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研究生帶隊在茅以升公益橋全國賽中獲二等獎

2022年7月16日至7月17日,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清華大學以及北京建筑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中鐵十四局杯”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茅以升公益橋——小橋工程”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落幕。本屆設計大賽以“小橋筑大愛,實踐創(chuàng)真知”為主題,為交通扶貧、交通強國和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青春力量。
本次大賽共32所高校、99支隊伍報名參加。經(jīng)初審考核,最終26所高校、53支隊伍進入決賽。經(jīng)過激烈角逐,由課題組20級碩士研究生陳熳、21級碩士研究生朱璐、19級土木全英班尹祎瑋、程文龍、熊波泉組成的華南理工大學代表隊,以設計作品“星之眼”橋,與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等八支高校并列榮獲全國二等獎。胡老師全程指導了本次比賽。
按比賽要求,參賽隊伍需要進行社會調研。代表隊所設計的“星之眼”橋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zhèn)楠林村馬牧河上,是連接楠林村、仁圣村和三星村三個村莊的重要樞紐。課題組解兵林、陳熳、朱璐三位同學利用去年暑期時間,深入實地踏勘調研,了解橋梁及周圍地質條件情況,得知該址舊橋數(shù)年間曾被洪水沖垮多次??紤]到這種情況,團隊成員提出一種張弦梁—拱組合體系橋梁。

現(xiàn)場踏勘并與當?shù)鼐用窠涣?/figcaption>
01
該體系由張弦受拉、主梁受彎、拱肋受壓,三類構件協(xié)同受力,實現(xiàn)“剛”與“柔”并濟、“拉”與“壓”平衡的安全受力;橋梁形式簡潔輕盈,橋上、橋下空間開闊,有利于當?shù)氐?strong>泄洪需求;提出利用再生混凝土材料作為橋面鋪裝層;采用3D打印技術輔助構建橋梁模型,賦予橋梁設計更簡單直觀的藝術活力;橋梁外觀流暢優(yōu)美,張弦梁-拱組合在視覺上形成“眼”的形狀,采用青銅色涂料作裝飾,并命名“星之眼”,體現(xiàn)了三星堆鎮(zhèn)的特色風貌和古蜀文明“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事實。




參賽隊伍通過社會實踐等環(huán)節(jié),深入調研鄉(xiāng)村發(fā)展現(xiàn)狀,用自己所學知識提出了一座公益小橋方案。整體設計基于創(chuàng)新實踐與服務社會出發(fā),因地制宜并融入文化特色,將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完美結合,寓意眼望三星堆,探索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帶動地區(qū)繁榮發(fā)展。
秉承“小橋筑大愛,實踐創(chuàng)真知”的宗旨,華南理工大學土交學子也將繼續(xù)提升實踐本領和專業(yè)精神,匯集精準扶貧脫貧的社會力量,踐行茅以升老先生“先習后學,邊習邊學”的工程教育思想,緊跟時代步伐,不負青春年華,成為有情懷有擔當?shù)墓こ處?,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將所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編輯|朱 ? 璐
排版|馬文千
審核|胡 ?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