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疊紀菊石化石(含部分國外的)

三疊系是距今2.5億~2.05億年、經(jīng)歷了4 500萬年的三疊紀(Tasic)時期所沉積的地層。三疊紀的開始和結(jié)束各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志。雖然這段時間的巖石標志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jié)束的準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zhì)時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其誤差在正負數(shù)百萬年。三疊紀的名稱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馮?阿爾伯提起的,他將在中歐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guī)r和黑色的頁巖之間的紅色的三層巖石層統(tǒng)稱為三疊紀。(地質(zhì)年代單位分為宙、代、紀、世、期、時,分別對應(yīng)的年代底層單位是宇、界、系、統(tǒng)、階、時間帶)

參考:https://paleobiodb.org/navigator/
一、中國的三疊系
我國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生物類群比較豐富。由于古生代后期的褶皺運動和地殼上升,使得我國三疊紀時期大致以昆侖—秦嶺一 大別山一線為界,形成南海北陸的古地理格局。北方區(qū)(除南祁連山個別地區(qū)外)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內(nèi)陸河湖盆地,其中大型河湖盆地主要有鄂爾多斯盆地、寧武一沁水 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等。華北東部東北地區(qū)以及西北的祁連山、天山等地,主要是一些零星分布的小型山間盆地。唯華北地塊南緣和黑龍江東部的完達山北段(那丹哈達嶺)有中、晚三疊世海相地層,其中的生物群屬熱帶、亞熱帶特提斯生物組合古地磁和古構(gòu)造研究表明它們是來自于特提斯區(qū)的外來地體,是中生代晚期才增生排貼上來的,南方區(qū)除海南、云、貴等省部分地區(qū)下、中三疊統(tǒng)為陸相或海陸交互相沉積外,全區(qū)主要為海相沉積。華南地區(qū)在中三疊世晚期大規(guī)模海退,淺海范圍迅縮到黔桂及龍門山前隅,其后的晚 三疊世則以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或陸相沉積為特征。揚子地塊西側(cè)西藏濱西地區(qū) 由特提斯多島洋中的系列小塊體組成,三疊紀為海相沉積,直到三疊紀末期以后與揚子等地塊拼合。

二、中國三疊紀菊石化石
放眼全世界中生代,三疊紀菊石相比而言較少。中國三疊紀菊石的主要產(chǎn)地包括湖北、貴州、云南、廣西、青海、西藏、安徽、四川等省,其他一些省份現(xiàn)探明的也有一些三疊紀菊石。

1. 湖北
1.1 湖北“水沖菊石”

1.2 前角齒菊石

1.3 某種齒菊石

2. 貴州
2.1 某種齒菊石

2.2 多種粗菊石

2.3 齒菊石 Ceratites

2.4 前粗菊石 Protrachyceras

3. 云南
3.1 多瘤粗菊石 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

3.2 雅庫特菊石屬 Yakutosirenites

4. 廣西
4.1 各種各樣廣西菊石化石

之前批發(fā)價格便宜,現(xiàn)在批發(fā)漲了很多,從而導致滯銷了。正在寫廣西菊石分類的稿子,估計要好幾天才能完成,疲乏了。
5. 西藏
5.1 常見蛇菊石 Ophiceras commune

5.2?連續(xù)侏瓦菊石?Juvavites continuus?Mojs., 1893

描述:殼體內(nèi)卷,呈亞球形,具穹圓腹,旋環(huán)斷面略呈半圓形。表面有直的比較規(guī)則分叉的橫肋,臍部呈深漏斗狀??p合線為菊石式,外葉很深,中鞍窄,側(cè)葉深,外縫合線具有二個臍葉,外鞍和臍鞍也較窄,齒較多,但侵入鞍部較淺。
保存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
5.3 其他

西藏三疊紀的菊石本人也只能通過圖片一睹真容了。
6. 青海
6.1 prionoritid? 暫時沒查到

6.2?裸鱘菊石屬?Psilosturia?sp.

描述:殼體外形似sturia屬,內(nèi)卷,呈餅狀。腹部窄圓,可有縱旋紋。側(cè)面扁平,光滑,可飾有放射狀寬淺褶皺,其內(nèi)圍可有縱旋紋??p合線變似sturia屬,但鞍部細而高,呈高錐狀可葉部窄而長,分支比較規(guī)則。
保存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6.3 其他

7. 安徽
7.1 巢湖的菊石,殷坑組/龍山組


7.2 巴里斯哥倫布菊石 Columbites?parisianus

7.3 寬臍提羅菊石 Tirolites?latumbilicatus

8. 四川

三、國外一些三疊紀菊石
1. 德國

Age : Trias , Muschelkalk
Provenance : Wittighausen , Germany
Size:8.5 cm.

AGE:Middle Triassic (230 Million Years Old)?
LOCATION:Lindach, Wurzberg, Bavaria, Germany
FORMATION:Muschelkalk Formation
2. 俄羅斯


3. 奧地利



參考:https://austria-forum.org/af/Wissenssammlungen/Fossilien/Gymnites
4. 西帝汶
4.1 早三疊

Formerly known as?Ophiceras tenue, the species has just been renamed by Brühwiler & Bucher 2012. The?Baidites held?are evolutionary, serpentic in shape. The flanks have a slight rectiradiated costulation. The belly is very rounded.



4.2 晚三疊


Age: TRIAS, NORIAN
Location: NOE BIHATI, TIMOR, INDONESIA
5. 希臘


Formation:??Hallstatt Limestone
Location:??Epidauros, Greece
6. 挪威-Spitsbergen

7.?哈薩克斯坦

8. 西班牙

9. 意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