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不吉的兆頭,是49歲和59歲這兩年,倒霉的開始

《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夠通過微小的事兒,來分析背后的真相。只要看到了開頭,就知道有什么結(jié)局了。見微知著,以小見大,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要想做到“見微知著”,就需要具備這兩個本事,首先就是“邏輯推理”,其次就是“謹(jǐn)小慎微,趨吉避兇”。
推理,是為了預(yù)知未來的局勢,并且提前做好準(zhǔn)備。謹(jǐn)慎,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安穩(wěn)。趨吉避兇,那就更不用說了,人們都希望大吉,又有誰希望禍患降臨呢?
早年的時候,也許我們沒有這樣的覺悟。到了中晚年時期,就該活得清醒一點了。稍有不慎,中晚年的結(jié)局都不太好。
這三個不太好的兆頭,是49歲和59歲這兩年,倒霉的開端。

一、疑心疑鬼,胡思亂想,禍患的開始。
到了中晚年,無數(shù)人都會犯這么一個錯:動不動就疑神疑鬼,時不時就胡思亂想。
聽到家人所說的話,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懷疑家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兒。看到子女做事,總是跟父母背道而馳,就認(rèn)為子女不孝,沒有親情。
如此疑神疑鬼的結(jié)果,就只有一個,跟身邊人的關(guān)系“處不好”。不是今天懷疑家人,就是明天懷疑孩子,活得跟有精神問題的人一樣,哪有好下場呢?
好比曹操,年輕的時候特別順,征討南北,攻滅袁紹,兵鋒所向披靡??蛇^了五十歲,曹操的心態(tài)變了,愈發(fā)多疑,愈發(fā)不相信人。
所以,曹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斬殺了操練水軍的蔡瑁兄弟,還被龐統(tǒng)抓住了多疑的心理,建議曹操搞鐵索大船,直接造成了赤壁的敗局。
人就是如此。不該多疑的時候,非要多疑。不該胡思亂想的時候,非要胡思亂想,那晚年不安,麻煩頗多,就不可避免了。

二、犯了惡因,終得惡果,自作自受。
也許,我們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業(yè)力,可它們一直圍繞在我們的身邊。無論我們信不信,反正它們就是存在。
正如一位禪師所言,所做的一切事兒,都需要我們“自作自受”。好的開始,有好的結(jié)果。不好的開始,結(jié)果也不過是在劫難逃。
有一個中年人,三十來歲的時候就對父母特別不孝,不是今天辱罵父母,就是明天給父母臉色看,反正不孝子所做的事兒,他都做了一遍。
過了二十年,五十來歲的他也老了。望著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的孩子,他就一直跟孩子強調(diào):父母生養(yǎng)你多年,你就該好好孝順父母,時刻聽父母的話。
生活是特別有趣的,你越是想什么,就越是實現(xiàn)不了什么。他越是希望孩子孝順,孩子就越是不孝。55歲那年,他的孩子跟他鬧矛盾,氣得他差點就中風(fēng)了。
其實,這就是因果。早年,他不孝順父母,到了中晚年,他哪有資格讓自己的孩子孝順呢?所謂“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就是這個道理。

三、窮病,直接讓本就脆弱的人生,走向崩潰。
人到中晚年,最可怕的一種病,并非是生理上的疾病,而是錢財意義上的“窮病”。沒錢,一切的問題都會來到我們的身邊。
有道是“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庇绣X的時候,我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基本沒有什么顧忌和束縛。沒錢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首先,親人會瞧不起我們,認(rèn)為沒錢的我們特別窩囊。其次,我們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來做人,沒有任何的自尊和尊嚴(yán),處境卑微。
第三,我們失去了生活的選擇權(quán)。本來可以休息的,如今只能外出奔波賺錢,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也就只能維系一日三餐,沒有任何的希望和前途。
如何才能避免患上“窮病”呢?年輕的時候,要抓住時機,及時積累自己的錢財和資產(chǎn)。到了中晚年,我們才有存款保命。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當(dāng)中,有錢人跟沒錢人,過的本就是不一樣的人生。前者高高在上,后者卑微如塵。

寫到最后
我們都知道49歲和59歲這兩年,是人生當(dāng)中比較重要的轉(zhuǎn)折點。轉(zhuǎn)得好,跟轉(zhuǎn)得不好,基本會影響到我們的后半生。
要想中晚年安好,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所有的人與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好,沒必要苛求太多。
第二,一輩子要積德行善,屬于自己的責(zé)任和本分,要及時承擔(dān),善始善終。第三,就是要多存錢。有錢,不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沒錢,就一定會有問題。
中晚年的人生,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