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成立于萬歷元年,是今深圳市前身,其歷史就是一部抗倭傳奇
新安縣是深圳歷史上從明朝開始才有的古縣名稱,那這個名稱是怎么由來的呢?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么一個縣名呢?

簡單的來概括新安縣的由來,新安縣是寶安縣分離出來的一部分,寶安縣的范圍非常大,而新安縣管理范圍只有深圳和香港地區(qū)這么大,用今天的話來說,新安縣是寶安縣下屬的鎮(zhèn)級單位升級而來,成為了與寶安縣平行的縣級單位。
新安縣的由來是因為明朝時期倭寇作亂,為了在中國的南海邊防御海盜,所以才在原寶安縣劃了一個圈,成立的這個新安縣。歷史何其相識,讓人感嘆今日之深圳由來。


新安的歷史很單純,沒有什么復雜性,年代不如寶安東莞久遠,所以呢,它的歷史脈絡的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今天在深圳的南頭地區(qū)還有新安古城,還能看到新安縣衙以及新安的一些歷史遺跡,這對于深圳地區(qū)來講是一個豐富的歷史寶庫。
明朝的深圳地區(qū)在商貿(mào)上蓬勃發(fā)展,人口增長迅速,所以成為了海防重地,明洪武二十七年即1394年,廣州左衛(wèi)千戶崔浩在南頭村舊址上修建“東莞守御千戶所”,用以防御海盜。


明嘉靖中葉以后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欲演欲烈,尤其是浙江福建兩省,倭寇經(jīng)常如無人之境,引起百姓的恐慌和朝廷擔憂,用戚繼光在浙江抗倭逐漸平息,但倭寇又到了廣東,與海盜狼狽為奸
橫行海上。
倭寇機動性強,四處侵犯,官軍因此失彼。
直到嘉靖三十三年,這被海盜才被削消滅,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占領了馬六甲海峽,控制了南中國海,逼近廣東沿海發(fā)展勢力,四處搶劫。
后來東莞地區(qū)發(fā)生饑荒,饑民紛紛造反,新安地區(qū)離東莞縣路途遙遠,幾乎處于無人管理的情況。
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福建巡撫譚綸、總兵戚繼光奏請設置水寨,此后明朝在潮州、惠州、廣州、高州、雷州、瓊州設置了六個水寨,廣州地區(qū)為南頭寨,軍事首長是抗倭名將湯克寬。
隆慶六年,即1572年廣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穩(wěn)調(diào)補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負責廣東的海江防御及安全,,他奏請朝廷在南頭設立縣。
萬歷元年,即1573年,朝廷批復同意設立縣級單位,縣名為新安,含義為“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義。
萬歷元年,新安縣正式成立,第一任知縣為委吳大訓。


新安縣的疆域,大致為東西九十里,南北百余里。東抵惠州,北抵東莞,西至香山。以及廣闊的南中國海域。
新安縣建立之初人口不多,只有不到7000戶,到清康熙年間,動亂導致新安縣人口減到3000戶,大部分集中在現(xiàn)在的香港新界,深圳河以北很多居民耕作的土地就在今天的香港境內(nèi)。


回顧整個新安縣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抗倭保家衛(wèi)國,南中國海邊護衛(wèi)家鄉(xiāng)的一部戰(zhàn)斗史。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并懷念的一段歷史,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