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血漿是用什么做的?
今天,
我們來聊點和血漿有關的
但又不一樣的東西:
人造血漿
在拍攝戰(zhàn)爭片和恐怖片的時候,為了營造出銀幕上的驚人效果,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一種“神奇道具”,它就是“人造血漿”。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此“血漿”非彼血漿。血漿作為一種寶貴的醫(yī)療資源,是不可能、也是不能用到拍戲上的。
影視劇講究真實,力求共鳴。為了做到和血漿相差無幾,道具師們可為費勁心思。
那么,人造血漿在顏色、質(zhì)感上做到如此逼真,究竟是怎么做出來的?今天,我們來談談影視劇背后的“神奇道具”——人造血漿。
“好吃”的人造血漿
血液是一種紅色粘稠、不透明、帶有腥味的混懸液,它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是淡黃色的液體,內(nèi)含絕大部分的水以及少量的有機物、無機物等成分。要在顏色、形態(tài)上做到和血液相似,其實也不復雜。
在早期的黑白片中,流出的“血液”大多是巧克力糖漿。由于紅色在片中顏色效果不明顯,巧克力糖漿顏色深,夠粘稠,流動形態(tài)和血液很像,所以在早期黑白片中被經(jīng)常使用。
▲《驚魂記》采用巧克力糖漿充當血漿(來源:Slate Magazine)
來到了彩色片時代,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一種假血漿叫肯辛頓血漿,以倫敦同名街道命名,是由一名英國藥劑師發(fā)明的。配方由黃金糖漿和水,以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玉米粉和食用色素混合而成。
▲《閃靈》拍攝中采用的肯辛頓血漿
逼真的“人造血漿”
由于肯辛頓血漿在彩色銀幕上看起來過于紅了,為了讓影視片效果更逼真,化妝師迪克·史密斯對肯辛頓血漿進行了革命性的改良,把其中的黃金糖漿換成了更便宜的玉米糖漿,再加入用來減少細菌滋生的柯達抗霉劑,以及讓糖漿流動更加自然的抗水斑劑。我們知道分離出來的血漿是淡黃色的,這里放入黃色色素也是這個原因。
不過由于其中的柯達抗霉劑有劇毒,因此嘴里流血或者吐血的鏡頭是不能使用這種血漿,而是要用巧克力血或花生醬血。這種逼真的“人造血漿”后來被稱為迪克·史密斯血。
美國電影《出租車司機》結尾槍戰(zhàn)中就用了迪克·史密斯血,由于迪克·史密斯血過于真實,當?shù)貜V電總局給了這部影片一個R級,意思是只能在特定影院上映。
▲《出租車司機》采用迪克·史密斯血。盡管觀眾知道是假的,但有時候還是會被嚇到。
如今在影視劇里面,制作假血漿的主要原料是色素,蜂蜜,水或者酒精。其中蜂蜜負責調(diào)解黏稠度,讓假血漿看起來更真實;酒精和水是為了在寒冷的天氣拍攝時,避免假血漿凝結過快。
此外,制造假血漿還有許多細節(jié),就是需要加入各種色素,而這些色素的用途就是讓血液更加逼真。假血漿的顏色很有講究,因為血離開人體后,顏色是會發(fā)生變化的,而這些色素就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血液顏色的作用,讓血液看起來更加逼真。
真血漿是救命藥
人造血漿是為了拍戲需要而制作的臨時道具。而血漿是國家重要的醫(yī)療資源,十分緊缺,在儲存制作工序上極其嚴格。由血漿制作而成的血液制品,是防控重大疾病、救治危急重癥患者的“救命藥”。真正的血漿,不能自己生產(chǎn),只能通過每一個人來愛心捐獻,是不可替代的醫(yī)療資源。
因此,也在此呼吁更多的愛心志愿者積極參與捐獻血漿,勇敢奉獻一片愛心!
▲愛心獻漿者們捐獻的一袋袋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