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講道理是最低級的教育手段,進來看看高層次父母如何做

大家好,我是大壯哥!最近有家長給大壯哥留言問“我給孩子講道理,可他不聽,這么辦???”大壯哥也覺得這個問題比較有代表性,所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遍一遍地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完全把家長的話當耳邊風。

很多家長都會被這個問題困擾:說多了,孩子不但不聽,甚至對家長講的道理非常反感。
大壯哥這就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長應該怎么說,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一:麥拉賓法則


通過這個定律,家長可以了解,在家長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真正能聽得連7%都不會有,更多的時候只是在觀察你的表情動作和語氣。
如果要打人、表情暴躁、吼叫,那孩子立刻就會產(chǎn)生應激反應,下意識的就會想躲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他可能會用頂嘴來反擊,或者裝作聽不見直接拋開。
家長想傳達給孩子100%,但是孩子卻連7%都接收不到,所以呈現(xiàn)的結果就是你一遍一遍地講,孩子卻像沒聽到一樣。

但效果確實家長越嘮叨,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越差。
二:孩子不同階段對說教有不同的理解
●6歲前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學齡前的孩子不會理解大道理,你說什么,他們并不清楚,只是簡單地知道可以或者不可以,而且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在表達什么。

●6歲以后的孩子,思想開始獨立,喜歡唱反調。
家長的道理,是家長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不喜歡被家長的道理禁錮。如果孩子覺得不合心意,他就會反駁你。

所以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叛逆”。一開始講道理還管用,但慢慢的,孩子就完全當做耳旁風。
高層次的教育方法
所以,如果講道理不管用,就放任自由了么?當然不是,家長講道理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按照正確的方法做事,不犯錯誤,那么方法有很多,講道理,是下下策。
?遵循準則
針對學齡前兒童,不需要長篇大論的道理,也不需要責備和懲罰,只要簡單明了的一句話,讓孩子明白,做出改變只是因為愛是互相的,并是不因為做錯了。
例如孩子在墻上亂寫亂畫,家長沒必要嘮叨個沒完,只要告訴孩子,我要花費很多精力來處理墻,如果你愛我心疼我,就不要這么做了。
這么說,孩子會因為對家長的愛,而停止犯錯。

?鼓勵夸獎
作為孩子來講,鼓勵和夸獎是他們進步和成長的動力,被家長和老師認可,是他們最為興奮的事情。但是鼓勵不是盲目鼓勵,夸獎也不是事事夸獎,其實是有技巧和原則的。

所以,如果家長遵循這兩個溝通原則,你教育出來的孩子,想不優(yōu)秀都難。
本文由親子生活大壯哥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關注作者,轉發(fā)點評點贊收藏有價值的資訊!?。?/span>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