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漸雜談(女兒寫的文章)
“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錢鐘書曾借趙辛楣之口,這樣評價過《圍城》中的主角方鴻漸。留洋歸來卻又一事無成的知識分子,他或許是當時讀書人的縮影,又大概只是一筆不黑不紅的雜色。 他只能是方鴻漸,一聲輕微的嘆息,一顆驚不起漣漪的石子,只劃下了一個不圓滿的弧。 初讀《圍城》,只覺意興蕭索?!耙簧皇酪浑p人”的滿懷傲意,原來不過是一盞杯中殘酒。何必談什么浪漫,提什么閑愁,再挦扯些風花雪月。揣著愛意的彼此,在交換過無名指上的枷鎖后,都不是從前的人了。過往都是回憶,釀成了幾許苦悶的酒,回不來了。 方鴻漸的半生,有了太多如果。如果他不誤落情網(wǎng),半腔詩意錯負鮑小姐;如果他不藕斷絲連,看破自己內(nèi)心卻又躲不開蘇小姐;如果他沒有認錯人,所有怒氣都撒在唐小姐身上......哪怕他再勇敢一點點,也不會猝然結婚,落得個孤身一人冰雪路的悲苦與彷徨。明明,明明啊,他只要再執(zhí)著一點,就能讓幕落得華美燦爛。于是人們看卻《圍城》后,都笑談紛紛:終究是錯負了。 楊絳曾言,唐曉芙是作者專意偏愛的人物,所以沒有把她許給方鴻漸。只剩個孫柔嘉,二人牽起的手并不如意。可我總覺得,若是方鴻漸真的娶了曾經(jīng)的所愛之人,一腔孤勇亦是坦坦蕩蕩。西湖月老祠前的對聯(lián)不是還在嗎?“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也不必提什么高松年、汪太太、曹元朗、回國路上的鮑小姐、蘇小姐,若是真如此,可有多好! 再讀《圍城》,才明白那不過是年少輕狂。方鴻漸如果不是因娶妻早逝,也不會踏上現(xiàn)實主義的游輪。這一串永不止息的圓,就這樣畫到了結尾。書中人或許是累了,不曾再去追求或挽留。只??纯蛡儑@息陣陣,因為他們最清楚故事的走向。也許,那些人已經(jīng)拼盡了全力,只是圍城太高深,又太牢固,他們打不破。 老鐘敲響了多少次,沒有人能記清。圍城是每個人逃不開的命運,趙辛楣、蘇文紈、曹元朗、高松年......這個回環(huán)往復的樓梯,無人走下過真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