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國運十字路口的美國,接下來會怎么走?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拜登上臺已經近兩年了,對美國他到底干了什么值得稱道的事?
征稅,只能說是馬馬虎虎,富豪有的是辦法避開不說,即使成功了,也只是杯水車薪。
基建,開頭倒是說得很漂亮,可惜至今還在那里不斷地扯皮,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下來。
經濟,最新的通脹數據達到8.5%,一季度經濟環(huán)比也是-1.4%,典型的通脹與衰退并存。
這三者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也是美國現(xiàn)在面臨的最重要的三大難題,征稅是為了抑制貧富差距,也是為了給基建籌集銀子,更是讓經濟可以通過基建得到延續(xù),可惜,美國現(xiàn)有的框架,就注定了不管誰上來,能夠成功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其中也包括羅斯福!
我以前看美國歷史的時候,總以為羅斯福對美國等同再造,可自從我查閱了多方歷史,才發(fā)現(xiàn)他的重要性應該是被高估了!
教員曾經說過,治國就是治吏,這句看似簡單的話,道盡了王朝的興衰,一個國家的國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周期,上升期,繁榮期,衰退期,分別對應著治吏的三個階段,清廉且有才能,不清廉且有才能,無清廉無才能!
邏輯也好理解,處于上升期時,開國者和他的一群小弟才剛剛開國成功,都非常清楚創(chuàng)業(yè)不易,屁股下的位子做得也不算穩(wěn),面對隨時有可能被別人取代的情形,工作起來都十分勤懇,即使有冒險下手的,不說一片慘淡的經濟下,能夠黑多少,開國者也絕不會不聞不問,當然,像趙匡胤和朱元璋走向兩個極端的都是十分少見的。
處于繁榮期,經濟上已經有了很大起色,能夠下手的地方也越來越多,好在處于上升期的開國者們,雖大多已老邁,但影響還在,再加上選舉人才的通道還算暢通,吏場還算可控,國家的運轉效率雖說有些下降,總體來說還維持的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黑手之風已經盛行,趨勢也在慢慢改變。
處于衰退期,不清廉且有才能的人已經占據高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會下意識地選擇一群與自己趣味相投的人,而下面的也清楚,想要上位,就必須投其所好,如此要不了多久,能夠上位的人,底線必定越來越低,由于這群人大多沒啥才能,他們會本能地排斥那些有才能的,為了屁股下的位置,會想盡辦法,把那些和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排除在外。
到了這個節(jié)點,一個國家由一群,無底線,無才能,無擔當的人所把持,這群人除了充當大資本的代言人,可勁地撈銀子外,干啥事都是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亡國也就不遠了。
以上面為模板,美國應該還正處于第三階段的初期,頂層由一群類似佩洛西的人把持著,這群人雖說還有些才能,可伸起手來,一點也不慢,他們總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方,合理的讓自己財富出發(fā)爆發(fā)式增長,可悲的是,他們自己的荷包是鼓了,作為維持國家運轉的稅收,卻一日不如一日。
有時為了底層手中的選票,還時不時搞啥減稅,減稅這個事老早以前我認為是有利的,后來看的歷史多了,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在王朝周期的末端,減稅的好處再多,底層拿到的也很有限,倒是大資本,利用這個機會將自己的進一步將自己的財富增加,大家想想,最有銀子的收不到,最沒銀子的收不了,平??赡苓€沒啥,一旦外部出現(xiàn)變故,沒有大把銀子開路,有誰會去賣命那?
當然以上這個是明朝滅亡的原因,有些人會覺得,現(xiàn)在是現(xiàn)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減稅是有利于普通人增加消費,消費增加了,企業(yè)可以雇傭更多的人進行擴產,經濟一片繁榮,政府也能收到更多的銀子,乍一看,還真是個完美閉環(huán),可惜這個方法,2018年的川寶已經進行過試驗,完全行不通。
因為這里有一個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底層不消費,企業(yè)不擴產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賺不到銀子,只要前景不明,他們寧愿把銀子拿去金融市場搏一搏,也不會拿去干其它,像2018年,川普減稅下的美股大漲,就是這一典型例子。
可以說,從奧巴馬的大而不能到,到川寶這個上帝之子,再到拜登的慷他人之慨,美國的債務窟窿是越來越大,它就像是一個全身捆滿了鎖鏈的巨人,走的越來越辛苦,那美國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挽救?其實也不是,經過我仔細思考,覺得應該還有5個辦法,可以嘗試一下。
第一 集權,這里的集權并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變法鋪路,要知道之所以變法,大多是因為王朝近乎到了山窮水盡,民間已無余財,只有與大資本結合的那些烏紗帽,財富是日勝一日,想要緩解困局,也只能從這下手,奈何,這是一群高度利己者,是一群錢與權的跨界組合,尋找手段根本難以撼動,只有大權在握,才能提拔真正的人才,進行換血,只有無人能治,才能讓命令暢通無阻,出現(xiàn)成績,只有初心如一,才能使方向不半道改向,有始有終。
所以古今中外的變法者,但凡成功的,都是極其相似,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明朝版攝政王張居正,無一不如此,不過有一說一,變法者不論成功亦或是失敗,能夠全身而退的,只有真正道德高尚,能夠制止親朋好友,沒有絲毫污點之人,但凡有一點瑕疵,難免人亡政息,亦或是事后清算。
像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張璁,這兩個變法一個失敗,一個成功,因為沒啥污點,也都善始善終,張居正和他們相比,就差遠了,他的三個進士兒子,可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第2 競賽,這里的競賽可不是尋常的競賽,而是軍備競賽,1981年8月3號,減稅快兩年的里根總感覺自己被忽悠了,于是找來經濟顧問大衛(wèi)·斯托克曼,質疑他,不是說好根據拉弗曲線,減稅會導致政府收入增加嗎?現(xiàn)在為啥感覺自己更窮了?
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非常直白地告訴里根,這些都是理論上的,能否成功,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比如說只要我們把美元的印刷量翻一倍,名義上大伙的收入也會增加一倍,政府的稅收自然也會跟著增加,當時美國還處于超高通脹中,靠著打擊通脹上臺的里根當然不可能同意,事后他也想出了一些點子,把美國政府手中握有的諸如土地,房子,金融資產等,統(tǒng)統(tǒng)賣掉,獲得了一大筆現(xiàn)金,不過這種方式是一次性的收入,也沒法支持太久,真正讓他走出困境的其實是軍備競賽。
戰(zhàn)爭有時候不只是戰(zhàn)爭,它背后代表的是,大量的訂單被采購,大量的勞動力被啟用,鋼材,橡膠,能源,交通,各行各業(yè)一片欣欣向榮,就業(yè)和GDP像火箭一樣竄升。
奈何現(xiàn)在主要選手都握有大棒,一個不慎之下,擦槍走火,可就同歸于盡了,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以它為假想敵,制造威脅論,然后圍在巨人身邊,拼命的搞什么星球大戰(zhàn),至于最核心的問題,銀子從哪里來?前期當然是繼續(xù)打欠條,吹前景,后期當然是被拖垮的買單,至于會不會失敗,只能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不可能再回頭了!
第三 孤立,也就是孤立主義,近幾年扛起這個大旗的也只有川寶了,這玩意本質上就是復刻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之前的美國地理優(yōu)勢,從現(xiàn)在全球的趨勢來看,不能說沒有成功的希望。
從地理上來說美國是一個大平原,在糧食這一塊對外部的依賴很低,足以自給自足,從科技上來說,如果都處于創(chuàng)新乏力,美國即使關上了一些門,也并無大礙,從經濟上來說,如果美國帶頭掀桌子,搞啥逆全球化,全球經濟效率會進一步走低,糧食危機,滯漲危機,失業(yè)危機,將會席卷大部分國家,那么此時很多國家迫于無奈,可能會走向對外突突的道路,三戰(zhàn)應該還不會出現(xiàn),但全球走向更大的混亂,是大概率的事。
等到所有人都精疲力盡,保存了實力的美國,當然可以像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一樣,在關鍵時刻充當救世主,亦如當年的羅斯福,不過這種方式,容易讓全球化中獲取利益和失去利益的人形成分歧,尤其是隨著川寶下去之后,已經失去了不少聲勢,不過如果拜登給力點,2024年即使川寶不上演新皇歸來,他的代言人也可以回來不是!
第四 違約,以美國現(xiàn)在的情形和他們的操守,債務的窟窿不僅不可能下去,在高端產業(yè)被日漸追趕的情況下,反倒是有可能比以往,增加的更為迅速,但別人也不是傻子,生活都如此艱難了,如果老美隔三差五的印美元割韭菜,這誰受得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輪流獻祭各種小弟,不間斷地制造全球風暴,一來可以促使美元回流,給自己續(xù)命的同時看看還有無漏網的韭菜沒割,二來可以尋找各種背鍋俠,把偷偷印銀子帶來的滯脹黑鍋,毫無顧忌的甩出去,像美國現(xiàn)在不就統(tǒng)一了口徑,通脹都是大鵝引起的,我大美利堅深受鵝國之苦?。?/p>
第五 科技,這點因為以前說過多次,這里就簡約地說下,科技突破,它是唯一在不觸及原有存量的基礎上,增加需求,提高增量的分配方式,這也是美國亂糟糟的環(huán)境下,為什么還能夠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但這種方式是5種選擇中最難的一點,平均50~60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這一輪的創(chuàng)新是從1980年開始,迄今為止已經42年,按照以往的經驗,最快8年,最慢20年,它才有可能出現(xiàn)。
順便說一下,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注重什么叫存量博弈,增量時代,意味你不必和那些占據老賽道優(yōu)勢的人同臺PK,只需要選擇一條新賽道,就有可能超越他們幾十年的積累,存量博弈是完全相反,經濟減緩,機會減少,很多人可能會面臨,新賽道越發(fā)稀少,難以進去,老賽道優(yōu)勢太少,競爭不過,這么一個困局,鑒于這個時間相當的長,到時真不知道該卷成什么樣,又有多少人可以熬得?。?/p>
文章的結尾,也提出個問題,從美國現(xiàn)有的操作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大伙覺得,五種方式中,美國會選擇哪種方式呢?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