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抖音上消失的黑化家族里,找到了當年殺馬特的影子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情報姬?
未經(jīng)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審核丨流年如墨 文丨崔里命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雪花

濾鏡突然變灰,小伙子、小姑娘開始抱頭大叫、張牙舞爪——別害怕,不是什么恐怖劇情,只是他們很有可能要黑化了。

黑化原本是ACGN文化中的一種萌屬性,指人物因為某種契機性格劇變。比如《東京喰種》的金木研,就在百般折磨后黑化成了一個狠角色。

再比如《寒蟬鳴泣之時》的龍宮禮奈,因為家庭的不和諧,黑化后經(jīng)常拿著一把大柴刀。

還有《罪惡王冠》里的櫻滿集,背負“王的宿命”卻拒絕使用這股力量,最后因為青梅竹馬校條祭的死,開始變得冷酷無情,從此走上了黑化之路。

但不知為何,“黑化”這詞,近來卻硬生生被一群小學生們給玩壞了。

? 黑化家族的由來??
據(jù)新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止18年年底,抖音名稱帶有“黑化”的賬號至少有4331個,總粉絲數(shù)累計達2406萬,單個賬號粉絲數(shù)最高達34.6萬。

這個總數(shù)不算多,但如狗皮膏藥般在各大短視頻平臺攛掇的組織,有一個響當當?shù)拿枴诨易濉?/p>
沒人知道這些的團體是如何出現(xiàn)的。但根據(jù)傳說,是有一位小學生在被親媽批評之后的當晚做了個噩夢,隨即受到啟發(fā),黑化家族由此而生。
當然,事實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只要知道,這些黑化家族曾經(jīng)在某個時間段突然誕生、突然火爆,還被人肆意嘲諷,就夠了。

與動漫中的黑化不同,黑化家族的黑化,其誘因往往不是什么深仇大恨的背叛、好友的生離死別,相反倒是一些太隨便的挫折,以至于分不清究竟是不是反串黑。
比如語文只考了99.5分,與自己的預期有落差,所以需要發(fā)泄。

再比如生理排泄到一半,排泄物斷掉了,也要黑化。

有的是遭到閨蜜背叛,順便打一波加入黑化家族的廣告。

還有另外一群人就是說不出來什么原因,總之覺得很酷,跟著黑化就對了。

最初,黑化家族的出現(xiàn)方式還沒有那么成熟,通常伴隨著動漫人物與一段看似辛酸實則中二的文案:

而流傳最廣的,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小時候喜歡粉色,長大后喜歡黑色;小時候喜歡山茶花,長大后喜歡彼岸花?!钡人坪跻馕渡铋L的金句。

而在宣布了黑化之后,黑化家族的成員們也非常容易辨認,比如頭像統(tǒng)一以黑色打底,昵稱通常有伴隨“已黑化”仨字,像是對大眾不明白他們背后傷痛的挑釁。

當然,大家族也有大家族的煩惱,想要長久發(fā)展,就必須要注入新鮮血液。所以,黑化家族的豪杰們廣撒英雄帖,只為求得人才的回眸。
但具體要怎么加入,還是“煩請私聊”。

想要加入這些家族也不難,只要找到內(nèi)部成員,表示自己的誠懇,再念上幾句有那內(nèi)味兒的臺詞,譬如以“有一種花,叫彼岸花。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有一種水,叫忘情水”作為敲門磚,通過考驗后,再加上“已黑化”三字即可。

而家族自然也會有家族的規(guī)矩。
最開始黑化家族紀律嚴明,不允許成員露臉。如果露臉了,那就是“丟人了”的行為,需要公開道歉。

但隨著人數(shù)的急速增長,黑化家族在管理上顯然沒法如最初那樣井井有條——是的,他們開始露臉了。
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這位“小可愛”:

就這短短的一分鐘不到的視頻里,她的表情就囊括了人的一生——迷惘、痛苦、便秘、似笑非笑…
中途黑白濾鏡的轉(zhuǎn)變,加上看嘴型就能知道的“一袋油”BGM,使得一位備受折磨又撕心裂肺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不僅是正在讀小學的學生受此影響,就連換牙期的孩子,都忍不住要來一次“我叫安其拉”:

就連因為石頭剪刀布輸給了惡魔的天使,也出來插一腳:

“從此天使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p>
很可惜,這個日漸龐大又復雜的群體,最終因為各自的喜好和性格的不同,分化為了包括黑化、哈利、櫻花、冰淇淋、電玩等等,名字十分具象化的十幾個家族。

其中人數(shù)最多、影響力最大兩大家族,非黑化和哈莉莫屬了。

哈莉族與最初黑化族已經(jīng)有很大不同,她們以模仿小丑女哈莉·奎茵作為家族文化,言行舉止無限朝她靠近:

他們有著一句著名口號,“踏平白雪燒死書包”。這種不可一世又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看來深受哈莉·奎茵的影響。

而都說王者之間必有一戰(zhàn),黑化家族們也不能免俗。

他們battle方式,也非常因吹斯挺。
比如哈莉家族的成員,會在衛(wèi)生紙寫上兩大家族的名字,在“哈莉”的紙面上稍作停留后,立馬將寫著“黑化”的衛(wèi)生紙揉成一團,火速丟進垃圾桶。

還有用考試選對錯的方式,在“哈莉”即將連線“丑死了”的瞬間來個大轉(zhuǎn)彎。

黑化家族的反擊手段則更“高年級”一點,會以函數(shù)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曲線走勢圖:

這種斗爭無法分出勝負后,他們也會相對轉(zhuǎn)變策略,來場“面對面”的線上對噴:

當然,吃瓜群眾永遠猜不透他們在想什么,比如說在斗爭愈演愈烈時的下一秒,又冷不丁地宣布和好:

還有成員特意寫了一部關于黑化副族長和哈莉族長的愛情小說,以示友好。

不過隨著這些黑化家族被大量曝光,一些抱著觀猴心態(tài)的吃瓜群眾,一股腦涌進他們的內(nèi)部群體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有的當反串黑,有的則臥底進他們的QQ群,搜集素材寫文章。

另外一群年紀小的學生,由于不滿“小學生”被污名化,創(chuàng)建了反黑組,矛頭直指黑化家族,以臥底QQ群的手段,進行爆吧式的報復。

很可惜,由于短視頻平臺的整改,這些原本的黑化家族不見了,只有取樂黑化家族的“大人”們?nèi)耘f活躍。
現(xiàn)如今再搜索“黑化家族”,只剩下滿屏的調(diào)侃和尷尬的二次創(chuàng)作。

說實話,他們的消失,就如同當初被時代拋棄的殺馬特家族一樣,成為了眾人揶揄的對象。

? 曾經(jīng)的殺馬特家族??
隨著“要先富,先修路”的口號越來越響,網(wǎng)吧這個模式從城市下沉,進入了城鎮(zhèn)二次元的結(jié)構。
從那時起,外面的世界與小鎮(zhèn)青年的距離只相差一根網(wǎng)線,而親人早早出去打工、無人關心的鄉(xiāng)鎮(zhèn)青年們,終于可以在網(wǎng)絡上互訴衷腸了。

從此,殺馬特有了傳播的土壤。

隨著時間的流逝,面對現(xiàn)實的抉擇,青年們走上父輩的老路,向城市遷徙,尋找體面的工作機會。
面對城市的鋼筋圍城、前沿的潮流氛圍,殺馬特們著迷又亦步亦趨地跟隨,回頭再看到自己滿身的鄉(xiāng)土氣息,心里產(chǎn)生了嚴重的落差和自卑感。
加上受到歐美、日韓音樂表演形式的沖擊,他們?yōu)楂@得認可,開始了自己的時尚之路。但受限于文化水平,最終表現(xiàn)出不倫不類的時尚風格。

自此,殺馬特取代非主流,成為了時代下另類的審美異端。
他們頂著夸張的爆炸頭,畫著哥特式驚悚的妝容,穿著并不合身的緊身牛仔褲,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或是狹窄的網(wǎng)吧里、工廠的流水線上。

但殺馬特張揚的自我意識,還是招致了主流社會的不理解,而面對這種不理解,也使得殺馬特群亟需尋找一種集體認同感。
滿屏的火星文,“想哭的夜晚,抬頭45度仰望星空”成為了他們的身份名片。

他們發(fā)泄著自己的負面情緒,無論是人生觀、還是價值觀、愛情觀,無一例外都是痛苦的基調(diào)。
歸根究底,他們在城市中迷失,害怕被人瞧不起,想通過這種奇異的裝扮,來獲取其他人的認同和注意,但卻一次又一次的撞壁。這些夸張的、黑底紅字的文字宣泄,也是他們的現(xiàn)實的反映。


隨著殺馬特群體的擴張,關于他們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但無一例外,伴隨他們的都是“土氣”、“低俗”、“廉價”等不太好聽的代名詞,被嘲笑對他們來說,也等于家常便飯。
這種不滿也轉(zhuǎn)變成“報復”行動。大量的殺馬特群被黑,貼吧和論壇也涌進了大量不堪入目的帖子。

有的殺馬特被打:

甚至還遭到人肉。

時代進步很快,根本不給那些處在社會邊緣的青年一點準備時間。他們逐步消失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了城市青年嘲諷、揶揄、調(diào)侃的對象。
早年前的殺馬特,有句振聾發(fā)聵的名言:殺馬特是視覺巔峰,如果非主流想發(fā)展,就必然被吞沒。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殺馬特”們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只是他們換了一身行頭,前陣子是將頭發(fā)染成彩色鍋蓋頭、身穿豆豆鞋的精神小伙兒,現(xiàn)在是用夸張的肢體語言,表達內(nèi)心世界的黑化家族。

說到底,他們這群人,只是不甘心自己在主流社會中的失語,通過某種靠近時代的方式,努力構建自己的集體身份。
黑化家族與殺馬特家族的相同點很多,都是自我尊嚴意識覺醒的產(chǎn)物。不過由于時代的不同、經(jīng)歷的不同,表現(xiàn)的形式也不盡相同。
歷史是個循環(huán),類似這樣的邊緣亞文化,說不定以后還會以別的新形式出現(xiàn)。所以,無需過度調(diào)侃,誰以前還不是個“殺馬特”呢?
參考資料:
“殺馬特”現(xiàn)象的社會學解讀
https://wenku.baidu.com/view/ad7d014bbd64783e08122b44.html
殺馬特帝國的陷落,何嘗不是一曲時代悲歌
https://mp.weixin.qq.com/s/Goy3s_ngPW7E0tMZmnmQdA
---??End??---
?要是覺得文章還不錯 就戳這里關注我們吧~?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一鍵關注我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