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個人觀點?。g迎觀眾的指點,聽眾請好自為之)
先表明我的觀點,認為“與草太的情感線”并不是所謂的工業(yè)糖精,與日常不同,雖然他們只相處5天不到,但他們是“戰(zhàn)友”,是“做一件很重要的事”,5天,可以改變很多,在那種環(huán)境下甚至可以是心意。跟何況那句“沒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單純的定義為“愛情”豈不是很俗? 嚴格上來說,草太是鈴芽“害死”的,正是因為鈴芽不小心拔出要石,才引發(fā)一系列事件,以鈴芽來講,救草太,讓大臣變回要石是她的責任。所以那句話是有所鋪墊的,但這條情感線我覺得還是沒寫好。
然后就是環(huán)姨媽線,開頭也有所鋪墊“沉甸甸的愛”“微笑的環(huán)姨媽與面無表情的我拍照”“四十歲還無結(jié)婚”(小說內(nèi)容)反應(yīng)她們之間還是有所摩擦的。不要說“白眼狼”什么的,在這個銅臭味的時代,個人私欲還是會有的,相信有所異議的處于青春期的大部分觀眾也沒這么高尚吧(包括我)。所以停車場那段戲,我覺得并無大礙,反而較真實地反應(yīng)出處于青春期的少女在“撫養(yǎng)自己12年此時卻無法理解自己的姨媽”與“要去救被自己‘害死’的人”之間的矛盾。設(shè)身處地的想,當時感情已經(jīng)涌上來了,多年的委屈在面對無法理解自己的對方,雙方口出傷害性如此大的言論,并非有違常理,相信有所異議的大部分觀眾也沒這么高尚吧(包括我)。但平心而論,確實有點突兀,沒有小說的鋪墊,在電影院里(不是在影評里)第一時間確實難以理解。更何況左大臣的出現(xiàn)(與大臣打斗的原因我個人任務(wù)是想不想成為要石的矛盾)與大臣的動機轉(zhuǎn)變我更是覺得沒處理好,算是一點瑕疵。
看評論說“與草太線”和“環(huán)姨媽線”是敗筆,不如刪去男主線,雖然昨天剛看完后確實一開始也有這種想法,但思考了一個晚上之后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我們這么多人(聽眾除外)看起來這么突兀,難道誠哥拍的時候會不覺得嗎?
上學(xué)時我們曾經(jīng)學(xué)過“先抑后揚”的手法,將這種觀點帶到《鈴芽》時,又會有所思考。
相信大部分觀眾(并非聽眾)的觀感是這樣的:一開始故事展開的震撼,從東京甚至到予以奉還了打蚓厄雖然對畫面也感到震撼但還是覺得無聊。
然而,那段只有幾分鐘的對話,卻才是整部劇最大的看點與淚點,“我就是你的明天”帶來的撼動,無需多言。
有沒有一種可能,突然感覺誠哥在做一個賭注,用40多分鐘較差的觀感來反襯最后的5分鐘。
對于一部較好的12集成長型番劇,目睹主角從幼稚走向成熟,全程“高”走,觀感當然不差
但這是電影,只有兩個小時,如果全程“高”走,想象一下,難免會有審美疲勞吧。在短時間抓住觀眾的心,給予震撼,才算得上一部好的商業(yè)片(個人觀點)。所以才有先抑后揚這種手法。
鈴芽之旅,顧名思義,“之旅”主打鈴芽的成長,感情線我覺得算是襯托(這我也感覺誠哥跳出傳統(tǒng)主打愛情劇,開始主打成長),甚至是反襯。
既然是主打成長,就應(yīng)該把最好的觀感留給成長這部分,即最后大小鈴芽之間的對話。
正是因為中間的低觀感,才讓我們進入了所謂的“賢者sj”,誠哥也在最后給了我們難以忘懷的一幕
這片子講的是親情,生命,成長,如果抓著情感線看,肯定覺得不好看。
所以情感線固然沒寫好,但正是因為它沒寫好,才成就這部“集三年之作”。
當然,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關(guān)門的內(nèi)容與最后的主題升華沒有很好的銜接好。這也算是一個瑕疵吧,但是總的來講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