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滴翠亭的邏輯謬誤!薛寶釵為自保嫁禍無辜,丟了道德良心

大家好,不知道為啥,過年這段時間呢,最近總有讀者來找我給薛寶釵辯白,居然已經上升到邏輯學和哲學的高度,都已經研究的這么深了嗎?
本來想當出了正月,或者至少過了十五再說這件事,但有些讀者挺著急的,除了正常催更之外,還有這樣的,這樣的,這樣的,以及這樣的等等。
那今天咱們就簡單再捋一捋滴翠亭事件吧。
我們先試試通過基本的邏輯方陣來分析一下薛寶釵的滴翠亭事件。
邏輯方陣分為AEIO四種命題,真真假假之間,好像夢幻聯動了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
《紅樓夢》的作者很可能是個邏輯高手,可惜我不是,只不過立下了flag,哭著也要寫完稿子,如果哪里說錯了,請大家糾正補充,我熱愛學習。

首先我們來進入反對關系推理:即是A與E之間的真假關系。
當SAP為真時,SEP必假。
當SEP為真時,SAP必假。
當SAP為假時,SEP真假不定。
當SEP為假時,SAP真假不定。
那么就是“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后果都是有害的”和“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后果都是無害的” 的A與E之間,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只有當“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后果都是有害的”是個假命題的時候,“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后果都是無害的”才有可能是真的。
那么“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后果都是有害的”這個命題可能是假的嗎?不可能呀!
作者已經把害處寫的很清楚了:“她(小紅)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她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p>
“生事,沒趣”都是薛寶釵偷聽被抓包的害處呀,她自己不想承擔這些惡果,就全部甩給了林黛玉。
自保是沒問題的,但是自保應該有底線,那就是不能以損害別人的利益為代價。
薛寶釵自己惹禍,本能反應就是不想負責任,趕緊拉個墊背的給她擋槍,所有惡果害處讓無辜的林黛玉替她承擔,說好聽點就是缺德,說難聽點就是卑鄙無恥。
不能以“曹公為女兒立傳”,“紅樓夢里的少女都是美好的”、“薛寶釵是美貌博學的”等等言辭來掩蓋她在滴翠亭事件中的道德問題。與孫子并稱的軍事家吳起可比薛寶釵厲害多了吧,但他“殺妻求將”的計策卻拙劣無比,也給他留下了一生的道德污點。
再看下I與O之間的真假關系。
當SIP為假時,SOP必真。
當SOP為假時,SIP必真。
當SIP為真時,SOP真假不定。
當SOP為真時,SIP真假不定。
這就來到 “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部分結果是有害的”和“薛寶釵嫁禍林黛玉的部分結果是無害的”論證,I與O之間,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另外A與O之間,E與I之間,當一個為真時,另一個必假,一個為假時,另一個必真,既不同真,也不同假,以及很多其他邏輯推理形式就不再多說了,因為我也頭疼。
反正就是簡單來說,滴翠亭事件之后最好的結果就是:薛寶釵嫁禍完事兒,可能會給林黛玉造成部分有害的結果,也同時給林黛玉造成部分無害的結果。
部分無害的結果就是小紅不敢再去找林黛玉麻煩,這件事以后可能就不了了之了。但有害的結果已經直接當場產生過一部分呀!
紅玉聽了寶釵的話,便信以為真,拉墜兒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這里,一定聽了話去了!這可怎么樣呢?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她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風聲,怎么樣呢?”
可見小紅已經對薛寶釵的嫁禍深信不疑,并且認為林黛玉知道這些秘事會對她構成很大的威脅,她非常地擔憂害怕林黛玉會走漏風聲。
有人認為“古代主奴關系森嚴,小紅一個丫鬟對林黛玉根本就毫無辦法,事后也不會報復林黛玉的”,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首先小紅聽了薛寶釵的讒言陷害,已經認定清高驕傲的林姑娘是個愛偷聽墻角的鬼鬼祟祟之人,品行不端,她會認為林黛玉平時是個假撇清的人。
小紅也并不是沒有行動呀,又不是擼起袖子明火執(zhí)仗喊打喊殺才算行動,她明明已經當著墜兒就罵上林黛玉了。
她當場就差評林黛玉是:“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這是一個聰明的丫鬟正常評論主子的話嗎?那小紅以前和林黛玉有仇嗎?
她一個寶玉屋里的三等外圍丫鬟,才伺候了幾天,連端茶倒水進臥室都不配,林黛玉肯定也沒有針對過她,也沒打趣過她!她們之間明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她這話罵的不夠狠嗎?
正好對上前面薛寶釵評價?。骸把劭招拇?,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這都是惡意人身攻擊呀。此時林黛玉的名聲品行已經受損了,這些賈府的下人奴才有什么話傳不出去呢?
小紅說話的對象是墜兒,諧音罪兒,正是后文中偷竊平兒的蝦須鐲被攆走的小丫頭,人品也不好!她還跟賈蕓透露寶玉屋里的詳細情況,可見她是嘴碎不嚴的一個人。
襲人說過賈府的奴才們:“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牲不如。”然后這些壞話會傳到誰的耳朵里呢,當然是王夫人,她親口對襲人承認自己常聽見:“眾人背前背后都夸你”。
那么若是人前背后有人說黛玉不好,王夫人自然也能聽見的,王夫人只會更厭惡林黛玉,林黛玉的名聲在賈府里也只會更差勁。
封建社會這些貴族小姐的名聲閨譽,真是比性命還要緊的,賈府的奴才流傳黛玉偷聽墻角,對奴婢的私密事感興趣,別說林黛玉嫁給寶玉很難,就是外面那些權貴世家大族,也不會把她看做正經端莊淑女的。
竟然可笑還有什么觀點說:小紅說林黛玉刻薄,是因為林黛玉早前在賈府里名聲就不好,品行就不好,所以不能怪薛寶釵拉她擋槍。
林黛玉若是真的名聲不好,品行不好賈母和寶玉還會那么疼愛她,喜歡她?他們自己是給自己打臉嗎?
咱就不說林黛玉吧,只說說倒三不著兩還扎小人的趙姨娘,放蕩的仆婦多姑娘,還有害慘了香菱的潑婦夏金桂,這些人品名聲都不好的女人,她們難道就該無緣無故給薛寶釵背黑鍋嗎?一人做事一人當,誰也不欠薛寶釵的吧?
而且以上這些詭辯先是走進了“訴諸最差”的邏輯謬誤:作惡是不分大小的,作惡就是作惡,這是行為本身的性質問題;至于造成的結果到底有多么嚴重,那是惡劣程度的問題。
再比如現代社會在單位里,不小心打碎了領導的古董茶杯,就可以理所當然嫁禍給平時公司里人緣不好的無辜同事嗎?她人緣不好,她嘴毒刻薄,所以有了壞事兒就都賴她對嗎?
或者在自己家里,因為懶得下樓下去丟垃圾,就從十八樓上往下直接扔酒瓶子,僥幸沒有砸到人,就覺得高空拋物沒問題?
不會真的有人這么想吧?不會還有人曾經做過這種事甚至還覺得自己是個大聰明吧?這邊建議了解一下法律常識呢。
就連只愛讀《太上感應篇》的古代小女子賈迎春也知道:“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危人自安,減人自益”、“”嫁禍賣惡”都是心內藏奸的勾當呀。
更不用拿林黛玉、王熙鳳、賈寶玉等也有聽墻角的事情來試圖證明薛寶釵偷聽沒錯,人家偷聽都是被動的,聽得都是與自己有關的事兒,不會損人利己,也沒有作惡;只有薛寶釵是“煞住腳往里細聽”,聽得是完全與自己無關的事,完事兒還沒膽子承認自己偷聽,要甩鍋嫁禍給無辜的人。
且不論嫁禍的問題,薛寶釵在滴翠亭說謊可是不爭的事實吧,不管是加上什么機智啊,自保啊,機變啊,心里想著林黛玉啊等等八百倍的美顏濾鏡,但誰也不能否定她的言行欺騙了小紅和墜兒,這個事實是真實發(fā)生且存在的!
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一書中是這樣定義說謊的:“說謊的本質在于,說謊者完全了解他所掩蓋的真情,人們不會拿他們不了解的事情來說謊”、“設想說謊者應該完全清醒地謀劃謊言”, “說謊者在自身中肯定真情,而在說話時又否定它,并且為了自己否認這個否定”、“說謊者有欺騙的意向”、“這意向被表演、摹仿出來”、“它為自己的利益而運用了我和他人之我這本體論的二次元”……
柏拉圖把謊言分為言辭之謊和心靈之謊,主張統治者可以利用謊言,但他也認為善的才是真的,而真的也能導向善的。
奧古斯丁把謊言分為了八種:比如單純?yōu)榱蓑_人的、對他人有害的,對他人有益的等等……但他認為八種謊言都是罪,一律應該憎恨之,因為沒有哪種謊言不是與真理相對的。
尼采則認為:人們所痛恨的主要不是欺騙,而是某些欺騙的令人不快的可恨的后果。
哲學大師的語言就是這么精辟又深刻的,就是不太好懂。說人話就是:撒謊就是自欺欺人。
就好比童話故事穿著新衣游街的皇帝,其實他心里知道他是光著的,還有那些捧著鮮花來交作業(yè)的小王子們,也知道之前老國王發(fā)給他們的花種子都是煮熟的,種不出鮮花來的。
薛寶釵在滴翠亭偷聽之后,不僅完全了解小紅、墜兒與賈蕓之間私相授受的丑事詳情,她也完全明白,這件事在封建社會的嚴重性,所以她才會那么害怕,必須要把這個鍋給甩出去。
薛寶釵和裸游的皇帝,換花種的小王子們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撒謊騙人。
《理想國》中也多曾次提到謊言。其中蘇格拉底說:“嘴上講的謊言只不過是心靈狀態(tài)的一個模本”、“真的謊言是不論神還是人都深惡痛絕的”;
滴翠亭事件中的薛寶釵偷聽到了小紅私通的秘事,心中吃驚,想道:“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睘槭裁囱氣O認為小紅和賈蕓是奸淫狗盜?當然是因為小紅是寶玉的丫鬟,賈蕓的寶玉的族侄呀,他在寶玉都不敢拿正眼去看丫鬟襲人,轉身就和小紅換了手帕,私定終身。
叔叔屋里的丫鬟和侄子私下里勾搭上了,這在古代要傳出去的確是很難聽的,往嚴重了說,也是亂倫。鑒于很多人不把寶玉當爺們,那就置換一下:如果是賈蕓和秋桐私通呢?你猜賈赦會不會原諒他們?
金釧為什么跳井?就是因為她作為賈政屋里的丫鬟,和寶玉調情,就被王夫人抓住,罵她是下作小娼婦,教壞了爺們。她的名聲就完了,要么以后徹底放飛和多姑娘一樣,要么就是一輩子被人戳脊梁骨蕩婦羞辱。
現在很多小朋友,根本完全理解不了古代的女性一旦背上這種惡名意味著她難以生存下去,哪怕是底層的丫鬟,哪怕是窮苦人家的媳婦,貞潔牌坊都是她們一生最沉重的枷鎖,壓的她們抬不起頭來做人。
司棋偷情被鴛鴦抓住的時候磕頭如搗蒜說:“我們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要緊!”
卍兒和茗煙私通被寶玉撞破,寶玉的反應是:“珍大爺知道,你是死是活?”
那么當林紅玉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熱愛生活,有腦子有主意的丫頭發(fā)現自己處于這樣嚴重的威脅之下,并且明確知道威脅來源是林黛玉的時候,她會坐以待斃嗎?真的會沒有任何禍害的后果嗎?
又有一些觀點是走進了“訴諸無知”的邏輯謬誤:因為作者前八十回沒有明寫小紅事后對林黛玉的報復和傷害,就認為沒有不良惡果,那么就認為薛寶釵滴翠亭嫁禍就是沒錯,甚至根本就不是嫁禍。
這就是利用“不知道”做論據”來給薛寶釵洗白,從根本上就是錯的,“不知道”只能證明對后果的無知,卻不可能因此得到正確的觀點,這只是陰謀論者詭辯的邏輯。就像他沒見過外星人,就直接斷言外星上沒有生命,你說荒謬不荒謬?
作者雖然沒有寫林紅玉對林黛玉的報復,但是林紅玉真的是一個很聰明也很大膽的,敢想敢做的丫鬟,她被抓之后立刻就做了一件事,來再次確定薛寶釵是不是偷聽的人。
書中寫:紅玉聽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見那邊探春寶釵在池邊看魚。紅玉上來陪笑問道:“姑娘們可知道二奶奶哪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p>
小紅故意往薛寶釵眼前湊,看上去是為了打聽王熙鳳的去向,其實她更是要看看薛寶釵對她的反應,如果薛寶釵剛才偷聽了她的秘密,并且又欺騙了她,此時見她過來至少也會有些不太自然。
但是薛寶釵完全沒有搭理她,也沒有露出一點兒破綻,探春也正常與她說話。林紅玉此時在心中才算完全確認偷聽的人應該就是林黛玉,至少不會是薛寶釵。
薛寶釵真的是很會表演,奧斯卡都欠她一座小金人,她成功的讓聰明的林紅玉被她騙了兩次。
肯定有讀者回來爭論說:當時林黛玉應該在葬花呀,小紅找人問問就知道不是林姑娘在滴翠亭外偷聽。
其實不是的,薛寶釵去找林黛玉的路上就看見寶玉進了瀟湘館,她才轉頭去往滴翠亭,而黛玉緊接著就和寶玉賭氣出門。
薛寶釵偷聽嫁禍的同時,正好是林黛玉獨自出門往大觀園里走的時候,看建筑物名字就知道滴翠亭就在瀟湘館旁邊,屬于一個系列的建筑群。薛寶釵嫁禍完成的時候,林黛玉應該正好在滴翠亭附近出沒。
等林黛玉走到眾姊妹處時候,寶釵已經和探春一起看仙鶴了,虧她看見了林黛玉還有臉跟黛玉閑話。
薛寶釵的心理素質真的是非同一般,也可見她根本也沒把嫁禍甩鍋當回事,背后捅了人家一刀,立刻就毫無心理負擔,跟沒事兒人一樣和被害人風輕云淡的說笑。
這種人真的是非??膳?,又自私又自利,又虛偽狡猾,無恥到了沒有道德底線的地步,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呢?
還有一些觀點認為薛寶釵在賈府為了母親哥哥奮斗也不容易,她要自保呀!合理利用一下賈府里更得寵強勢、處境更好的林黛玉擋槍是有計謀的表現。
這就是陷入了功利誤導的騙局,罔顧事實試圖以訴諸感情混淆視聽。薛寶釵的惡霸家庭、草菅人命的哥哥和她愚蠢庸懦的母親很了不起嗎?居然屢屢被拿來作為她滴翠亭偷聽嫁禍的論證。
那《羅生門》中拔死尸頭發(fā)的老婦也沒錯嗎?后來搶走老婦的衣服的家奴做得也對嗎?
利欲熏心、不擇手段,但只要能成功攀附權貴,嫁入豪門,薛寶釵就算勵志大女主嗎?
她母親哥哥的幸福,她家族的興衰,憑什么要讓無辜的人給她們買單?這位二次元的古代惡霸千金是宇宙中心嗎?薛寶釵的家族是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嗎?
金陵一霸家族的存亡興衰和呆霸王母子的晚年幸福,竟足以成為薛寶釵一切反常言行的遮羞布嗎?也值得拿來為薛寶釵嫁禍害人強詞奪理嗎?
《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為饑餓的外甥偷了一塊面包,就被判了19年苦役。他不比薛寶釵更慘,更值得同情嗎?
情歸情,理歸理,真假對錯,是非黑白不是情感范疇,而是事實范疇,別讓同情心蒙蔽了理智,失去了客觀判斷,忽略了文明社會的底線。
也請不要一天天的總是代入受益者的立場,更不要為了一時損人利己得了小便宜沾沾自喜。如果人人都學薛寶釵那樣精致利己,極端自私,總有人更精明的,更擅長利用和爭奪優(yōu)質的資源。
遠的不說,前一段時間有人瘋狂囤藥,甚至還出什么攻略連邊遠鄉(xiāng)鎮(zhèn)的藥店都去搶購,他們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損人利己難道不可惡嗎?
薛寶釵為了自己的青云志,為了哥哥母親,為了家族,她削尖了腦袋,哪怕放棄道德和自尊也要去攀附權貴,鉆營功名利祿,這也值得吹捧的話,那于連、杜洛瓦、蓓基·夏潑等文學形象還能起到批判警示作用嗎?他們哪個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在努力?
我們這些普通人誰又不是在積極工作,肩負起家庭責任,給自己和家人追求更好的生活,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而且我們誠實守法,勤勞奮斗,也沒有做損人利己做缺德事兒,打工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英雄呀。
但是如果連賈雨村判斷葫蘆案都能洗成是對香菱的救贖,那小潘不擇手段嫁給西門慶也是她勇敢追求幸福和愛嗎?那只怕武二的鐵拳是不能同意的呢!
甚至還有認為薛寶釵滴翠亭嫁禍是個“善意的謊言”,她不僅沒害林黛玉,還幫林黛玉洗白了嫌疑,還幫小紅避免了沖動尋死的悲劇。這就屬于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連基本的邏輯都不通了,我都懶得吐槽了。如果真的認定了這種觀點,只希望其以后如果也被人甩鍋了呢,請開開心心的背上黑鍋并且給對方一個大大的五星好評吧。
《大學》開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p>
心學大師王陽明龍場悟道,提出:“致良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能分辨是非善惡的“良知”,這也是人們心中與生俱來的圣賢之道,只是有的人內心的良知被欲望遮蔽,映照不出真善美了。
王陽明在《大學問》中提到:“待到他的心被欲望所驅使、 被私利所蒙蔽、利害產生了沖突、憤怒溢于言表時,他就會損物害人、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自己的親人也會殘害。在這種時候,他那內心本具的萬物一體仁德就徹底被遮蔽了。所以說在沒有私欲障蔽的時候,雖然是‘小人’ 的心,它那萬物一體的仁德跟‘大人’ 也是一樣的;一旦有了私欲的障蔽,雖然是‘大人’ 的心,也會像‘小人’ 之心那樣被分隔而變得狹隘、卑陋?!?/p>
《紅樓夢》的作者親自安排了薛寶釵在滴翠亭偷聽、嫁禍、詛咒林黛玉這一系列丑態(tài),已經寫明了薛寶釵為了一己私欲表現出的狹隘卑陋。
就算她平時真的是一個“德才兼?zhèn)?、溫柔端莊、聰慧通透、高雅清冷,隱忍大氣、無執(zhí)淡泊、樂于助人、識大體顧大局的山中高士晶瑩雪”,彼時彼刻她做出這等下作的事情來,也是小人行徑無疑了,何況她平時也就是偽裝的淑女一個。
請問薛寶釵做這些事的時候,她還記得她推崇的圣賢書嗎?她還記得自己內心的“良知”嗎?薛寶釵曾親口念出過:“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钡馁收Z,可惜她自己內心的鏡子已經被欲望蒙蔽了。
所以,誰愛把薛寶釵塑造成完美女神我不關心,但是想來給我洗腦那是沒門,連窗戶也沒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知錯不改,甚至干脆詭辯不認為這是錯,只會越描越黑。
我看到的薛寶釵,她人性中的惡與貪,就是促使她不擇手段爭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熱毒”,但是她同樣也是一個青春美貌,聰明上進,卻被原生家庭連累,被哥哥連累,被封建社會禮教壓迫的薄命女,她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肯定,可她的手段和三觀并不值得褒揚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