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大鵬,不該被埋沒的《吉祥如意》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兩眼無神,嘴里不停念叨著文武香貴……文武香貴四個字,無數(shù)次的重復(fù)像是在思考又像在回憶。
這個片段出自大鵬導(dǎo)演的紀錄片《吉祥如意》。這個人是王家的老三,也是大鵬的三舅。他得了老年癡呆智力只有四五歲孩子的水平,也是全片的中心人物。
三舅有兄弟姐妹共五人,少年時的三舅學(xué)習(xí)很好,所以姥姥花費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去培養(yǎng)三舅。當然三舅也沒有讓人失望,他在幾個兄弟姐妹中混得最好,也是最早進城的人。
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三舅并沒有忘記遠在農(nóng)村的兄弟姐妹。他將老二的兩個子女帶進了城,給兄弟安排工作,盡心盡力的幫助著每一個親人。
三舅真正詮釋了人不能忘本這句話,因為手足之情血濃于水,不忍心看兄弟姐妹受窮的三舅努力幫襯著家里的親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親情和愛。
天有不測風(fēng)云,這樣一個為家庭無私奉獻的人卻遭遇了不幸,他得了老年癡呆。
姥姥活著的時候,她照料著瘋瘋癲癲的三舅。做媽媽的永遠都不嫌棄自己的兒子,盡管兒子脾氣十分暴躁,愛打人,時常瘋叫,天天要吃包子……這些都抵擋不住血濃于水的愛,于是一家人吃了十幾年的早餐——包子。
歲月是無情的,有一天它帶走了姥姥。兄弟姐妹們悲痛欲絕,癡呆的三舅尋找著媽媽,這一次他哭了……或許癡傻的人不該傷心,但是至親的離世卻是殘忍的,這種悲傷的氣氛讓癡呆的三舅也感知到了深入心底的割離之痛。
從此三舅沒有了媽媽,而轉(zhuǎn)眼間快過年了。
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的年夜飯,一家人還未從姥姥去世的悲痛中緩釋出來。擺在面前的卻又是一個棘手的難題——誰來照顧老三?
這樣的病人對于兄弟姐妹來說是個累贅,一家人在飯桌上吵了起來,無論是誰也不想承擔如此重擔!
團圓飯桌上家人們爭論不休,親人們再也沒有了親人的樣子,有的只是推諉與抱怨。而三舅的女兒麗麗面對如此場景內(nèi)心崩潰,大哭,這樣的畫面讓人悲慟!
而更絕妙的還在后面,原來飾演三舅女兒的麗麗只是一名演員,她叫劉陸。這部紀錄片里唯一的演員,劉陸來到另一個屋子,情緒不受控制,沉浸在拍攝之中她還沒有從劇情中抽離出來。
而另一旁是三舅的親生女兒,她在默然的玩著手機。真實的麗麗比較好奇這部紀錄片將如何拍攝,所以回來了。
當真實的麗麗被問道為什么十多年不回來時,答案讓人沉默。
因為父母離婚,她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母親身患重病自己又要帶著兒子北漂,著實很難……
看到這里時,一種情緒油然而生,是強烈的,是無奈的,是復(fù)雜,五味雜陳。
導(dǎo)演大鵬原本想拍姥姥,可是姥姥在拍攝前夕去世了,為了繼續(xù)下去這個故事,大鵬改變了方案決定拍三舅的故事,接下來的演員就是這些親人。
盡管這部片子里所有人都沒有劇本,全靠自由發(fā)揮。但演員們沒讓大家失望,這一切都太真實了。
生活就是一個劇本,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扮演自己獨一無二的角色。雖然沒有劇本,但是生活就是最好劇本,也是最真實的劇本。
而《吉祥如意》的拍攝手法也很巧妙,像一個解密的過程讓觀眾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最后直面血淋淋的現(xiàn)實,它帶來的那種心靈震撼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吉祥如意》是千千萬萬個家族的殘酷寫照,三舅這樣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是累贅、是負擔,這樣說可能不對。因為社會公序良俗尊老愛幼,不應(yīng)該有這樣殘酷的事情發(fā)生!
可是眾生皆苦,真的太苦了。社會底層的人壓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這份責任是個負擔,壓的人快要窒息。
電影里的所有人好像都有錯,又好像都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與重擔。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本不該如此的啊,可是偏偏如此,所以才讓人心痛、無奈、充滿無力感。
大鵬以紀錄片的方式將最真實的生活躍然于熒屏之上。
殘酷嗎?更多的是殘忍,慘不忍睹。真實么?這就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有口難言的痛,讓人哀默,這就是無數(shù)家庭血淋淋的現(xiàn)實。
從《煎餅俠》到《縫紉機樂隊》,給大眾帶來無數(shù)歡樂的大鵬所受褒貶無數(shù)、有好有壞、喜樂參半。
而在《吉祥如意》中我們真正看到了大鵬這位年輕導(dǎo)演的成長,他讓觀眾感受到了更多的東西……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迸發(fā)向上的力量,亦是成長的力量,希望大鵬能再接再厲,帶來更好的作品。
雖然《吉祥如意》這部作品備受爭議,但我認為瑕不掩瑜。非常值得觀看,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