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樣的7系才有可能打敗S級?

?我會永遠記得代號為G70的第七代7系暨i7首發(fā)的那天,因為同樣在那天誕生的,還有我的女兒。

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兒長大之后再來看這輛跟她同一天誕生的寶馬旗艦轎車,是否會喜歡,至少我,emmm……如果要我說清楚對新一代7系的感覺,其實還挺復雜的。
寶馬想贏(廢話么不是?)
沒有人不想贏,即便是想輸,大概也只想輸在沙特阿拉伯的DRS監(jiān)測線前,而那也是為了最終的贏。

關(guān)于7系和S級的輸贏故事,歷史上多數(shù)都是S級贏,7系輸。
唯有被我看作是傳奇設計師克里斯·班戈操刀的那代代號為E65/E66的第四代7系,在銷量上贏過了S級。
為什么要突出設計師的重要性?
因為這個級別的買家最在乎的不是產(chǎn)品力,或者說產(chǎn)品力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不足以讓富豪們挑三揀四,最重要的是氣場。碰巧,E65/E66“班戈7”迎來了重大的設計革新,碰巧,同期的W220“蝴蝶奔”S級氣勢弱了些。

事實上,我不認為輸贏能夠通過一個單薄的銷量數(shù)字來體現(xiàn)。畢竟富豪也是人,錢也不是白來的,像S級、7系這種高端車系本身利潤就很厚,廠商一旦見勢不對,放出恰當?shù)慕K端優(yōu)惠,銷量其實也不會太差。
換句話說,能讓富豪心甘情愿掏更多錢去買的那輛車,才是贏家。當然了,奧迪A8是個意外,他們少掏錢也不愿意買(其實這一代A8的產(chǎn)品力也完全不差,更充分地說明了富豪們買的不是產(chǎn)品力)。

那么,現(xiàn)在的富豪愿意多掏錢買什么樣的車?寶馬給出的答案是,必須要具有顛覆性的,具有沖擊力的,具有龐大氣場的。于是如大家所見,新一代7系就是這樣的一款車,它與上一代7系可以說是徹頭徹尾、里里外外地不一樣。

假設你有很多錢(也可以是真的有很多錢),你會選擇新7系還是老7系?雖然中期改款后的第六代7系已經(jīng)一改前期版本的頹弱,披上了大佬應有的干練,算得上是眾多中期改款中最成功的一個,但說到底,它還是有點普通,在茫茫車海中只是一輛最高級的寶馬轎車,而這是它本應做到的。憑這,很難說服富豪多掏錢去購買。

至于新7系,它有更多的爭議性,也有更多的神秘感。寶馬為了讓大家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甚至就在新7系發(fā)布之前的一周,先行放出了采用類似的前臉設計語言的中期改款X7。

不僅外觀,新7系車廂內(nèi)部也上演了一場大變革,寶馬上一版從公元前就延續(xù)下來的內(nèi)飾設計語言幾乎被全數(shù)摒棄,中控上的實體按鍵也被大規(guī)模地摒棄,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對的,但好在他們保留了觸手可及的iDrive操作面板。


他們甚至還在頂篷上掛了一面來自三星的大屏幕——三星的屏幕,懂的都懂。尺寸達到31.3英寸,寬高比為32:9,并且還支持觸控。你說這是異想天開還是喪心病狂?或許只有我這種古代人才會關(guān)心這塊選裝要價4750歐元的大屏幕掛在頂篷上,會不會容易被曬壞,會不會影響車輛重心,會不會……掉下來。

總之,這輛第七代7系,用盡了一切力氣讓自己變得不一樣,想盡了一切辦法去避免遇上“七代之癢”。當然了,心里頭最大的小九九,或許還是,beat the S,打敗S級。

只是我們都會覺得這有點用力過度,這種為了引起注意而把原始、純粹的美感拋在身后的做法,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但話又說回來,廠商造車是一門生意,賺錢才是“本”,如果這樣的7系能讓寶馬多賺錢,其實也并不算是本末倒置,反倒是我們這種無事生非般地追求純粹的美,更像是那不重要的“末”。

對此,其實寶馬也已經(jīng)不止一次表明:好的設計不在于美觀還是丑陋,因為這兩端都是主觀的。對了,新一代7系有部分設計是由中國設計師李田原負責的(即iX的主設計師),不過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跳槽了。
先忍住不說那個字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一直避免用那一個簡單粗暴的字來形容新7系的模樣,只是在不斷強調(diào)“具有沖擊力”、“爭議”、“神秘”,可能大家看起來會覺得這是一種高情商的太極大法,其實是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像這種從圖片上看不太協(xié)調(diào)的車,實車的觀感可能會給你挺不一樣的印象。

尤其是對于新7系而言,其車身尺寸有了明顯的增長,新車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將只提供長軸距版本,只是在不同市場,可能會存在不同的尾標(i和Li)。新一代7系的長度增加到了5391mm,無論是比起上一代7系Li,還是對手S級,都要硬生生長了超過100mm,相比之下,甚至更接近邁巴赫S級以及奧迪A8L Horch這些5.4米級的奢華版本。

所以還沒見到實車的時候,由于對其尺寸感的感知不清晰,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誤判。嗯,我也還沒見過實車。

另外,據(jù)相關(guān)信息稱,這一代的7系也會衍生類似于邁巴赫S級、奧迪A8L Horch這樣的奢華版本,大概會叫做L7。我認為新7系的設計語言如果能放在更長的車體上,氣場會更強大。
760猶在,V12西去
如果要說第六代7系有什么能讓富豪多掏錢去買的,那必然是搭載V12發(fā)動機的M760Li,那是第六代7系中的王者,我時而還能在路上見到那么幾輛。遺憾的是,恢弘的V12并未能與新一代7系霸氣且不講理的設計語言合為一體,因為新一代7系,幾乎可以確定不會再有V12的版本了。

但,760卻還在。事實上,在新7系發(fā)布前一周,中期改款X7發(fā)布的時候就已經(jīng)略有端倪,因為X7“新增”了一款M60i版本。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X7 M60i基本上就是原本的M50i,都是4.4T V8雙渦輪,都是530馬力、750Nm,都是4.7秒破百,充其量就是加了一套48V輕混系統(tǒng)。我的天,連“60”都被這樣褻瀆了,臉都不要了。

在7系身上也是差不多的劇情,只是更加復雜一點,因為“760”不僅有跟X7 M60i差不多的4.4T V8(544馬力,4.2秒破百),還有一款插混的M760e,搭載的是直列六缸3.0L發(fā)動機,是的,六缸,但它卻是與M3、M4同源的S58發(fā)動機,系統(tǒng)最大功率為571馬力,最大扭矩為800Nm,4.3秒完成破百,純電續(xù)航84km。

在兩款760之下的是750e,與M760e一樣是S58直六機器加插混,系統(tǒng)最大功率為490馬力,最大扭矩為698Nm,4.9秒破百,純電續(xù)航92km。兩款插混車型的充電口均在前翼子板處。

而在中國市場,主力版本則是740和735,搭載的均為B58直六3.0L發(fā)動機,均有48V輕混系統(tǒng),最大功率分別是380馬力和286馬力,740的破百時間為5秒。
至于歐洲特供的柴油版本,咱就略過了。
是的,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新一代7系不會有四缸版本,這算不算是沒有了十二缸之后的一點小安慰?好吧,其實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干系……
第二道選擇題來了
假設你有很多錢(也可以是真的有很多錢),你要花百來萬買一輛豪華電動車,你會選奔馳EQS還是寶馬i7?(我選Taycan)

正如開頭所說,新一代7系發(fā)布的同時,i7也誕生了,之所以同時發(fā)布,就是因為,i7基本上就是7系的電動版,可以看作是7系的其中一個型號,兩者整體設計可以說是完全一致,僅在一些細節(jié)處存在差異,就是不知道為什么寶馬非要給電動車配上配色極丑的輪圈。
(我可沒說這是個油改電啊,誰說了?誰?)

▲?i7

▲?M760e
這叫“油電共用平臺”懂伐?據(jù)說不是寶馬不愿意做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平臺,而是還需要一點時間,大約在2025年。這也讓寶馬在這個階段造出來的i7顯得不那么純電,看看對面EQS,人家也有“電動S級”的別稱,但那可真的跟S級完全區(qū)分開了。

這是不是也就意味著寶馬在這一步走得比較保守,而奔馳則更激進一些?是,奔馳顯得更有探索精神,雖然大家對EQS依然褒貶不一,但這也正展現(xiàn)了奔馳應對新時代的姿態(tài)。而寶馬呢,這樣的做法確實會穩(wěn)妥些,能讓i7在與動力形式無關(guān)的那些方面,與7系做到一致。你看EQS那后排,實在是讓老板很難做(坐),跟S級太不一樣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寶馬的激進體現(xiàn)在整個7系身上,i7與7系屬于命運共同體,所以你也不能說i7不激進,它只是激進的方式跟EQS不同罷了。
目前已有的信息是,i7將會至少有兩種動力版本,首先是xDrive60,最大功率與M760e一樣是544馬力,最大扭矩為745Nm,4.7秒破百,有625km的WLTP工況續(xù)航里程,這續(xù)航其實一般般。明年還會推出一款i7 M70 xDrive,預計超過600馬力、1000Nm,4秒內(nèi)破百。

至于未來會不會推出定位更低的版本,目前未知。價格方面,i7 xDrive60在歐洲的起售價為13.59萬歐元,跟奔馳EQS 580幾乎持平,那么未來i7來到國內(nèi)會比EQS貴還是便宜?
只有這樣的7系才能打敗S級?
在新一代7系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極度想贏的寶馬。盡管德系豪華三家在不同級別也算是互有勝負,但,贏在旗艦級,才是真大佬。這大概就是為什么寶馬要在這一代7系身上如此用力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