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回避型依戀:INFP人格與其原生家庭
前一期跟大家分享了INFP人格是高概率的重型回避型依戀人格,那么INFP為什么回避傾向會那么嚴重呢?ta到底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什么?今天跟大家聊一下INFP人格與ta的原生家庭。
INFP(內(nèi)傾/直覺/情感/理解)人格,擁有極強的移情能力——能夠提前獲知他人的意向或情感,他們甚至能夠和螞蟻共情。與INTJ同為Ni使用者,INTJ驚人洞察力作用于事物走向(2nd Te),而INFJ則是作用于人性走向(2nd Fe)——INFJ超感覺的知覺(1st Ni),可能是十六人格中表現(xiàn)最強的。
總之,歸納一下INFP人格的人格特征:非常注重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擅長觀察外界世界,但是不冒險參與,會和自己的內(nèi)在價值感進行比較和評判;自卑式的自傲,不容許被控制,只聽從內(nèi)在的聲音;性格看似軟弱,實在長滿刺,自我防御式的攻擊常常令人措手不及。

INFP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樣的呢?為什么會養(yǎng)成ta的重度回避型依戀?
來自養(yǎng)育者父母對ta的過高的期待,始終受到來自父母的高壓控制,讓ta感到自己是為他人而活的錯誤信念。但是,矛盾的是,即使自我內(nèi)驅(qū)力不足,卻非常注重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比如傷心、難過的時候會刻意回避各種場景來保護自己。
父母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沖突,使ta長時間陷入負面的情緒中,并且對婚姻二人世界產(chǎn)生刻板印象:兩個人在一起,還不如一個人來得好。有時,自己也會莫名其妙受到父母其中一方的遷怒,因此學會了敏銳觀察身邊的事件,謹小慎微,小心翼翼,避免自己會被指責。
父母雙方對ta的不理解,總以為ta在矯情、無病呻吟,看不到ta的感受,因而徹底消耗了自己被理解被體諒的勇氣。能夠成為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就不會帶到表情中。但是內(nèi)心的那個痛苦的小孩,卻會時常跳出來,矛盾時刻使自己陷入痛苦。

INFP人格的父母也可能是溺愛的父母,給予ta龐大的愛,但是同時會提出高要求,他們是對孩子充滿過高期待的父母,常常以“愛”之名捆綁ta,以至于讓ta覺得愛就是負擔,認為愛就是有條件的付出與給予。年幼時尚沒有能力反抗,到了青春期則開始逆反,成年后更是叛逆,與父母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
無論在年幼的時候,父母以如何的模式與之相處,自己都始終被束縛被控制,感受到非常強大的壓力,看不到愛的真諦是什么,也親眼看到了太多次父母發(fā)生矛盾后的痛苦,以上種種養(yǎng)成了ta遇事回避的習慣,并且十分堅定認為自己的選擇是不會錯的,因為幼年的投射太強大。

這樣的INFP人格,要破解ta的回避型依戀,首先需要解決ta的行為模式,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參考:
1、先要讓INFP人格的人愛自己,相信自己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
2、如果感到不舒適了,一定要幫助ta及時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不要自己去消化。一步一步來。
3、深挖過去的家庭模式,發(fā)現(xiàn)父母的愛。
4、如果覺得不安,一定不要硬撐下來,把不安說出來,一起分擔。
5、對回避行為充分理解,但是始終表達你在等ta。
INFP的回避型依戀,我們要從根本上去了解ta是過去創(chuàng)傷后的投射,不是我們簡單地給予陪伴和引導就是能夠解決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沒有客觀解讀父母的關(guān)系和行為,過于主觀地評判自己的情緒所導致的后果。所以在與此類人交往時,要以改變他們的行為認知為第一要義,在此之后,我們可以給予陪伴、理解、獨立空間,逐漸拉近和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