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思考,教師如何理解游戲和音樂的結合?
通常在幼兒園或小學進行的音樂教學中,也會偶爾采用豐富的游戲形式,但又的活動缺乏音樂性的元素、表現(xiàn)力也不夠豐富,流于一般性的教學場景。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則很好的把握了音樂原本性的精髓,自然的融入了游戲性的精神理念,寓教于樂。
如果音樂教學缺乏歡樂和自由, 音樂和游戲也必然相互脫節(jié)。音樂教師的主要職責, 在于使學生(尤其是兒童) 自行感受到內(nèi)心有對音樂的需求、 快感和興趣, 從而主動地去參與演奏、?歌唱和跳舞。音樂教學應該追求讓孩子天性的流露,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而活動內(nèi)容設計的趣味性則是非常有效的催化劑。
中國古代的生活哲學中,強調(diào)保持“童心” 。一個人,尤其是成年人和老人, 如果喪失了童心, 就不僅會喪失掉天真, 也會使生命力消亡。春秋時代的齊景公在家中,讓兒孫騎在老牛背上爬行, 進行“孺子?!?的游戲, 哪怕跌斷門牙也在所不辭。同樣, 魯迅先生也曾撰文,形容和孩子們一起放風箏的深刻含義, 這些都充分顯示出游戲性教育的深刻本質(zhì),以及童心的可貴。而許多音樂教師卻正缺乏這種理解, 不善于以游戲性的精神去塑造其音樂教學。?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十分強調(diào)游戲性在音樂教學中向重大作用和深刻含義, 并使音樂和嬉戲二者有機地結合, 這正是它的難能可貴之處。
當然,在這同時也必需指出:那些使音樂課蛻變?yōu)槟w淺、 粗糙, 并無深意的內(nèi)容, 和把奧爾夫歪曲成“鬧爾夫” 的音樂教學, 根本是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精神原則的背離。只知道拍拍打打、 跳跳蹦蹦、 吵吵鬧鬧地去進行音樂教學,是對音樂與游戲結合的扭曲認知。
如果你對奧爾夫音樂指導師學習感興趣,可關注公眾號小馬職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