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溝通討論方法!必看這才是正確的溝通討論方式,很多人居然用錯了二十多年
先說結論,
摒棄先入思維,尊重雙方認知,理智謀求更多共識!
最近,小亮想和我討論東北大米怎么樣,然后見到我后就帶著主觀意識跟我講。
東北大米很香,肥沃黑土地,土壤肥力高;而且緯度高,氣候干燥寒冷,病蟲害少;東北大米相對于南方大米是降維打擊,正在攻占南方市場等等。
我不懂大米,在加上小亮對我先入為主的思維影響,最后我們得出的結果毫無疑問都是在講東北大米好的那一方面,兩人探討出的結果和理解都在談論前就已經(jīng)趨同并定性了,缺少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導致這場討論幾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小亮給我打個電話或者發(fā)個信息,告訴我要討論的標的物是什么。不要講這個東西的好壞,讓我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去了解和調查這個事情,最后我們兩個人聚在一起討論關于這個事物的看法,交換彼此的理解,就能發(fā)現(xiàn)一些我們之前沒想到或者被我們兩個人所主動忽略的訊息。
比如東北大米偏粘,不適合做蛋炒飯。還有東北最出名的米是五常大米,但是由于產量低,所以經(jīng)常有摻假的五常大米出現(xiàn)市場上等等。
這樣討論之后雙方彼此都就會對東北大米有個更清楚的認知,結論就會更加客觀公正,這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信息溝通。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新事物和問題,當我們以自己的認知和水平無法了解和穿透這些東西時,我們就會本能的向他人尋求幫助,進行溝通和討論。
但是我們去溝通時往往會帶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和判斷去討論(相當于是帶著結論去問問題,去溝通的目的早就不是探討這個事物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而是變成了尋求對方的對自我判斷的認同和支持,從而獲得內心的安慰與堅定,一場非理智化討論),這是十分低效能溝通的一種方式,雙方很難在這樣的溝通中產生真正有價值的理解和共鳴。
真正的高效溝通和討論,應該摒棄先入為主觀念,雙方基于自身情況了解調查論題,最后進行討論與溝通,才會對事物做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判,促進雙方對此更深層次的理解,提升溝通效率。
【暮雪春來】