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7)】成年人的餐桌


關(guān)于酒的故事,一篇文章是說不完的。
光是酒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夏商時期杜康造酒,再到西周時期嚴格的禮樂分封制度規(guī)范的酒桌禮儀,這套禮儀由孔老夫子記錄下來,一代代流傳,成為了山東文化,乃至中華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但是二十一世紀(jì)了,唯有山東文化把酒桌禮儀貫徹得淋漓盡致。大到正式場合,公司聚餐,公司年會;小到家庭聚會,一頓晚飯……能看到酒的地方,就一定會看到酒桌文化的影子。
也許這種傳統(tǒng)禮儀上的堅持,能讓山東省的GDP位居全國第三。與此相對應(yīng)的,山東省至今只有濟南和青島修了地鐵,幾年前規(guī)劃的膠東半島交通網(wǎng),現(xiàn)在的進度依然慢的不行。
?
雙刃劍另的一面:酒
入鄉(xiāng)隨俗,山東的酒桌文化其實在東北老家也帶了一點,不過不至于特別的嚴重,也可能是因為我在東北參加的大多是家庭聚會,所以大家都該吃吃,該喝喝,正常問候,彼此愉快交流,并沒有什么來回祝酒啊,輪流說話啊這種客氣環(huán)節(jié)。
回到山東,家庭聚會上,酒桌禮儀也是少不了的。而且,家里過年那幾天有時候會下館子,這個時候更是要去了。即便飯店里的菜做得沒有家里的好吃,那種心照不宣的禮儀,堆笑,以及杯中的酒,一定是要做得非常到位的,不僅是做給自己家人看,也是為了做給旁邊其他家庭的人看。
我媽是個很好面子的人,一般這種在外面聚餐的大場合,只要有客人在場,她就會變成另一個人。她會徹底貫徹落實自己“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好朋友”的四好形象(生活中她也是這樣的,只是在這種場合下她會展現(xiàn)到極致)。雖然她因為酒精過敏,手中捧著的茶威力和酒卻不相上下。
這讓我覺得非常不舒服——或者說,只要是酒桌上的談笑風(fēng)生,看起來都不舒服。
說來有趣,酒桌上那種逢場作戲的笑,后來我也用得非常熟練。
?

家里的交流還帶著七分真情,工作聚餐這套酒桌禮儀,多的是九分假意。
最近一次參加工作聚餐,已經(jīng)在半年前了。之前提到過:單位開展活動,人手忙不過來,所以自己六月份只休息了兩天。
這次活動結(jié)束之后,老板為了給我們慶功,特地擺了個場,邀請所有部門相關(guān)的同事都去參加。
那天晚上我手頭還有一些未完成的任務(wù),本來打算做完工作之后直接回家吃飯。但上級要求必須去。在加班完畢之后,我就騎上我心愛的小電驢,前去吃慶功宴。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觸工作上的宴席,也是我最后一次想接觸這樣的宴席。
上了飯桌,我還沒吃上幾口熱乎菜,領(lǐng)導(dǎo)起身,開始走流程。這一晚上,酒灌了不少,人卻沒有吃飽。
后來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種場合下,人很難吃飽。
敬酒分好幾輪——領(lǐng)導(dǎo)致辭,副陪致辭,各部門代表敬酒,才藝表演,玩游戲,單獨敬酒,最后總結(jié)一起喝酒。
單獨敬酒又分成兩個類型:一種類似于沙龍,我們走下飯桌,一對一向每一位同事敬酒,說各種各樣的吉祥話,來拉進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另一種是輪流發(fā)表感言,感言一般包括這樣的內(nèi)容:感謝公司這段時間的栽培,回首過去收獲到的成就,展望未來并祝愿未來更加美好。
大boss為了彰顯自己的權(quán)利,還會組織大家一起愉快游戲,游戲的內(nèi)容和模仿動物相關(guān),很有意思,恥度很高,名字我就不提了,反正全場在玩游戲的時候,就好像在動物園一樣。
老板美其名曰:這是為了解放自我,助長氣氛,拉近距離,老板總是在游戲過程中早早退場,很有那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樣子。
對了對了,還有才藝展示環(huán)節(jié),老板又美其名曰:鍛煉員工的臨場能力,展現(xiàn)員工的才華。實際上表演節(jié)目永遠都不會有大領(lǐng)導(dǎo)什么出場的機會,就……都是韭菜們要干的活。
這些管理策略據(jù)說都是從北京那里學(xué)到的,老板確實是在培育人才上有一定的能力,無論是畫餅啊還是個人品牌建設(shè)啊,都給人一種:“我要上進!”這樣的沖進,不過我記得,北京好像也沒有不給員工交五險一金的公司吧……
而且北京這種大城市的轉(zhuǎn)正時間可能也并不是特別久吧。
所以,我從這位給我留下了不大不小心理陰影的老東家中,也學(xué)到了不少東西,比如韭菜就要有身為韭菜的自我修養(yǎng),比如教育機構(gòu)的教師就是被各種壓榨剩余價值的群體……
也可能是這時候開始,我越來越喜歡喝悶酒了。和朋友開懷暢飲,自然很好,但舉杯獨酌的快樂,卻在一場又一場成年人的酒席之后越來越濃,因此我也越來越享受這種孤獨,但易得的快樂。
幸好,我只是愛酒,但不酗酒,所以這樣的快樂并不會十分廉價。

過年的時候也注定是要喝酒的,和公司聚餐不同的是,年還是得好好過。而且家里人能熟絡(luò)很多,狀態(tài)也能放松很多。
即便這樣,我媽也會教我一些酒桌上的必學(xué)禮儀。
在家里飯桌上我和我爸喝酒,我媽指出:你干杯的時候,杯口不能高過你爸的杯口,這樣表示尊敬。
我媽有意識讓我適應(yīng)這種環(huán)境,所以我這套技能雖說不精通,但也算是掌握了,但我絕對沒法適應(yīng),我能做到別人眼中最不會出錯的樣子,但這并不是我本意。
年輕人會反抗嗎?會反抗的年輕人逃了出來。不會反抗的年輕人,則會在基因中繼續(xù)刻下這套文化基因,再流傳給下一代。
什么是真理?我說一句不大符合唯物主義的話:人們普遍信奉的話,就是真理。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哪天都認為“1+1=3”,那么即便這個算式是個謬誤,那也是真理。
在這種奇妙的真理圈子里,我敬酒最后一句話一般是:“我干了,各位隨意?!?/p>
不過在座的各位都挺給我面子的,大家都會喝干杯里的酒,別說養(yǎng)魚了,蝌蚪都養(yǎng)不了。
一己之力,反抗不了,我能做到順應(yīng),也可以獨善其身。
這是我媽在近二十多年的人際交往中,制成的一副人際交往的面具,她將這樣的面具復(fù)制給了我,讓我也可以用最真誠的語音語調(diào),在工作場合中憋住最不能說出口的話。我不想用這幅面具,但總歸有不得不用的時候。
就像是一開始說的,入鄉(xiāng)隨俗,所以這面具,必要時候還是要拿起來,戴上的。
至少在南方,我可以把這套面具先收起來。
我們都知道面具戴久了不僅很累,甚至有可能摘不下來……
?

“來來來,馬城,點菜。”
我回過神來,此時同事阿菲把菜單遞到我面前,我這才想起來,此時此刻的我在南方。
今天一同前來吃飯的人一共三個,大家都是一塊培訓(xùn)的,關(guān)系好,所以在培訓(xùn)結(jié)業(yè)這天,就三個人湊一塊搞了一次聚餐。
可能是我還沒有在南方待太久,不過——無論是之前的洪學(xué)長,還是我所在分部的上級領(lǐng)導(dǎo)都告訴我,這邊的聚餐一般都不會有特別復(fù)雜的敬酒勸酒禮儀,還是比較扁平的。
“我點好了,酒要不要?”
“成,阿文你要嗎?”
“不了,我不大能喝酒,而且晚上還得接著忙工作?!?/p>
“行,那馬城就咱倆來,百威怎么樣?”
“那就百威,我還沒喝過呢?!?/p>
?

食物中的“不洗頭之交”——烤魚
介紹一下,我們仨來的這家店是烤魚店。吃烤魚,吃火鍋,都是有講究的。這個講究就是:關(guān)系一定是到了一定程度了,才能一塊來吃。
前兩年有個還挺火的詞叫“不洗頭之交”,指的是二人或幾個人的關(guān)系好到可以不需要怎么打扮就能出來見面。烤魚真的是很“不洗頭之交”的食物了,吃著也沒必要在乎什么規(guī)矩禮儀,味道很重會弄得衣服上全是味兒,頭上又全是油,最適合同不在意自己形象的人一塊去吃了。
上一次吃烤魚是什么時候來著,我已經(jīng)有些記不清楚了。不過來南方之后,這么沒架子地和同事約飯,可真的是頭一次。
幾個餐前涼菜上的很快,酸蘿卜片非常爽口,紅糖烤年糕吃著香香糯糯,對了,還有一道嚼起來非常勁道的鳳爪……這些琳瑯滿目的餐前小菜就已經(jīng)各具特色了,不由得讓人開始期待主人公——烤魚,究竟是個怎樣的狠角色。
酒比烤魚先到,有了這些餐前小吃的墊底,我和阿菲決定先碰一杯。
我用雙手給她倒上了接近杯口的酒,清澈,帶著氣泡的液體面包從瓶口緩緩流入玻璃杯中,卻并沒生成多少氣泡;碰杯的時候,無意中將自己的杯口低于了對方的杯口。
“喲,馬城可以啊,這手法,練過。”
“過獎過獎,吃菜吃菜?!?/p>
在碰完杯和簡單調(diào)侃之后,一個巨大的烤魚盤子被服務(wù)生小姐姐端上了桌子。
剛上桌的烤魚被錫紙包裹著,服務(wù)員向我們解釋道,要等到錫紙鼓起來后,這條烤魚能吃。
在等待烤魚熟了的過程中,我們?nèi)?,閑聊、吐槽、舉杯。好像接近一個月的培訓(xùn)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仿佛今天只是久別重逢的一次歡樂聚會,這里此刻只有笑語,沒有禮節(jié),沒有工作,沒有未來,只有此刻。
時間把錫紙吹得鼓了起來,烤魚看來是想開了。路過的服務(wù)員拿出剪刀把錫紙包剪開,熱氣混著烤魚的香氣直接就襲擊著我們?nèi)齻€人的臉。
濃烈的烤魚味兒毫不客氣地襲擊了我們?nèi)齻€人的衣服,不出意外的話,過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穿著烤魚味兒的衣服勾起別人的饞蟲了。
這股香氣迫使我們拿起筷子開始分解烤魚??爵~最妙的地方在魚皮,好的烤魚,魚皮會散發(fā)出焦香的氣息,這股子香氣令人欲罷不能;而且魚皮雖然焦香脆,但魚肉卻依然白白嫩嫩的——今天的烤魚甚至做到了更高的境界,魚肉已經(jīng)不僅僅是白嫩,更是軟滑。含在嘴里,真的就會化掉;但魚肉的香氣,烤的煙火氣,竟然和著辣椒,迸發(fā)出一種讓人上癮的味道。
魚肉一口接著一口,啤酒一杯接著一杯,下一次這樣的小聚,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來一回,索性今晚就放開的,趁著好酒好菜,說說閑話。
成年人的每個餐桌上,恐怕都是離不開酒的。酒既可以成為重要的交際工具,也可以成為敞開朋友心扉的鑰匙。而真正握著這把鑰匙的人,就只是你自己。什么時候該開門,什么時候該讓大門緊閉,取決于酒出現(xiàn)的場合。
喝酒本來應(yīng)該是很開心的事情啊,如果喝酒不開心,結(jié)婚為什么喝得是喜酒,蒙古族迎客為什么還要向天、地、人敬酒,家宴為什么要喝酒,李白暢快作詩為什么也要喝酒……
當(dāng)然也有不見得開心的時候,之前單位一個同事,現(xiàn)在在山東省內(nèi)讀研究生,過著三天一小喝,五天一大喝的日子。
他學(xué)法律,如果他打算在省內(nèi)工作的話,我覺得以后他喝酒的日子,只會多不會少。
“可能這就是咱們這邊的風(fēng)氣吧?!彼谖⑿派匣貜?fù)我。
果然,這一文化DNA還是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流傳了下去。
?

?
烤魚吃完之后,散場。我站在華強北的步行街中央,仰望著四周的高樓。
我原本以為,只有廣袤的天地才會讓我感覺到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渺小,而此刻,我意識到,原來僅僅是人類建起的倒不了的高樓,就可以讓我顯得,在這座城市里不值一提。
突然想回到大學(xué)的生活,那時候有不用說話,單純吃菜的酒席;也有喜歡喝悶酒的同學(xué)和噴香的烤魚。
“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在那四年里不斷循環(huán)?!?/p>
我對自己說道,同時,興許周圍匆匆走過的路人,有誰聽見了我的囈語。
話嘮時間:
各位好我是大米,本周的《好好吃飯》系列又沒能按時更新,請讀者老爺們鞭笞我吧

本周的故事關(guān)于成年人的餐桌和地方風(fēng)俗,成年人的餐桌上都沒有“容易”二字,但渴望美好未來的心情,大家其實又都是一樣的。
不過山東的酒場文化,又確實和這種盼望的心情相性不和……那么今日的話題是:
關(guān)于吃,你的故鄉(xiāng)有什么樣的風(fēng)俗習(xí)慣呢?
我的老家,就有“上車前吃餃子,下車后吃面條”來為出行或歸來的游子接風(fēng)洗塵的習(xí)慣呢

那么這一期的《好好吃飯》系列就到這里啦,新的一周也要堅持好好吃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