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少將】巴恩斯—“謝爾曼”和“潘興”之父,坦克發(fā)展和信息技術(shù)的雙重英雄

作者:@御刃社-M26潘興
當(dāng)我們打開網(wǎng)頁,查找M4謝爾曼和M26潘興等美國坦克的設(shè)計師時,得到的結(jié)果往往是“不詳”。這著實令人疑惑,如此著名的坦克竟然沒有一位著名的設(shè)計師?
我們只得翻開厚重的書頁,一份1951年的陳舊檔案靜靜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這是一位64歲老人對自己傳奇一生的回憶,平平無奇的文筆中洋溢著自豪之情。這不禁讓人好奇:他究竟是誰?
他的名字,是馬庫斯.巴恩斯(1887-1961)。他的輝煌,要從美國那平靜的1940年說起。
當(dāng)時的巴恩斯,剛被調(diào)至哈里斯將軍手下,作為軍械局總工程師,負責(zé)軍械局的所有研制工作。

當(dāng)時,美國正對M2A1中型坦克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一種小巧的坦克,裝備37mm火炮。

M2A1中型坦克四視圖
巴恩斯在了解這種坦克后很快向上級報告,他敏銳地指出37mm火炮未來注定會面臨火力問題,并強力推薦75mm火炮。然而,在當(dāng)時步兵主力論泛濫的美國,他的觀點并不被看好。即便如此,巴恩斯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直至上級做出妥協(xié),決定在新一代坦克的車體上安裝75mm火炮,這便誕生了M3“李”中型坦克。后來北非戰(zhàn)場的實踐證明,巴恩斯沒有錯。75mm火炮的確是一款強大的武器,足以極其輕松地摧毀除虎式外的所有德軍坦克。

然而,巴恩斯認為還裝有一門37mm火炮的M3并未徹底擺脫火力問題的魔咒。于是,他立刻投入到一種只裝備75mm火炮的新坦克的研發(fā)當(dāng)中,M4謝爾曼由此誕生。

M3和M4在北非英軍手中表現(xiàn)良好,巴恩斯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他的心血得到了回報,實戰(zhàn)送了他一份大禮!
當(dāng)然,勝利并未沖昏他冷靜的頭腦。在陸軍需要重型坦克的情況下,他又積極參與研發(fā)M6重型坦克。這一重型坦克裝備的正是美式3英寸火炮。因為,早在虎式參戰(zhàn)之初,巴恩斯就已經(jīng)注意到75mm火炮已經(jīng)難以擊穿虎式正面的大部分區(qū)域。這一點無疑為他敲響了警鐘,他立刻設(shè)計了3in M7火炮,并將其裝備到了M6上。

謝爾曼隨后也開始換裝3英寸火炮系列的分支—76mm M1系列火炮。同時,新研發(fā)的4磅重彈芯HVAP—M93也在迅速量產(chǎn),并通過空投直接向裝甲師進行補給。以上舉措無疑大大增強了謝爾曼的火力。

巴恩斯依然擔(dān)心M6作為重型坦克,使用3in火炮會出現(xiàn)火力問題,便為其研制了無比強大的90mm T7(M3)火炮。

雖然M6因種種問題,最終走向失敗,但這門90mm炮卻留了下來。
在M6被放棄后,隨著T20系列的迅速發(fā)展,重型坦克計劃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巴恩斯承擔(dān)了一種裝有90mm M3的40噸級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而這正是未來的M26潘興。
其時,以麥克奈爾等人為首的保守派力量依然強大,他們堅決反對潘興等重型坦克出現(xiàn)在美軍編制中。巴恩斯不斷向上級報告,一次又一次地指出新坦克的重要性,同時安排了一次打靶測試,希望能以此證明新火炮的實力。
馬歇爾將軍等人受邀前來觀看這次打靶。打靶中,3英寸和4英寸裝甲板被30度放置,其中4英寸板的目的正是模擬擺一定角度的虎式首上。
軍官們被在100英尺(34.8米)外觀看打靶。謝爾曼率先開火,成功擊穿了3英寸30度靶,但對4英寸靶無可奈何。新坦克(未來的潘興)隨后開火,輕松擊穿了3英寸和4英寸30度靶,且炮彈全部成功起爆。
(筆者有幸找到了一次與巴恩斯少將描述較為相似的實測打靶。下圖截自那次打靶,90mm M82早期型于1210碼和1640碼兩次擊穿30度放置的虎式首上:

實際上在潘興真正參戰(zhàn)之前,M82早期型就被淘汰掉了,其替代品是通過增加發(fā)射藥將初速提升了150fps的M82后期型。
心滿意足的巴恩斯登上了返回華盛頓的飛機。飛機上,美軍甲彈對抗最臭名昭著的保守者,麥克奈爾中將惱羞成怒地對巴恩斯說:“我永遠不會允許美國陸軍裝備重型坦克!”

圖為麥克奈爾中將
然而,馬歇爾將軍在觀看打靶后非常滿意,批準了T26E3的量產(chǎn)。面對上級的指示,麥克奈爾也無可奈何。在巴恩斯的努力下,T26E3終于修成正果,成為了著名的M26潘興。

在巴恩斯的堅持下,20輛潘興被迅速運往歐洲戰(zhàn)場。巴恩斯率領(lǐng)一支技術(shù)團隊,和他的坦克們一起開赴歐洲。斑馬特遣隊,正式成立。

對于實戰(zhàn)的結(jié)果,巴恩斯非常滿意?!暗聡⑹街灰龅轿覀兊男绿箍?,就會被敲掉......所有軍官在看到我們的坦克對虎式形成優(yōu)勢時,都感到無比震驚。”
隨后,巴恩斯又設(shè)計了T26E4、T30、T34等著名的美國坦克。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巴恩斯也逐漸離開了坦克設(shè)計第一線。
然而,真的到此為止了嗎?
對計算機感興趣的朋友一定不會對ENIAC這個縮寫感到陌生。這是世界上第二臺電子計算機,第一臺通用計算機。而ENIAC的研制,正是巴恩斯在二戰(zhàn)后期啟動的。巴恩斯認為,大型電子計算機對炮兵部隊會有很大幫助。即便在研發(fā)過程中困難重重,資金不斷上升,巴恩斯卻仍堅持這一項目,絕不放棄。最終,在1946年2月15日,巴恩斯親手啟動了ENIAC,開啟了信息技術(shù)的全新時代。

圖為視察ENIAC的巴恩斯和相關(guān)人士,巴恩斯為左一
巴恩斯,毫無疑問是一位優(yōu)秀而稱職的工程師,一位洞察力極強的人才,更是一顆不該被遺忘的明星。此后,我們不希望在謝爾曼和潘興的介紹中,“設(shè)計師”一欄依然是敷衍的“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