她忽然向丈夫索要紙筆,說要寫一首絕命詩。
丈夫根本不識字,家里也沒有這些筆墨,急忙跑去向鄰居家借。筆、硯拿來后,她嘆了口氣說:“多年沒有使用過它們了,沒想到今天竟成永別?!?/p>
她于是寫了這一首詩:“當年二八過君家,刺繡無心但績麻。今日對君無別語,莫教兒女衣蘆花。”
詩的意思很明白,是說嫁給丈夫后,就離開了刺繡的小姐生活,而選擇當農(nóng)婦,整天在田里干活。如今離開丈夫,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只希望丈夫能夠善待兒女,別讓兒女餓著凍著。

這首詩雖然看上去很一般,但是卻體現(xiàn)了這位女子的善良與溫柔,體現(xiàn)了她對家庭對兒女的眷戀,令人十分感動。而且這首詩看似淡然,其實也隱含了一種凄涼婉約的詩意,但是含蓄不露,符合寫詩的道理。
丈夫和家人這才知道妻子原來會寫詩,這才知道妻子以前是大戶人家的小姐,都是十分意外,然后是十分感動。
這樣的一位女子,不但能夠忍受窮困,而且對農(nóng)村丈夫這么體貼,真是令人感動啊。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tǒng)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